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如何修养身心

大学如何修养身心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师是那些有理想,有奋斗目标,能够沉潜于学术与思想,并以之为自己乐趣的人;大师是那些不仅具备精深的学科知识,而且有原创的思想体系,有使命感的人。作为大师,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以学术为终身事业”的理想,要有“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使命感,这是大师能成其为大师的基础。

一、理想使命感的养成

大师是那些有理想,有奋斗目标,能够沉潜于学术与思想,并以之为自己乐趣的人;大师是那些不仅具备精深的学科知识,而且有原创的思想体系,有使命感的人。

作为大师,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以学术为终身事业”的理想,要有“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使命感,这是大师能成其为大师的基础。所谓使命感,即一个处在一定社会和一定时代的具体的人,对社会和民族国家赋予的使命的一种感知和认同,是用内心的标准校正行为的全部过程。有使命感的人一定会有信念,它完全取决于个人的觉悟,突出表现在为社会作贡献上。有了为国家奋斗的理想,有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使命感,可以激发其产生追求自我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冲动和欲望,使之克服一切障碍去学习、去完善自身,实现人生价值,最终成为大学的灵魂、社会的灵魂。

学术性大师是科学创造的灵魂,是研究型大学的灵魂,他们决定着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反过来,研究型大学又能为学术大师的养成创造外部条件。但大师的养成不能仅仅靠高等教育来实现,他们不可能由组织决定,也不可能完全由组织培养梁漱溟当年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被蔡元培聘任到北大讲授印度哲学,通过自身的努力及大学的学术环境最终成为国学大师,还有华罗庚、钱穆、叶圣陶、贾兰坡、启功等都只有中学学历,但却都是名副其实的大师,因此,大师思维的养成应首先是使命感的养成,在使命感的引领下,经过自身长时间的积淀,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社会和文化的熏陶逐步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