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改革的含义

教学改革的含义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蓝图就是教学改革的计划,改革的范围、内容和程度则取决于教学改革的计划。教学改革与教育改革、课程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教学改革往往是在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这一大旗下进行的,成为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水平。台湾学者单文经指出,衡量教育改革的成败有四个标准:忠于原初设计,达成预定目标,维持时日长久,影响程度深远。单文经认为,很难找到一项成功的教育改革完全符合这四个标准。

一、教学改革的含义

改革,又称变革,革新。从改革的程度来看,改革有温和的改良,也有激烈的革命;从改革的进程来看,有的完成了,取得预期的效果;有的中止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1.教学改革的概念

教学改革(instructional reform)是指以新的教学蓝图来改变不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实践,以便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新蓝图就是教学改革的计划,改革的范围、内容和程度则取决于教学改革的计划。在重要的历史时期,我们会看到重大的教育教学改革,是范式或转型的改革,涉及指导思想、理论、模式、评价等一系列核心教学范畴的实践性变化。教学改革的效果则取决于改革的力度。力度表现在各方参与教学改革的人员和机构在时间与精力以及协作与合作等方面投入的多少而定。

教学改革意味着如何与旧有的教学实践对接,而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取代原有的教学实践。如何调整和修正相互不适应的地方是教学改革的应有之义。教学改革的蓝图是理想化的,但改革面对的现实需要我们认真考虑学校是否具备外部支持的条件以及教学活动所需的条件,从而设法把现实状态的教学转向理想的教学。这种转向的成功与否需要全面地、多元地、客观的评价,而不能被行政意志所取代或主宰。

2.教学改革的特点

从不同的角度看教学改革,我们会发现它有着诸多的特点。它的核心特点是系统的工程,其余的多数特点都是由此而衍生出去的,因此我们不能孤立地理解和看待教学改革的问题。

教学改革从来不是孤立进行的。虽然教学是由不同因素构成的封闭系统,然而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实践,涉及制度、学校、教师以及教学本身的各种因素,即“牵一发动全身”。以学校为例,一方面,教学改革的开展需要适应学校的管理、文化等条件才有可能开展;另一方面,如果学校有自己的改革计划,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或文化生态,也会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现实资源和条件才能真正在课堂这个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拳脚。

教学改革与教育改革、课程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教学改革往往是在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这一大旗下进行的,成为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既相互支持,又相互影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例如,几十年来高考制度的改革严重制约着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内容和程度。

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水平。科南特(J.B.Conant)在办好美国中学的建议里提出三点:一是有一位好的教育局长,二是有一位好的校长,三是有一批好的教师。对于教学改革来说,关键因素是教师质量的高低、好坏。教师的学历、资历、能力以及对待教学改革的态度直接决定了教学改革的成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自己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争取时间和机会获得自身的成长,逐步形成符合教学改革要求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3.教学改革成败的标准

教学改革如果仅仅停留在改革蓝图或纸面上,那是教学改革吗?教学改革如果偏离了原初的改革目标,那是教学改革吗?如果教学改革的结束意味教学实践的消亡,那还是教学改革吗?这里牵涉到如何看待教学改革的成效问题。台湾学者单文经指出,衡量教育改革的成败有四个标准:(1)忠于原初设计,(2)达成预定目标,(3)维持时日长久,(4)影响程度深远。这四个标准也可以用来衡量教学改革的成效。

单文经认为,很难找到一项成功的教育改革完全符合这四个标准。他进而指出,针对学校教育问题所进行的改革,如果硬是以“成功”或“失败”来论断,就不太合乎情理了。因为这样的论断依据的是科技理性、简单直线的思考,这不符合对具有人文化、复杂曲折的教育问题的论断。真正的教育改革需要考虑到影响教育实施成败的各种复杂因素,尤其非预期的事情很难预料,意外的干扰也非人力可以控制,这些会导致一些非预期的结果,有的可能是好的、受欢迎的,也有的可能是不好的、被摒弃的。更为重要的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判断教育改革成功和失败的标准也是不同的,尤其预期目标的价值更是受到社会的激辩和废存。(单文经,200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