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工作过程课程改革在培养高职教师“双师素质”中的作用

论工作过程课程改革在培养高职教师“双师素质”中的作用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在教学效果中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没有真正体现高职教师的“双师素质”。本文认为现行的学科课程体系是制约高职教师“双师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提出应大力开发工作过程体系课程,培养高职教师“双师素质”。因此,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成为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内容,其中工作任务课程开发是其典型代表,也是高职教师提高“双师素质”的重要途径。

论工作过程课程改革在培养高职教师“双师素质”中的作用

邓 玲[1]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摘 要:各高职院校经过不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师资结构得到很大的优化。但是,在教学效果中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没有真正体现高职教师的“双师素质”。本文认为现行的学科课程体系是制约高职教师“双师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提出应大力开发工作过程体系课程,培养高职教师“双师素质”。

关键词:工作过程;课程改革;“双师素质”

我国的高职教育担负着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任,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是关键。这就要求必须大力培养并尽快形成一支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教学经验,又熟悉本专业实际工作、有效指导学生实践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近年来,许多院校在这方面作了不少努力,纷纷采用招聘兼职教师、安排教师顶岗实习、进行相关师资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从硬性指标来说,高职学院教师总体的学历水平、教师职称、专业职称和科研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从提高教师“双师素质”的最终落脚点——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来看,成效还不尽如人意。笔者曾参与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督导工作,通过督导听课发现,专业实践经验少、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脱节是课程教学中较普遍和突出的问题。很多教师,尤其是年青教师在教学中仍然不能给学生有效的专业实践指导,没有真正体现高职教师的“双师素质”。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除了与教师自身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有关外,还与现行的以学科教学为主的课程体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科课程强调的系统性、理论性和独立性不利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其“双师素质”。

一、学科课程体系的弊端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长期以来采用的是“单科分段式”的课程体系。虽然这种课程体系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分列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实践课程的地位,但这依然是一种实践课程所占比例很小的学科课程体系。职业教育的教学框架是一个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框架,强调的是整体教学行动与典型职业行动的整合。显然,由理论学科构成的、以架构逻辑为中心的学科体系框架就无法与之相适应。自然,职业教育所要求的“双师素质”也就不能在学科体系的框架中得到完全的提升和发挥。

1.学科课程强调学科的系统性使理论与实践教学分离

由于学科课程强调学科的系统性,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往往是平行或分离的,教师在编写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计划时不能充分协调两部分内容,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分离,很难实现一体化。学生也很难将理论和实践学习中学到的东西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化的职业行动能力。

2.学科课程强调学科的理论性使教学没有针对性

由于学科课程强调学科的理论性,学科课程以灌输学科知识为宗旨,内容以抽象的概念、原理、定律为主,以间接经验为主,而这些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学生感性认识之前进行,学生在对该专业还没有感性认识的情况下,很难真正理解专业知识的内涵和作用。再加上很多教师工作实践经验的匮乏,也无法把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情况联系起来,教学失去了针对性,学生无法用这些知识去解决职业和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较复杂的问题。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职教育者已经认识到,学科体系课程难以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因为,在我们这个技术和工作高度渗透的时代,任何技术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技术和工作相结合的过程,工作中所需技能的习得也与整体性的实际工作相联系。因此,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成为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内容,其中工作任务课程开发是其典型代表,也是高职教师提高“双师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计划设计

一份设计合理的工作过程课程计划不仅能够全面反映该职业专业特性,保证教师能够按照一张详细的“蓝图”来开展教学工作,保证学生职业能力的顺利发展,更能体现出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经验和实践技能在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即“双师素质”的高低。一个工作过程课程计划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典型职业工作任务描述

典型职业工作任务,简称典型工作任务,描述的是一项具体的专门工作,它是根据一个职业中可以传授的工作关系和典型的工作任务来确定的,具有该职业的典型意义,同时具有促进该职业领域的职业能力发展潜力。

2.学习目标描述

学习目标的描述要符合两个核心要求。一是能力表述的明确性,即获取这种能力必须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二是实践与理论的关系必须明确,理论学习与实践培训通过一个“工作对象”建立其直接的联系,并在内容上实现相互补充和匹配,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3.工作与学习内容描述

工作和学习的内容包括:专业工作的对象;专业工作的工具、方法和组织;对专业工作的要求。它们是从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目标两个方向逐渐靠近的结果。

