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备课常用网站免费

教师备课常用网站免费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效,任何教育目标、教育理念、教材设计思想都要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实现。为此,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对提高本校教师质效,采取以下措施。俗话说,备课备两头,教材与学生。为了有效改变教学设计的“拿来主义”、“全盘照搬”或“拼拼凑凑”的现状,我们提倡对教学设计进行有效调整。

关注教学设计 提升教学质效

奉贤区江海第一小学 朱权华

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效,任何教育目标、教育理念、教材设计思想都要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实现。教师要成为教学的行家里手,就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师要上出一堂堂精彩的课,就必须有精心的设计。可审视现在的学校教师,尤其是一些年轻的教师,已习惯于“拿来主义”,利用教育技术媒体,或“全盘照搬”,或“拼拼凑凑”,完成本应是精心研究教材、悉心研究学生实际、有效选择教学方法、合理运用教学媒体等体现教学全过程的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如此一来,致使课堂教学实效性不强,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成为一句空话。为此,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对提高本校教师质效,采取以下措施。

一、制定相关制度,规范备课要求

备好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为了能更有效实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学科教学备课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从“备课的总体要求”规定教师备课之前必需做到“三个研”。“一研”课程标准和教材,了解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与学科目标要求,了解全册教材的内容和各章节在全册中的地位,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清各年级各学科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本册的重点、难点;“二研”学生实际,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了解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有利条件和困难,掌握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矛盾,充分研究学生的学法,让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三研”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特点,从实际出发,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从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发,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课堂提问、练习题,精心考虑教学用语等。

指导意见还从“备课的形式”、“备课的内容”、“备课的格式和书写”作了具体的要求,引导教师规范备课。如,我们把备课形式从原来传统的、耗时的手写备课形式改为电子备课形式,备课格式原则上以表格形式呈现,分为“共享教案、学生实际、二度设计、媒体运用、教学反思”五个框架,不同学科可根据学科的实际情况作相应调整,但必须体现年级的统一性。这样既符合了现代教育信息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又突破了原有的教师独立的、封闭的教学备课,倡导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倡导教研组的集体研究力量。

二、学习教育理论,提倡教学设计

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那种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以教师为主的课堂行为已悄然离我们而去。那么,那种传统的教师只备“教材”文本的备课方式也应该进行革新。俗话说,备课备两头,教材与学生。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应更体现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不仅仅包括对文本的阅读过程,对相关资料的搜集,更应是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需要的了解过程;教学设计体现“文”与“人”的交集,体现“以学定教”、“以学设教”的新型教学理念。为此,我们学校借助教育信息化平台,提倡信息化教学设计,明确“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以“任务驱动”、“问题解决”作为学习与研究活动的主线,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

为此,我们试行电子集体备课模式,试行在教育技术支撑下的信息化集体备课形式。以“共享教案、学生实际、二度设计、媒体运用、教学反思”五个框架为基点,以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引领启动,从备课形式走向课堂教学设计的深层发展,展开探索新型的教学设计模式,实施“一课三备”的备课程序,分别为“指定主备”、“集体讨论”、“个人复备”三道程序和“四度调整”。并在我们教师的教案上留下印迹,分别为黑色打印、黑色水笔、红色圆珠笔等表示,体现“以学定教”、“以学设教”的教学理念的运用,体现资源的合理运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三、加强集体备课,增强教师研究力

信息化教学设计改变了原有的备课形式,采用的是信息化电子集体备课形式,集体备课强调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为教师之间的交流协作提供了平台,是教师合作交流的载体。这彻底改变了原本处于孤立封闭状态的教师备课、教学和研究,以崭新的姿态,通过交流、研讨进行探讨,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挖掘备课组教师的智慧,形成教学的合力,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通过研讨,每位教师都将自己的优点展现给别人,又从别人那里吸收更大的优点,形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合作链”,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每位教师都能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较快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我们抓住教研组这块阵地,以“问题教研”为主要形式,建立“问题信息卡”,要求教师带着问题出课堂、带着问题进教研组,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举行区级名优教师课堂教学的解剖、咨询、研讨系列活动,以“课堂展示、坐堂咨询、网上讨论”为主要环节,关注课堂教学问题的研究与探索。同时,在校园网上开辟“问题沙龙”模块,在网络上提供学科之间、年级之间的交互学习的载体,提升教师的研修能力。另外,我们的教师积极参加市教育资源库的问题教研,面对面地与专家互动,获取最有效的教育信息。

为了有效改变教学设计的“拿来主义”、“全盘照搬”或“拼拼凑凑”的现状,我们提倡对教学设计进行有效调整。我们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分单元指定主备教师,教师通过自己解读文本、解读学生、解答练习、解决设计的过程,完成第一轮的教学设计,并通过信息化平台把教学设计发送给每一位备课组成员。备课组成员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进行二度调整,并在教研组活动中不断完善;在课堂执教后进行有效反思,实现教学设计的三度调整,并以书面形式进行记录;然而在下一次的教研组活动中进行交流、碰撞,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完善,完成信息化集体备课教案的四度调整。

实践告诉我们,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质量结构中的核心要素,整体提升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步入一个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运转轨道,需要我们努力实践、反思、再实践,以不断提升工作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