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改革的原则

教学改革的原则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教学改革无论是从学校内部发起还是外部引发,都是以学校为基地开展的,因此教学改革的持续进行有赖于学校内外的各种条件支持。通常认为,教学改革的路径是垂直的,即“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五、教学改革的原则

这一部分所提出的改革原则主要是来自长期从事变革研究的美国研究人员吉纳·霍尔。他们经过研究所概括出的教学改革的原则,明确了教学改革必须坚持的底线或准则,否则教学改革就难以取得成效,有了成效也难以持久。(吉纳·霍尔,雪莱·霍德著,吴晓玲译,2004)

1.教学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这就意味着教学改革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需要在一个相对长期的时间段来完成改革的工作,而不能抱着突击或运动式的想法来快速地做完。从改革的设想,到制订改革的计划,到具体的落实,以及落实过程中的反复,都是长期的,教学改革的规模越大,需要的时间就越长。而把教学改革当作政绩工程或面子工程的人更愿意缩短教学改革的时间表,甚至不惜施压或改变计划来迅速地完成教学改革的步骤,并以虚假的评价来宣称所谓的成功,教学改革成为追逐某种利益的工具,而失去其本身的积极目的。

2.学校是教学改革的首要组织单位

学校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教学改革无论是从学校内部发起还是外部引发,都是以学校为基地开展的,因此教学改革的持续进行有赖于学校内外的各种条件支持。从学校的内部环境来看,合理的制度是必要的,包括学校的各项管理政策、各个组织的构架、教学工作的规定。这些制度性的要求会鼓励或督促教师把精力和时间放在学生工作上,专心教学、评价和反思,也会更清楚自己需要改进什么。另一方面,人自身的因素是关键的,包括教师的个人态度、价值观以及彼此的关系,概括起来就是教师的文化。他们对教学改革所持有的看法以及共同体所具有的特点更深入、持久地渗透到教学改革的具体工作,教学改革更显得多姿多彩,而不是盲目无序。

3.行政领导是教学改革成功、持久的关键

这也是上述制度因素的核心方面,表明制度的制定、执行和完善都离不开领导者的作用。这个作用在多个方面表现出来。一个具有合作精神的校长或领导层,能够让全体教师共享权力并寻求相互的支持,与教师们同心协力地开展教学的各项工作;能够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动员教师建立真正的教学团队,使得改革措施能够得到切实的推进;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把富有成效的改革措施、方案纳入到常规的教学工作中,形成新的教学规范,避免常规教学与改革的教学之间“两张皮”的现象,避免改革的成果最终流失的情况。

4.以水平的视角来实施教学改革

通常认为,教学改革的路径是垂直的,即“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前者是行政主导的,从上层的行政决策开始逐步地向下级教育单位延伸,下级教育单位要做好如何贯彻决策的工作,成规模的教学改革都采用这一改革模式。它的积极意义在于能够得到各种资源性条件,尤其经费的保障;而消极面在于远离决策的执行者并不理解,甚至抵制改革的措施。“自下而上”的路径是基层主导的,教师作为最接近教学实践的群体可能会因为所发现的问题引发共鸣的效果,引起上级主管机构的重视,使得教学改革更有针对性;但不利的方面可能是上级机构不支持基层的改革,通过所控制的资源阻断基层所需要的支持。两者不变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权力的转移。

水平的路径试图改变这种垂直的教学改革,把所有的改革参与者看作是一个系统中的成员,大家共同分享权力,弥补了以往所缺失的东西:不再对彼此工作缺乏理解,而是能够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其他成员所做的工作;不再缺乏相互信任和尊重,而是能够信任和尊重他人的工作。

5.施加必要的干预措施

教学改革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问题和挫折,也会让人感到困惑不解、恐惧,甚至利益受到损害。因此,在教学改革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内容都需要给予充分的关注,经常性地进行观察、调研,发现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的对策,使教师培训、现场指导、时间进程等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