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高职院校教师角色定位的思考

对高职院校教师角色定位的思考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职教育独特的培养过程是其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又一显著特点。高职教育实行的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是高职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但从师道尊严式的角色定位到服务式的角色定位的转变却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学校的性质、学生的特点赋予教师更多的职责。高职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为满足学生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高职院校教师角色定位的思考

向志虹 刘印章[1]

(四川管理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 要: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人数日益增多,高职教师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要素。本文在分析我国高职教育及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探讨高职教师如何进行角色定位。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师;角色定位

西方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大力兴办高职教育,而我国家正式创办高职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则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近1100万人。2007年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达到1168所,占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60%以上。2008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299万人,比1998年增长了6倍以上,在校生达到860万人,高职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我国高职教育的特征

高职教育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属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高层次,属于高等教育范畴。但高职教育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又不同于普通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其特征如下:

1.高职教育内涵的动态性、发展性特征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发展历程来看,高职教育的内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是不同的:(1)从教育层次上来看,19世纪60年代以前,在西方国家高职教育主要指专科层次的教育,6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工业化程度提高,高职教育已包括专科和本科两个层次的教育。(2)从专业设置来看,高职教育开办之初以工科为重点,以技术制造专业为主,后来随着各领域技术含量的增加,高职学校又开设了管理、服务、经营等诸多专业,涉及将近20大类职业。(3)高职教育由终结教育向开放性教育,由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性教育转变。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由以中等职业教育和短期培训为主,转向以专科为主,并且打通了中等职教和高等职教之间的关节,在职教体系的设置中,重视职教本身的可持续发展。

2.培养目标特征

从培养目标看,高职教育是以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社会基本适应能力等综合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侧重于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工艺型“三型”人才,这与传统普通教育的培养目标有着较大的区别。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保证高等学校的理论知识分量前提下,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术运作的实践能力放在首要位置;注重理论与技术能力、产(工)与学,学校与社会实际的高度结合;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用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教学生,用引领明天的技术知识培养今天的学生;要加强对高职学生高尚人格塑造,培养学生优良的技术道德和职业理想

3.教学内容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在名称上具有相同或近似性,但在内涵上却存在显著差异。普通高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通常以学科分类为基础;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则是以工作为导向的,更多地产生于职业劳动实践中人员的职业知识和技能。高职的专业教学更加注意劳动和职业的关系,更加考虑劳动组织方式及其变化对人员能力的要求。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强调以实用性和应用性为原则,强调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技能培养。

4.培养过程的特征

高职教育独特的培养过程是其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又一显著特点。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大特点,通过大量的实验、实习等教学活动,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高职教育实行的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是高职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建立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建立广泛的校企合作联盟是高职院校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校企联盟为学生提供了专业技能实习和训练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动手能力,完成学生技能方面的培训,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推行的2+1教学模式(即2年专业理论知识教学,1年时间实习实训或顶岗实习)突出了高职教育非常重视实践性教学的特点。

二、高职学生的特点

高职学生在自我认识及心理健康、学习动力、职业理想、人际关系、个性发展、课堂表现等方面都与一般大学生存在着差异。

高职学生的心理状态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和进步性,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根据近几年有关学者对全国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当前部分高职学生主要容易产生焦虑、自卑、空虚、压抑、逆反心理问题。高职高专学生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对自己的未来都有较高的期望,然而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这种期望的实现常常受到种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诸如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社会对高职高专教育评价还不够高,高职高专院校办学条件不足、就业压力等等,阻碍了“理想自我”的实现,从而导致其不良心理状态的产生。

一般而言,高职学生大多基础知识较差、入学成绩较低,但同时又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较高的创造性,所以他们在学习内容上有自己的主见和选择。但高职学生偏科现象比较严重,对不同喜好的学科也表现出了听课状态的较大差异。他们对基础知识表现出强烈的排斥感而偏向于实用性、技能性、操作性的知识。在与教师的互动中,一方面表现出较强的自尊心,能较好地与教师进行交流和配合,但遇到困难,有很容易放弃,不愿潜心研究。

三、高职教师的角色定位

角色,指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并遵照一定的社会期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教师角色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对所承担的工作职责与任务的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行动规范和特定的行为模式。从古至今,无论是传道授业解惑,还是教书育人,关于教师使命的界定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从师道尊严式的角色定位到服务式的角色定位的转变却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学校的性质、学生的特点赋予教师更多的职责。高职院校教师的角色应符合现代高职教育要求,笔者认为现阶段,高职教师角色定位应做如下转变:

1.学习者、实践者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个人在学校接受的知识早已不能受用终身,因此必须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今天,世界整体上演变如此迅速,以致教师和大部分其他职业成员从此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即他们的入门培训对他们的余生来说是不够用的,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高职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为满足学生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存在一些弊端,如课程内容理论过多、技能偏少,课程体系脱离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等。因此,教师要勇于开发新课程或修订旧课程。教师要充当实践者,积极参与企业实践,加强实践技能,实践性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深入企业实践有利于高职教师在实践中发现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之间的距离,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学校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了实践依据。

2.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服务者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教师应当承担知识、技能的传播任务,教师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导向、促进、激励、组织、协调和服务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对于学生来说,不是看其教授给学生知识的多少,而是看其传授给学生多少获得知识的方法。知识的传播是教师的一项职责,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是高职老师更重要的职责。教学不可避免会涉及学生的管理,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教师应当主动承担管理的任务,在组织管理中,应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同时,高职教师要增强服务意识,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经济,更要服务于学习者个体,高职教师应在了解社会的需要、学生的需要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

3.学生就业的指导者

毕业生就业率是高职院校衡量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就业是学院、老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高校教师是学生就业的指导者。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实力,高职教师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同时要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观。合格的高职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深入掌握它们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擅长科研实践,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技术技能实训,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技术技能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提高就业竞争能力,而健康的职业思想意识的树立则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瓶颈,增强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扩大学生就业面。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职业世界、促进学生自主创业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作为与学生群体联系最紧密的教师,除了做好学生技术技能培训工作外,还应主动配合校系做好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教师在职业指导中的任务是将职业指导渗透到所承担的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4.学生道德发展的向导

高校培养的学生,不能光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更要关心学生的道德发展取向。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也是道义的倡导者,行为的典范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高职教师要充分掌握高职学生的特点,与学生多交流情感,互通思想,促使他们心理健康发展。教师的思想情操、道德品质、作风仪表、言谈举止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道德楷模,以自己人格的魅力引导学生,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确看待社会现象,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总之,高校教师应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学生的表率,当好学生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 郭爽,周建忠.浅谈高职教师的角色定位.现代交际,2010(2)

[2] 钱静芸.浅谈新时期高职教师的角色定位.科技信息,2008(17)

[3] 马跃新.高职教育的特点与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大众科技,2008(7)

[4] 李小龙.论高职院校教师的角色转换.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注释】

[1] 作者简介:向志虹(1972—)女,管理学硕士,四川管理职业学院工商管理教研部副教授
  刘印章(1971—)男,工商管理硕士,四川管理职业学院工商管理教研部讲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