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杜威及其教育思想简介

杜威及其教育思想简介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约翰·杜威,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功能心理学的先驱,致力于民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实践者,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当时哥伦比亚大学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这些学生崇拜杜威,崇尚杜威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从而将杜威的名字和教育思想广泛地传到世界各国。杜威认为,人类积累的经验能通过教育进行传递并加以丰富,以增强人类用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社会生活由此得以维系和发展。

2.杜威及其教育思想简介

约翰·杜威,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功能心理学的先驱,致力于民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实践者,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他的思想不仅形成了美国继实用主义之后而起的实验主义哲学体系,而且建立了实验主义教育思想,推动了美国新教育,即所谓进步主义教育的实施。他毕生从事教育研究、著作、教学,学生遍布世界各地,可谓桃李满天下。在杜威从事研究、著作、教学的年代,无论在哲学领域还是在教育领域,其影响之广之深,无人能出其右。

杜威1859年10月20日出生于新英格兰维蒙特州的贝林顿市一个中产社会阶级家庭。贝林顿市是新英格兰殖民区,在那里人们习惯自治,崇尚自由,笃信民主,这样的生活环境与杜威思想的形成有一定联系。

杜威并不是个天资聪颖的人,但从小就酷爱阅读,喜欢思考。在维蒙特大学开始涉猎哲学这一人类智能的领域,完成学业后杜威继续研读哲学的同时,有一段短暂的乡村教师生涯。之间杜威的《唯物主义之形而上的假设》等三篇论文,被全国唯一的哲学学术论文杂志《思辨哲学》刊登发表。之后不久,杜威进入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开始了以哲学为主的研习生涯。当时约翰霍布金斯大学校拥有不少哲学上卓有成就的学者,在教学上不受传统思想的约束,经常采取讨论或辩论的方法讲课,课堂上富于思辨的氛围,这种学习环境使杜威的哲学思想更加生动丰富,哲学见解也有充分发展的机会。此后,杜威先后在密西根大学、芝加哥大学担任哲学讲师,哲学、心理学、教育系主任,最后到哥伦比亚大学担任教职。

杜威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教职长达26年,直至退休,是他最长的一段教学生涯。当时哥伦比亚大学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这些学生崇拜杜威,崇尚杜威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从而将杜威的名字和教育思想广泛地传到世界各国。杜威本人也到过世界很多国家讲学,他到过日本、苏联、土耳其、南非、墨西哥等国家,他的学说在世界范围有着深远的影响。陶行知、胡适、蒋梦麟等知名学者都曾是杜威的学生。1919年,杜威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先后在北京、南京、杭州、上海、广州等地讲学,把民主与科学的思想直接播种在中国,当时作杜威翻译的就是胡适。

杜威一生治学,孜孜不倦,著述丰富。不仅在校任职是这样,退休后依然勤勉如一,直至90岁高龄,还与人合作出版了《认知与所知》。他的主要著作有关于心理学方面的,如《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等;有重在哲学讨论的,如《哲学之重建》《稳定性的追求》《经验与自然》《艺术即经验》《逻辑——探究之理论》等;有着重探讨教育和德育问题的,如《思维术》《民本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学校和社会》《明日之学校》《教育中的道德原理》等。他的著作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传播到世界各国,他的学生将他的思想理论传播到世界各国,他自己到世界许多国家讲学,将自己的思想和理论传播到世界各国,所以,若论及对于美国以及世界教育思想影响力之巨,杜威当为第一人。这位被美国政府和人民誉为“美国人民的顾问、导师和良心”的思想家、教育家于1952年因肺炎去世,时年93岁。

杜威的教育理论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出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观点。上文我们介绍克伯屈时,也说到了同样的命题,克伯屈的这一理论便是承袭杜威思想而来。杜威认为,人类积累的经验能通过教育进行传递并加以丰富,以增强人类用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社会生活由此得以维系和发展。传递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获得知识技能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社会生活中进行的,没有社会生活便没有与人接触、相互影响、积累经验、丰富知识、学习道德、改造经验的环境。改造经验必须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教育的过程,就是能够促使个人成长的教育。所以杜威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改造”。

二是提出“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杜威认为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确途径是人们在社会中对真实生活的参与和体验。学校不应是纯粹的知识传播,还应是社会生活与经验的体验。杜威主张把学校改造为社会生活的缩影,把单一传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富于生动社会生活的乐园,以丰富的活动引导形成一种积极自觉、主动投入的学习,在学校营造的社会生活环境中自然地养成品德、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三是提出新的教学论。杜威既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既持有教育即为“经验改造”以及“学校即社会”的观点,对于教学实施中教材和教法也提出了与传统观念迥异的新的教学论。他提出,教材不应局限于那些多年沿用的书本上,应该注重把社会生活中基本的人类事物加以引进,用作教育的教材,因为“学校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杜威提出新的教学方法是要“从做中学”,即是从实践中学习。他认为仅仅听他人讲授或单纯阅读课本书籍而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不牢固的,不能真正属于自己。必须“从做中学”,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才可以真正为己所用甚至受益终生。

四是提出“儿童中心论”。杜威认为,传统教育中,“学校的重心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你所高兴的任何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和活动之中”,教科书“是过去的学问和智能的主要代表”,而“教师是使学生和教材有效地联系起来的机体,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及实施行为准则的代言人”,在这中间,儿童被忽略了。他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在于:“传统教学的计划实质上是来自上面的和外部的灌输。它把成人的标准、教材和方法强加给只是正在逐渐成长而趋于成熟的儿童。差距是如此之大,所规定的教材、学习和行动的方法,对于儿童的现有能力来说,都是没有关联的。……尽管优秀的教师想运用艺术的技巧来掩饰这种强制性,以减轻那种显然粗暴的性质,它们还是必须灌输给儿童的。”杜威对传统教育的抨击是尖锐的,也是切中要害的。传统教育的“重心”在于教师和教科书,而非受教育的主体——儿童的本能和活动中,在传统教育中儿童只能受到“灌输”“强加”“训练”以及“粗暴”的“指导和控制”,凡此种种,杜威认为是必须革除的,而革除这种弊端的途径是教育重心的转移。由此杜威提出“儿童中心主义”思想,把教育的重心从教师、教材那里转移到儿童身上。他说:“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措施便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这就是杜威倡导的“新教育”,也就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

五是提出新的道德教育论。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认为“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在杜威的教育思想中,主张“由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要求结合智育达到德育的目的。杜威强调德育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认为德育实施的方法直接关系到德育的效果,德育的效果又是衡量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杜威对于德育以及德育的实施,有一整套思想理论体系。而杜威的德育思想对陶行知德育思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和作用,是陶行知德育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之一。下面的章节里,笔者将作比较系统的介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