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家视野中的乡土教育

教育家视野中的乡土教育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挥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赋予生活教育的使命,不仅与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追求息息相关,更是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境界。即乡土教育肩负着对家乡文化演进的引领功能和对家乡经济发展的促进功能,从这层意义上说,乡土教育也是为了乡土的发展。即从教育策略上,乡土教育是用乡土教,教乡土。

一、教育家视野中的乡土教育

(一)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倡自然教育,其核心就是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反对教给儿童一些空洞的书本知识,认为书本知识脱离了人的生活实际,违背了自然主义的教育原则。卢梭认为对于儿童来说,“他周围的事物就是一本书。”让儿童通过活动,积累对周围事物的感觉经验,这既是有益的学习,又摆脱了读书给儿童造成的痛苦,儿童会生活得自由而快乐。在卢梭看来,人的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他要求尊重儿童的自由,创造让儿童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与条件,把儿童培养成自由的人。为了培养自由的人,卢梭主张让儿童在生活中、在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他将儿童学习内容的重点放在了实际经验和实际生活中,主张学生通过实际生活接触事物,通过观察获得直接经验,并主动地进行学习,在观察、探索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卢梭的“自然生活教育”,是一种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的教育。在卢梭看来,儿童的生活本身就是教育,教育必然指向儿童的现实生活,而不是为儿童不可预期的将来生活作准备。这无疑吹响了使教育成为人的生活的号角,教育不仅联系着儿童的生活,而且逐步走入儿童生活本身。

(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

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命题具有两个方面基本的含义:一是要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要求学校教育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二是要求教育体现生活、生长和发展的价值,建构一种美好的生活,教育要直接参与儿童的生长过程。他指出,儿童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他的生活过程,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当社会生活发生变化时,教育也应该相应地发生变化,以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生活。“教育即生活”命题中的“教育”和“生活”,在杜威的理论体系中具有多重含义:生活意味着生长和发展,教育本身应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教育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教育应成为促进美好生活的积极手段,并通过经验的改造或改组来塑造或重建人的生活,教育就是人生活的重建过程。这些都深刻体现了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是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对这一问题深刻思考的结果。

(三)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生活即教育”命题是陶行知对教育本质的诠释,又是其对生活本质的领悟。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挥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即教育”意味着有生活即有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虽然陶行知的这一理论是通过对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改造而来,但陶行知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更强调生活对于教育的重要性。他站在中国广大劳动人民当中,以身作则地深入农村和农民生活,指导和改造农民的生活,开发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推行大众教育。总之,陶行知的理论是批判地吸收了杜威的学说,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而总结出来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陶行知赋予生活教育的使命,不仅与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追求息息相关,更是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境界。

(四)毛泽东的“教劳结合”教育思想

1958年,毛泽东提出了“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毛泽东“教劳结合”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二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增加学生自主参与各类外界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多感官地进行学习,这样就有利于拓宽学生获取感性经验的渠道。学生经过亲身经历的实践活动获得感性认识,再经过归纳与提炼,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准确牢固,而且比较全面深刻。三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毛泽东认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毛泽东对实现“教劳结合”的路径设计:一是学校办工厂、工厂办学校;二是学工、学农、学军。毛泽东提出在学生中要开设生产劳动与技术课程,“办农村需要的中学,中学里面增加一点农业课程”“应当增加一些地方乡土教材”;三是实行半工半读制度。

邓小平赋予了毛泽东“教劳结合”思想新的时代内涵。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反映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趋势,推动教育经济发展一体化。这是邓小平“教劳结合”思想的核心。二是注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强化“教劳结合”中的技术教育因素。三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促进教育与产业结合。四是依靠教育科学研究,推进“教劳结合”的科学化。五是以“教劳结合”为突破口带动了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等一系列的改革。六是以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培养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为根本目的。

乡土教育思想伴随着教育的长河,源远流长。其核心有三点:一是“为了乡土”。即乡土教育肩负着对家乡文化演进的引领功能和对家乡经济发展的促进功能,从这层意义上说,乡土教育也是为了乡土的发展。二是“来于乡土”。即从教育策略上,乡土教育是用乡土教,教乡土。三是“在乡土中”。即偏爱在生产、生活的情境中的教育,增进学生的乡土情感、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