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库恩的范式概念

库恩的范式概念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③人工范式或构造范式。由于《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并未对范式作严格、统一的定义,因此引起了人们对范式理解的混乱。可见,库恩的范式观实际上由两部分组成,即范式及其核心要素。综合库恩前后两次对范式的解释来看,范式是一个认识世界的整体性框架和价值标准,是一个集研究主体的心理特质、科学理论、研究方法等于一体的具有相对性、层次性、结构性及多方面功能的哲学范畴。这三种类型的范式间不是

1.1.1 库恩的范式概念

库恩在其经典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1)中,创造性地引入了“范式”概念,但他在该书中给出的范式定义和用法具有较大的模糊性和隐含性,比如他认为范式是这样一些科学成就——这些成就空前地吸引一批坚定的拥护者,使他们脱离科学活动的其他竞争模式,同时,这些成就又足以无限制地为重新组成的一批实践者留下有待解决的种种问题;他也认为范式是看待世界时运用科学的不同方式,盛极一时的科学理论,专业教育所规定的思想框架,科学试验活动中某些公认的范例——包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仪器设备系统在内的范例、共同的信念、基本原则等等。

根据英国学者玛格丽特·马斯特曼女士所做的不完全索引,库恩在该书中对范式的描述至少有21种之多。马斯特曼女士把这21种范式的用法概括为三类:①哲学方面的范式,即形而上学范式或元范式。例如,一组信念、一个规范、一个新的观察方式、一张地图、一种神话等。②社会学方面的范式。例如,一个具体的科学成就、一套政治制度、一个公认的法律判决等。③人工范式或构造范式。例如,一本教科书或经典著作、一些工具仪器设备、语法规则等(2)

我国的学者则将这二十多种范式描述分为10类:①范式就是模型、模式、框架;②范式就是事例或例证;③范式就是题解;④范式就是陈规;⑤范式就是一致意见、专业判断一致;⑥范式就是科学的成就;⑦范式就是方法或方法的来源;⑧范式就是信念、预想;⑨范式就是专业母体、科学或科学活动的基本部分;⑩范式就是理论和观点(形而上学)、方法、标准、仪器设备、经典著作的不可分的混合物(3)

由于《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并未对范式作严格、统一的定义,因此引起了人们对范式理解的混乱。为了消除人们对范式的误解,库恩在《再论范式》中进一步指出:“不管范式在这本书中有多少种用法,还是可以分为两类。范式的第一种意义是综合的,包括一个科学群体所共有的全部约定;另一种含义则是把其中重要的约定抽出来,成为前者的一个子集(4)。”可见,库恩的范式观实际上由两部分组成,即范式及其核心要素。库恩进一步解释:“范式一词无论实际上还是逻辑上,都很接近‘科学共同体’这个词。一种范式是,也仅仅是一个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东西。反过来说,也正由于他们掌握了共有的范式才组成了这个科学共同体。”他还用术语“专业基体(disciplinary matrix)”来表达“范式”,并指出:“‘专业’是一门专门学科的实际工作者所共同掌握的内容;‘基体’是由各种各样条理化的因素所组成的综合体,其中每一因素又需要加以进一步说明和阐释。”

综合库恩前后两次对范式的解释来看,范式是一个认识世界的整体性框架和价值标准,是一个集研究主体的心理特质、科学理论、研究方法等于一体的具有相对性、层次性、结构性及多方面功能的哲学范畴。

(1)相对性:相对性指范式的产生与存在必然与一定的学科领域、一定的发展阶段、一定的研究范围等认知条件和认知前提相联系。在一定范围适用的范式,在另外的领域、另外的发展阶段、另外的认知条件和认知前提下未必适用。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范式是存在于高速运动的宇宙世界中的科学研究范式,牛顿的力学范式则是存在于低速运动的物理世界中的科学研究范式。这两种范式是人们在不同条件、不同研究范围内对同一个自然世界认识的结果。

(2)层次性:层次性表现为范式类别的层级递增或递减性,是针对整个物质世界而言的。对整个自然界来说,有物理学研究范式、化学研究范式、生物学研究范式、地质学研究范式等,在这些高级别的范式内,又可以分为次级平行的亚范式;反之,一些平行的亚范式又可归属于更高级别的范式中。比如,化学可以分为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化学有化学的范式,有机化学、无机化学都有各自的范式,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的范式又是化学范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3)结构性:即范式由多层面的内容构成。

首先,范式标示着一定的科学共同体。科学共同体是范式的主体,范式是属于一定的科学共同体。

“科学共同体”(scientific community)一词源于社会学中的“共同体”范畴,这一概念于20世纪40年代由英国科学家和哲学家米切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在《科学的自治》一书中首次提出。他认为科学家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与他的专业同行一起工作,各个不同专业团体合成一个大的群体,称做“科学共同体”。波兰尼所指的科学共同体是由不同专业的科学家共同组成的群体(5)。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E·希尔斯进一步发展了该概念,到了1962年,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出版,科学共同体引起科学哲学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该学科的基本概念(6)

根据库恩的观点,科学共同体指在科学发展的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某一特定研究领域中持有共同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科学家集团(7)。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机构的科学家,通过学术交流,能够在共同的研究领域,追求共同的目标,秉持共同的价值标准,具有共同的科学观点,从而形成科学共同体。科学共同体的形成,与他们都接受过近似的教育和专业训练,钻研过同样的技术文献,并持有共同的信念、价值有关。每个科学共同体一般都有一个自己的主题,共同体中的不同学派以不相容的观点对同一主题进行探讨。在科学共同体内部,有着充分的交流和相当一致的专业判断。而不同的科学共同体之间的交流有时就显得吃力,并常常导致误解(8)

其次,范式还可以总结为三种不同层次的类型:

①观念范式——即科学共同体的世界观价值观,这是一套根据特有的价值观念和标准而形成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形而上的信念,它包含这样的世界图景:组成宇宙的基本实体是什么?它们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又如何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对这种实体提出什么问题才合理?用什么方法才能找到答案?等等。这些作为世界观影响着共同体的成员们。例如,19世纪的牛顿时代的科学家们共同承认,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微粒,它们由于力的相互作用在时空中运动。因此,支配着他们研究活动的世界观是:“整个物理世界是受牛顿力学支配的机械系统。”

②规则范式——这是在观念范式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套概念、定律、定理、规则、学习方法、仪器设备的使用规则和程序等规则系统。

③操作范式——这是一些公认的或具体的科学成就、经典著作、工具仪器、已解决的难题以及未解决但已明确了解决途径的问题。

这三种类型的范式间不是平行孤立的,它们相互嵌套,形成一个特定的、有层次的系统,该系统的主体是“科学共同体”,处于核心位置的是观念范式,位于中层的是规则范式,位于外围的操作范式是联结外部的自然桥梁和纽带。其中,观念范式最稳定,不易发生变化。一旦观念范式发生变化,整个范式系统便会随之改变(9)

总之,范式可以理解为“某一科学家集体围绕某一学科或专业所具有的理论上或方法上的共同信念。这种共同信念规定了他们有共同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的理论模型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形成了一种共同的科学传统,规定了共同的发展方向,限制了共同研究范围”(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