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几年来,受建构主义知识观的影响,过程的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建构主义看来,知识既是认识的结果,更是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知识既是事实、概念的系统描述,更是获得知识的方法;知识既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长河中的相对真理,更是不断发展的过程。知识掌握是能力发展的基础。

一、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知识(knowledge)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认识自然、社会和自我的精神产物。知识的历史积累经历了从笼统——分化——综合——综合与分化并存的变化过程,从而沉淀下不同类别和不同形态的知识。所谓形态是指知识存在的方式:书籍、音像等。对个人而言,知识是大脑皮层中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是通过内化而获得的经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而不断扩充。

能力(ability)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点。一般能力,即认知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操作力;特殊能力指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需的能力,如音乐能力包括曲调感、节奏感。智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情感发展水平是衡量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准,能力是知识和智力外化的表现形式。

如何处理好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之间的关系,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观点。

1.知识掌握为主

这种观点认为,教学应该以知识掌握为主,能力是知识掌握的必然结果,因此,教学只需抓好知识教学就可以自然地达到能力发展之目的。代表性的理论之一是实质教育,它认为,在掌握实用知识的过程中,人的能力自然而然地会得到发展,无需再作另外的努力。另一派理论是客观主义的知识观,它认为,知识是对经验、事实、规则等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真理性的、绝对的、唯一的、静止的,甚至是终极的。

知识小窗8-2   布鲁纳论学科知识的作用

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都有一个基本结构,“不论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因为这些基本结构反映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普遍而有力的适用性”。这种学习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它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有助于学生记忆,“保证记忆的丧失不是全部丧失,而遗留下来的东西将使我们在需要的时候得以把一件件事情重新构思起来”。第二,它缩小了高级知识与初级知识之间的差距,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第三,它是运用知识的最低要求,有助于学生解决在课堂外所遇到的问题和事件,或者日后课堂训练中所遇到的问题。

2.能力训练为主

这种观点认为,教学应该以能力训练为主,知识是能力的必要材料,因此教学只需通过精选的少量材料就可以达到能力训练的目的。代表性的理论是形式教育,也称形式训练或心智训练,它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的官能或能力得到发展,因而格外重视教学内容、课程和教学材料的训练价值和心理能力的发展功能,主张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悟性、理性和思维能力。

近几年来,受建构主义知识观的影响,过程的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建构主义看来,知识既是认识的结果,更是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知识既是事实、概念的系统描述,更是获得知识的方法;知识既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长河中的相对真理,更是不断发展的过程。

3.相辅相成

这种观点认为,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知识掌握是能力发展的前提条件,能力发展又是知识掌握的必要工具,因此,教学是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统一。我们认为,科学的观点是,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是统一的。

知识掌握是能力发展的基础。学生的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和表现的,离开知识掌握,能力发展是无源之水。知识掌握的宏观机制是认识途径:一是学生通过教科书、教师等中介环节掌握知识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知识掌握的微观机制是心理加工,不同途径的知识掌握必然影响到心理加工的机制。可见,学生掌握知识需要一定加工活动才能完成。因此,学生掌握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智能价值,掌握什么样的知识成为能力发展的关键。科学的知识有利于能力的发展,而反科学的知识有害于能力的发展,系统的高层次的知识最有利于高智能的发展。掌握不同的知识表现出不同的能力发展水平,能力是知识掌握的结果。

由此我们可以说,没有知识的能力是不存在的。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看,它们对能力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基础知识包括一般基础知识和一般基础理论两大块,它是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的出发点,而且是学习和掌握与专业知识有关联的学科或专业知识的基础。课堂学习基础知识也是人的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基础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需要学习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例如,课外学习中的社会实践是实践能力形成的方法之一,也是能力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正是在具备了知识的基础上,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才有了可能,才能运用不断获取的新知识、新理论来培育新的能力,一定程度上也使个体的意志品质和个性得到发展和完善。

学术研究8-4   智力与能力对于知识掌握的作用

知识是人的智力劳动的产物,任何知识都蕴含着一定的智力价值,都能给人的智力发展以一定的积极影响,这便是知识内容的智力属性。知识的智力价值是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理论基础,表现在以下两个过程:一是知识的智力价值的产生过程,二是知识的智力价值的体现过程。知识的智力价值的体现过程包含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这就意味着学生学习知识必须付出同样性质的智力劳动。正如布鲁纳所要求的那样:学生应该像历史学家那样学习研究历史,像数学家那样学习思考数学;孔子早就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样也是智力活动的过程。从知识内容本身的角度来说,它是知识的智力价值的展开过程;从知识学习者的角度来说,它是智力得到发展的过程。这样,学习知识,一方面有助于充实和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能力表现在不同速度和质量的知识掌握水平上,即已形成的心理加工(包括已有知识)的能力机制直接作用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和速度。它是知识掌握的工具。高水平的能力有利于知识掌握,一般水平的能力有助于知识掌握,而低水平的能力不利,甚至有害于知识的掌握。这可以解释和说明为什么会有“困难学生”的现象。

专业知识,包括专业基础知识、理论与专业技术、技能两部分。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是思考专业问题的背景性知识和指导性知识。在专业技术、技能上能否有所创新,一是取决于专业基础知识与理论上的功底;二是取决于对相关学科、相关专业技术、技能的了解与掌握;三是取决于方法论上的修养。正如我们在第一章里所说的,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个人的经验性知识是不能被忽视的,尤其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和职业中更是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