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家的足迹

教育家的足迹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家,中国幼儿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其中,以毕生精力大力倡导“一切为儿童”及“活教育”的陈鹤琴,就是一位推动中国儿童教育现代化的典型代表。他发起和组织教育研究团体,致力于学术传播和教育普及,创建了“活教育”的理论体系。他全方位关注中国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促进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改革。

上篇 教育家的足迹——陈鹤琴躬耕上海教育

img2

陈鹤琴

陈鹤琴(1892—1982),浙江上虞人。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家,中国幼儿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硕士学位。1919年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东南大学教授和教务部主任。1920年起,以自己的孩子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连续观察和追踪实验,是我国最早以科学实验的方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学者,并由此提出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1923年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鼓楼幼稚园。1927年任南京特别市教育局教育科长,同年,全力协助陶行知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并任南京晓庄师范第二院(幼稚师范院)院长。1928年,为争取中国儿童的教育权利,接受上海公共租界华人纳税会华董的邀请,赴上海就任工部局华人教育处处长,为华童创办多所附设幼稚园的小学,创办女子中学和多所青工夜校。1939年,在办学实践中提出“活教育”的宣言和使命。抗战期间,投身抗日救亡和进步文化教育活动,积极从事难民、难童教育和儿童保育工作。1939年秋,因屡遭日伪暗杀威胁离沪。1940年后创立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幼师和幼专,实验其活教育的思想和主张。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任上海市教育局督导处主任督学,创办上海市立幼稚师范学校(后改为上海市立女子师范学校),兼任市立幼稚师范学校、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校长。1946年和1948年,他对“活教育”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概括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陈鹤琴即被任命为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后为南京大学师范学院院长)。为历届全国政协委员。当选为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中国文字改革委员委员,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盲人福利会委员。1979年,当选为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江苏省心理学会名誉理事长。

在中国近百年来的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在五四“新教育”运动的大潮中[1],涌现出一批怀抱救国爱民志向,追求民主科学理想,融汇中西教育思想精华的先驱人物,他们致力于教育的革新和改造,为探索中国本土的现代教育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形成了丰富的教育和精神财富。其中,以毕生精力大力倡导“一切为儿童”及“活教育”的陈鹤琴,就是一位推动中国儿童教育现代化的典型代表。在他长达60余年的教育生涯中,他在儿童心理、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特殊儿童教育、师范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改革和实验。他发起和组织教育研究团体,致力于学术传播和教育普及,创建了“活教育”的理论体系。他全方位关注中国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促进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改革。

上海,是中国现代教育发展的重镇和窗口;上海,也是陈鹤琴一生中生活和从事教育实践、社会活动长达15年之久的重要城市,他的理想和抱负,他的开拓与奋进,他为之献身的事业,与上海这座富有特质的城市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不仅直接推动了上海现代教育的发展,也通过上海扩展了其深远的影响力。

【注释】

[1]注:“新教育”泛指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在欧美产生并广泛传播的反传统教育思潮,在美国又称“进步教育”。“新教育”所形成的各种流派的关注重点、表现形态、兴起时间各有不同,但提倡科学和民主,崇尚个性全面发展,反对传统学校的教育制度与方法,注重学校教育适应新的时代要求等,是其共同的特点。从1919年开始,伴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而兴起的中国“新教育”改革运动,正是顺应了这一世界现代教育潮流。一批留学西方归国的知识分子,在追求教育的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积极传播西方“新教育”的理论与观念,批判中国封建落后的旧教育,并开始进行不同层面的教育改革试验,推动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学校制度,对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