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常见行为与心理分析心得体会

儿童常见行为与心理分析心得体会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Luthar指出即使危险因素发生在家庭内部,和父母中的另一个人的密切关系也是具有非常好的保护作用的。从总体上看,心理弹性和人格中的大部分人格特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相关,与积极的人格品质呈现正相关,与消极的人格品质呈负相关。而且,心理弹性和人格中聪慧性的正相关与Masten以及Luthar关于IQ较高的个体有更好的适应能力的研究是一致的。Eisenberg认为自律对心理弹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这与本研究中关于心理弹性和自律性的正相关有一致之处。

7 讨论与分析

7.1 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

7.1.1 性别

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留守儿童在心理弹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

本研究提出的假设1,“留守儿童在心理弹性上存在性别差异”,得到了充分验证。

7.1.2 年龄

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的留守儿童在心理弹性方面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这可能是因为本研究中的留守儿童的年龄在12~14岁之间,年龄差距不大,心理弹性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显著的改变的。

7.1.3 年级

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留守儿童在心理弹性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这可能是因为本研究只对初一和初二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进行了比较。而初一、初二学生之间的年龄差距较小,在心理弹性上不会有显著的改变。

7.1.4 父母出外情况

结果表明,父母出外情况不同的留守儿童在心理弹性方面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爸爸不在家>都不在家>妈妈不在家。

留守儿童一般是父母一起出外经商或从事其他活动,或者是爸爸出去经商,妈妈留在家里照顾孩子。一般情况下,母亲是不会一个人出去的,如果是母亲出去的话,很可能是留守儿童父母的感情上出现了问题,使母亲选择离开,或者就是母亲对孩子的照顾问题不太注重。所以,母亲出外的留守儿童很可能处于不太和睦的家庭中,或者有一个对孩子不太关心的母亲。这些因素很可能让孩子缺乏必要的来自父母的关心、照顾和支持,同时还会影响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进而影响孩子心理弹性的提高。爸爸不在家的孩子虽然不能经常看到父亲,但一般情况下却有一个能够关心、照顾他们的母亲。Klein(2000)在对6~12岁家庭贫困的非裔美国儿童的研究中发现,支持性的母子关系同时和儿童的抑郁以及行为混乱两者都存在相关。Luthar(2006)指出即使危险因素发生在家庭内部(比如,父母中的一个有精神病),和父母中的另一个人的密切关系也是具有非常好的保护作用的。而且,很多研究表明孩子和母亲的亲密关系相对于和其他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更有利于儿童心理弹性的提高。所以,妈妈在家的孩子的心理弹性要高于父母都出去以及妈妈不在家的孩子。

7.1.5 父母在外时间

结果表明,父母在外时间不同的留守儿童在心理弹性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2年内>2~5年>6~10年>10年以上。其中除6~10年和10年以上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余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

王丽芬(2002)在对福建省留守儿童的研究中发现,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上,除父母离开时间在一年内以外,其余的随父母离开时间的延长而因子分逐步增大,说明父母离开时间越久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影响越大。有研究表明心理健康程度与心理弹性有显著的相关。大量研究表明,在个体的早期发展中,父母的关爱与支持对儿童的人格、社会交往有显著的影响力,甚至对其一生的健康发展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已经没和孩子一起生活从几年到十几年不等了,父母出外的时候,孩子还在念小学,或为学龄前儿童,有的甚至孩子刚出生父母就离开了。父母离开时间比较短的留守儿童,可能由于已经培养了良好的人格特质,并拥有较好的社会支持,能够得到比较好的适应。但对于那些父母离开时间较长,或很长的留守儿童而言,父母离开之时,他们正处于开始形成人格或人格尚未形成的阶段,就算能够得到更多其他的社会支持,也难以弥补在童年早期得不到父母关爱、亲子沟通缺少、长期亲子分离所造成的影响。这对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是极其不利的,同时,人格的不健全也造成了低心理弹性。所以,留守儿童的父母不要一味只顾赚钱,要尽量减少在外时间,特别是在孩子尚处幼年的时候,要想办法在本地就业,以免因为一时的利益影响孩子的一生。

7.1.6 与父母团聚频率

结果表明,与父母团聚频率不同的留守儿童在心理弹性方面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其心理弹性有随着与父母团聚频率的降低而降低的趋势。

对于留守儿童而言,父母如果经常回家探望的话,就给他们增加了亲子交流的机会,减少由于对父母的思念而引起的孤独感,有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培养、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心理弹性的提高。如果父母外出,而且又不常和孩子团聚的话,由于亲子沟通的缺乏,以及与父母在家孩子进行对照所引起的失落感,必然会对孩子的人格以及心理弹性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父母要经常回家看望孩子,或者,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经常把孩子接到自己的所在地团聚。

7.1.7 不同照顾人方面

结果表明,照顾人不同的留守儿童在心理弹性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照顾人为妈妈的最高,照顾人为爷爷、奶奶等亲戚的其次,照顾人为爸爸的最低。

这可能是因为妈妈不仅能在生活上给予孩子悉心的照顾,而且在情感上也能给他们以比较恰当的关心与支持,有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培养,从而有利于他们心理弹性的提高。而爷爷、奶奶等亲戚对孩子的照顾往往只能局限在生活上,孩子对他们也往往不服管教。爸爸往往对孩子不能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7.2 心理弹性与人格的关系分析

从总体上看,心理弹性和人格中的大部分人格特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相关,与积极的人格品质呈现正相关,与消极的人格品质呈负相关。

本项结果与Block(1996)关于心理弹性和人格中的好社交、具有建立密切人际关系的能力、与人相处融洽、情绪稳定性、责任心、对工作尽职尽责、有道德观念、主动性、自信心、积极的自我肯定、热情、乐观有正相关,以及与情绪波动性、焦虑、紧张、对他人的不信任感、人际敌意呈负相关有一定的一致性。也与许多别的研究者(Finn Rock,1997;Floyd,1996;Garmezy Devine,1984;Parkes,1994;Rutter,1985,1986;Werner,1994;Davey,2003),得出的心理弹性和人格中的积极品质有正相关,和消极品质有负相关的结论一致。

而且,心理弹性和人格中聪慧性的正相关与Masten(2001)以及Luthar(2003)关于IQ较高的个体有更好的适应能力的研究是一致的。Eisenberg(1997)认为自律对心理弹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这与本研究中关于心理弹性和自律性的正相关有一致之处。

本研究提出的假设2,“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人格特质存在显著相关”,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