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世纪年代留苏热潮

世纪年代留苏热潮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0年,中苏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从而使50年代留苏热潮发展起来。1950年8月19日,首批赴苏联留学生启程,共计375人,其中研究生136人。该年选派留苏学生583人。50年代轰轰烈烈的留苏热潮结束了。1959年,国家科委、外交部、教育部联合召开第一次留学生工作会议,确定了其后的留学教育方针。50年代留苏学生主要学习工科,为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20世纪50年代留苏热潮

杨 旭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临着重建被多年外来侵略和内战摧毁的中国经济的紧迫任务。为了解决国家建设所需人才,新生政权在留学教育方面做了两个工作,一是努力争取在外留学人员回归,二是积极向苏联派遣留学生。1949年12月,政务院成立“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统一办理留学生及学者回国事宜,大力争取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和学者回国参加工作。到1952年底,该会共接待回国人员两千余人。据估计,到1957年春,归国人员共计约3000人,占建国前后在外留学生、学者总数的一半以上。“反右”运动后,归国者几近绝止。据国家人事部专家司调查表明:这些归国人员为发展中国的教育、科技、文化、经济和国防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许多人成为高新科技领域和基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20世纪90年代初,任中科院学部委员者113人,占当时委员总数的1/3以上。

新中国成立时,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世界冷战格局已经形成。1950年,中苏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从而使50年代留苏热潮发展起来。1950年8月19日,首批赴苏联留学生启程,共计375人,其中研究生136人。1952年,外交部和教育部在北京筹办留苏预备学校,首批招生419人。1953年5月,中央有关部门和各地开始进行当年留苏预备生选拔工作,6月,为做好选拔工作,国家成立“留苏预备生学科考试委员会”。8月1日至3日,各大行政区同时举行考试。该年选派留苏学生583人。到1959年,共向苏联派遣留学生8310人,占外派留学生总数的91%。若合计前往进修学习的科学家、技术人员、教师和工人等,总数达3.8万人。

进入50年代后期,中苏两党的分歧逐渐加大,并由意识形态扩展到国家关系。1960年9月,国家科委、教育部、外交部等有关部门联合召开第二次留学生工作会议,确定今后派遣留学生应根据中央指示的发愤图强、增强信心、自力更生、埋头苦干的精神,本着积极而慎重的态度,采取减少数量、提高质量的方法。1961至1965年,每年派往苏联的留学生锐减为几十人、几人。50年代轰轰烈烈的留苏热潮结束了。

据统计,50年代向苏联派遣的八千多名留学生中,回国率高达95%以上,这是因为他们均为公费生,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的严格管理措施。这些管理措施的核心是重视留学生的选拔工作,对预选人员的政治面貌、业务素质、外语水平、身体状况都作了极其严格的规定,层层选拔,优中选优。1954年11月,外交部、高等教育部联合发出《派赴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留学生暂行管理办法》,规定了在外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12月,高等教育部颁发《留学生注意事项》,要求留学生努力成为“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正派、身体健康”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并对其思想、学习、生活、纪律等具体事项作了规定。1955年6月,高等教育部鉴于国外留学生的健康问题严重,又发出了《关于改善外国留学生健康情况的指示》。1958年,高等教育部、外交部联合颁发《关于管理派赴各国留学生的规定》,废止以前发布的管理办法。1959年,国家科委、外交部、教育部联合召开第一次留学生工作会议,确定了其后的留学教育方针。50年代留苏学生主要学习工科,为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