专业工作对象的描述要考虑工作情景和工作过程,即描述的是工作过程中的工作对象。它不仅表明了工作对象本身所确定的事务,而且表明了其在工作过程中的具体功能。

工具、方法和组织的确立建立在对工作任务的描述的基础上,有了这一基础,就可以根据学习目标来确定这一维度了。

工作要求指按照不同观点从不同侧面对工作过程和工作对象提出要求,原则是需要从企业、社会和个人方面对专业工作的基本要求进行细化。

4.学习情境构建

在计划工作过程课程中,还必须把工作与学习内容细化为具体的“学习情境”,即一个个具体的学习单元。所谓学习情境,就是一个案例化的学习单元,它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是典型工作任务——这一宏观计划的具体化,是职业情境的再现。

上述工作任务课程计划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即通过综合的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这些能力除科学知识外,还包括很多与实际工作过程有着紧密联系的带有“经验”和“主观”性质的工作过程的知识和技能。工作过程课程模式确保了学生所需实际工作能力的获得,另一方面,教师在编写课程计划和教学过程中,通过深入实际工作第一线,举行实践专家研讨会,设计学习情境,组织和参与互动的情境学习等具体活动,获得了关于工作活动的第一手材料,熟悉了本专业典型工作、提高了指导学生实践学习的教学水平,进而逐渐形成高职教师所必备的“双师素质”。

三、工作过程课程开发在培养高职教师“双师素质”中的作用

1.工作过程课程设计帮助教师积累更多职业经验

要想设计一个好的工作过程课程,教师必须对包括工作与经营过程、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工作要求和综合性问题在内的完整的实际工作过程有深入的了解,这也是设计课程的重要基础。如果仅仅靠从查阅专业文献等二手资料中获得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课程开发教师还必须获得关于这些工作过程的第一手资料。这些第一手资料主要靠教师通过深入实际工作第一线,组织实践专家研讨会等方式找到与工作任务相对性的问题的答案来获得,如表1所示。

表1 工作任务与引导问题列表

img27

通过寻找这些实际工作问题的答案,教师透彻地了解了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积累了充足的职业经验,为“双师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实践基础。

2.工作过程课程使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成为可能

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分离是学科课程体系的弊端之一,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职教师“双师素质”的提高。教师要想以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效指导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应当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实现理论与实践学习的统一,应当建立起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的直接联系。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习的重要基础,就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计划,典型工作任务课程的开发就为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现以汽车发动机电器维修课程计划学习情境中的一个学习任务为例,来说明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如表2所示。

表2 蓄电池诊断与维修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

img28

学习目标清楚地构建了一个从任务开始到任务结束的完整的实际工作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就是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实现的最终行为。学习内容则一一对应地规定了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学习的“够用的”理论知识(如汽车电气线路、蓄电池的结构等)和实践技能(如蓄电池整体拆卸、检查与安装、蓄电池技术状况的检测等),在与学生互动的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打破了学科课程体系下理论与实践之间分离的状态,教给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真正做到了在具体的职业工作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

3.工作过程课程开发有助于教师设计有效的学习情境

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要求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应尽可能与职业的工作过程具有一致性,情境教学便成为实现这种一致性的理想方式。但学习情境的构建和设计并不能靠教师的凭空想象,脱离职业实践地完成,它是基于真实职业情境和实际工作过程,通过教师的科学分析、精心提炼而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如图1所示。

img29

图1

职业行动体系是指能够完成一系列综合性复杂职业任务的系统化职业行动,它由多个完整的工作过程组成。可以看出,每一个职业行动体系中包含多个工作过程,其中只有一部分是需要和能够学习的,它们具有教学价值性。课程开发的任务,就是将这些有教学价值的工作过程筛选、描述出来,并将其设计成具体的学习情境,最终将职业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这种基于真实工作过程,经教师分析、筛选而最终形成的学习情境最大限度地反映了职业典型工作环境,模拟了职业工作过程,使学习情境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教室和演练职业技能的工场。

目前,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是职教课程改革的大势所趋,它打破了职业教育中的学科化课程体系的种种桎梏,它适应了现代职业教育的根本宿求,为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挥聪明才智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 苏志刚,任君庆,俞克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若干问题探讨[J].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9)

[4] 黄立营.高职高专教师队伍建设目标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注释】

[1] 作者简介:邓 玲(1977—)女,四川宜宾市人,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