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综合文化科学正是打开人才求最新而不是求最新

综合文化科学正是打开人才求最新而不是求最新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不久,就遇到了“文化大革命”,文化体系、教育体系在本就不完善的情况下,变得更加脆弱,不仅没有分享自古希腊以来西方成功部分的文化、教育的成果,连自身的一些悠久经典也抛弃了。所以,经典应该是文化、思想、艺术、科学、教育的共同影响的结果。钱学森先生生前一直关心中国的教育这么多年为什么培养不出诺贝尔奖获得者,其实就是我们的文化体系、教育体系不完善所致。

关于文化科学与教育

求最新,而不是求最好,将最新等同于最好,这是商业社会的价值取向,它正在变成一个重复了一千遍的美丽谎言。

——《道德情操论》精装本总序

最新或叫时尚,是商业社会必然的一种短频快的行为,文化、教育行业迎合商业利益,也必然采用相应的行为。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文化、教育都是长期行为的行业,是引领社会文化、文明层次的,是讲究潜移默化的效果与作用的行为,这样的行业遇上了功利的商业社会环境,会演绎出什么结果?

新中国成立不久,就遇到了“文化大革命”,文化体系、教育体系在本就不完善的情况下,变得更加脆弱,不仅没有分享自古希腊以来西方成功部分的文化、教育的成果,连自身的一些悠久经典也抛弃了。恢复高考制度、改革开放以后,有识之士进行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启蒙,但经济大潮的洗礼,文化界、教育界的理性受到抑制,原有的业界自身发展的逻辑更多地融入了社会发展的逻辑中。于是,自身发展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可以说“文革”十年以及恢复高考制度三十年期间,社会的文化、教育体系的不完整,造成培养的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不全面,造成社会文化、文明层次的平凡,影响了文化、教育体系进一步建设的步伐。

如今,教育人、文化人似乎有了更多商人的特征,各界的发展融入了社会发展的逻辑,尽管无可厚非,但自身发展逻辑如何固守?因为脱离了自身发展的逻辑,教育将不成其为教育,文化将会变得低俗,失去对社会文化的引领作用,那是可怕的。

文化、教育要能够既融入社会的发展逻辑(这也是其生存的必须,尤其是在发展的初期),又能固守自身发展的逻辑(这是其繁荣延续的必须),就需要有良好的文化体系、教育体系。其特征应该是能孕育出真正的文化学者、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又能切实地服务于社会。这事实上是矛盾的(融入社会发展的逻辑与固守自身发展的逻辑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必须是体系的各个层次协调、完善,定位准确,形成文化、教育、科学的不同层次,形成文化、教育、科学并进发展的环境。

大家,才会生产出经典作品,经典作品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传世之作,其经典在于跳出内容谈内容,在更大的空间和时间范围,站在更高、更公正、更客观的立场,进行创作的结晶,从而凝聚了更多的理性。虽然基础,但却有丰富的内涵。所以,经典应该是文化、思想、艺术、科学、教育的共同影响的结果。

没有良好的体系,就孕育不出大家,就孕育不出经典作品,也就决定了文化、文明的平凡,同时也意味着集体的平庸。钱学森先生生前一直关心中国的教育这么多年为什么培养不出诺贝尔奖获得者,其实就是我们的文化体系、教育体系不完善所致。文化学者与自然科学不搭界,科学研究人员的人文素质不足,诸如此类都是问题的关键。首先,看看欧洲史上有多少大科学家同时又是大哲学家、大思想家,这种打开了文化、艺术、科学、教育界限的综合素养正是打开人才上升空间的前提;其次,尊重理性、人性个性的培养,又是激发内在潜质的关键,同时培养了人的执著、风骨;再次,长期的理性分析思维所孕育出来的社会尊重理性、尊重科学,包容个性的习惯,给个性发展留下空间,较少注重功利,更多地在于对真理、美的追求

文化、教育体系的性质决定了其必须努力避免功利,而这更多地与体制有关。另一个主要障碍就是竞争,而竞争更加加剧了体系建设的难度。有几点功利行为是应该纠正的。文化快餐不应成为文化的主流,文化经典应该回归;出版界尽可能将经典、跨时代作品呈现给读者,引领社会读书层次;弘扬高雅文化,引领公众艺术欣赏能力,呼唤公众的审美素质与鉴赏力;教育过程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并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避免单向发展,才能提高综合能力;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价值评估依据必须调整,以改变目前单纯追求快餐的短视行为,走出单独知识传授以及科研上的跟踪与模仿,提高工作的目的性与意义。

如今,固守文化、教育自身的发展逻辑比较难,但这却造福后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