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理论的含义

教学理论的含义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种观点认为,教学理论的目的是要揭示出教学的客观规律,保证教学成为具有自己学科体系、范畴和概念的科学,也就是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探索教学的一般规律上,由此建立相应的学科范畴和理论体系。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论重视书本知识和教师的作用,对学生“如何学”缺乏深入的研究。换句话说,对“教学理论问题”的认识有助于“教学问题”的认识和解决。

一、教学理论的含义

理论是基于某种现象的假设而做出的对同类现象表现的概括,概括的合理性与准确性程度决定了理论的科学性。如果把这一点推向教学的话,我们会发现因为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的观点不同,对教学理论的理解有两种不同的指向。

1.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教学理论的目的是要揭示出教学的客观规律,保证教学成为具有自己学科体系、范畴和概念的科学,也就是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探索教学的一般规律上,由此建立相应的学科范畴和理论体系。当把哲学的、社会学的甚至心理学的原理作为研究的参照时,这就把教学衍化为一种强调分析和解释功能的思辨性理论,是传统意义上比较纯粹的、抽象的书斋式框架或范式。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一般以哲学、伦理学、价值论和认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主要研究“为什么教”(教学目的)、“教什么”(教学内容)和“怎么教”(教学方法)等问题,研究方法以哲学思辨为主,力图建构一套关于教学的理论体系。正如有学者所说:“教学论将因其主要是阐明教与学的原理、揭示教学规律的学科而越来越成为一门理论学科。”(蔡宝来,王嘉毅,1998)

另一种观点认为,教学理论的目的是要解决教学实践的问题,保证教学成为“一种规范性的理论,它确立各种标准并规定满足这些标准所需的条件”(布鲁纳著,姚美林、郭安译,2008),它把指导教学实践作为理论的使命,研究者长期深入教学实践,借助于理论的思考发现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可以提升教学效率的东西,并且十分有效,在总结和概括其程序性的步骤之后,以特定的面貌呈现给我们比较成熟的操作性框架,正如有学者所说,“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导、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构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解释框架,提供一般性的规定或处方,以指导课堂实践”(施良方,崔允漷,1999)。

对比上述两种不同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前者更重视抽象的表述,更偏重思辨的理解,受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尤其哲学的思想影响较大,例如交往理论引入教学后成为交往教学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推论”或者“嫁接”出新的教学理论,在解释了教学实际之后,却没有为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教学问题提供处方性的策略,让教师望而却步。后者更重视把理论建立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理论多了些实用性的味道,目的是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实践的策略性理论,即使是以学习为主的理论,也无不考虑教师的职责,例如合作学习、服务学习、参与式学习等模式都设计出一套操作性较强的程序和策略,虽无“教”字,却处处渗透教师的指导作用。

2.主要特点

上述两种观点也代表了教学理论的不同特点。

第一种观点反映出的特点是具有明确的哲学理论和心理学依据,它以某种哲学理论为指导来确定自己的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原则等,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是一种“目的—手段”范式下的教学理论研究。它所构建的理论体系侧重知识—道德本位的目的,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学科中心的教学内容,语言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考试为主的教学评价。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论重视书本知识和教师的作用,对学生“如何学”缺乏深入的研究。

第二种观点反映出的特点,布鲁纳做了非常有见地的概括。首先,它应该详细阐释一些经验,这些经验能够为学生进行一般性的或具体的学习提供指导性的建议;第二,它必须详细说明如何建构一类知识结构的具体方式,进而使学习者能够较容易地掌握这些知识;第三,它必须详细说明如何按特定的顺序来有效地呈现学习材料;最后,它应该详细阐释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奖励和惩罚的性质以及步骤。(布鲁纳,2008)

热点聚焦1-1   “教学理论问题”与“教学问题”的区别

第一,在问题的发生上,“教学理论问题”源于教学理论研究者,与此不同,“教学问题”则由教学实践提出;

第二,在问题的指向上,“教学理论问题”主要指向教学认识领域,而“教学问题”主要指向教学活动领域;

第三,在问题解决的目的上,“教学理论问题”的解决不直接回答教学活动中的问题,主要是帮助教学理论工作者认识、理解和规范自己的研究,而“教学问题”的解决则直接指向教学活动,为教学活动设定目的,提出建议,寻找合适的途径与方法。换句话说,对“教学理论问题”的认识有助于“教学问题”的认识和解决。

(王兆璟,200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