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专科学历学员期末测试

专科学历学员期末测试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考核是各种教育测定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方法。职业学校的考核主要有考查、考试两类。考试是属于阶段性考核的一种方法,一般是在完成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之后进行,主要有期中、期末、学年和毕业考试。笔试可较准确地测定和评价学生的成绩。两者各有千秋,应根据情况加以选用。这些均是劳动者必备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试题的分量要适当,在规定的时间内以多数学生能够完成为宜。

第二节 考核的形式、程序与方法

考核是各种教育测定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方法。考核所得的成绩、分数在当前仍是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何使分数尽可能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客观性,使之能大体上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正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考核的种类与方式

为客观、公正、准确地测定和评价教学质量及对每个学生做出准确的评价,无数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工作者对考核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考核形式。职业学校的考核主要有考查、考试两类。

(一)考查

考查是属于平时日常检查的一种考核方式,一般是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其方式通常有如下几种:

1.课堂复习提问

课堂复习提问是考查学生最简便、最直接、最常用的方式,其特点是能直接了解学生的反应和答题质量。课堂提问,一般是在讲新课前或复习旧课时进行,也可在一个单元(或章节)学习结束后进行。

2.检查书面作业

检查课内和课外书面作业,可确切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较广泛的问题同时考查班级内的众多学生。

3.黑板演练和演示

在课堂上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练习题或测绘实物,或演示或实验某一部分内容等活动,可进行知识、技能、技巧和能力的考核。

4.独立作业和小测验

独立作业和小测验并无本质区别,都是由教师拟订题目让学生书面作答。其不同在于:前者,一般题量较大、难度较高、综合性强、用时较多,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允许学生查看资料,但不能相互抄袭;后者,题量较小,难度较低、用时较短,多系单项性,着重于检查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情况,实行闭卷方式。

5.实践或操作性作业

这种作业主要考查学生能否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原理运用于实践;是否掌握了技能、形成了技巧。其常见形式是在实习现场实际操作,加工某一零件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考查其技能、技巧和动手能力。

6.注意日常观察

通过经常接触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以及行为习惯、精神状态、理想追求等。

考查应以平时、分散为主,若把它和总结性考查、考试结合起来,就更能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效果。

(二)考试

考试是属于阶段性考核的一种方法,一般是在完成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之后进行,主要有期中、期末、学年和毕业考试。其方式有笔试、口试、现场测验和实际操作等。

1.笔试

笔试可较准确地测定和评价学生的成绩。它分为闭卷和开卷两种。前者多用于检查基本知识和记忆性内容;后者多用于综合性或创造性题目。两者各有千秋,应根据情况加以选用。

2.口试

口试可较深入确切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质量。单纯使用口试的考核是不多的,通常是在口试的同时,辅以笔试或操作考核。口试的优点是可根据被测对象的具体情况,随时提出针对性强,并能顾及个别差异的问题;而且真实性也高,可防止弄虚作假,能较准确地测定学生的学习质量,尤其是在测定知识深度方面有特殊的作用。但是,口试评定的基准往往难以统一,费时也多,且考试结果易受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教师情感的影响。

3.操作考试

操作考试多用于检查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践性教学以及许多用口试和笔试不易或无法考核的内容一般采用现场考试。它通过现场操作、加工零件、测绘部件、计算机操作等来进行。操作考试的主要内容有:(1)质量要求:工作的正确程度;(2)数量要求:工作的速度;(3)许多用笔试和口试不易或无法考核的内容,如操作技能、动作技巧、工作态度,以及应变能力、反应敏捷程度等。操作考试不能仅仅停留于对操作方法测定,更要重视操作过程的评定,如操作是否规范、程序是否合理、是否注意安全以及是否注意节约原材料,是否养成文明生产习惯……这些均是劳动者必备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以上考试方式在实际运用时,往往是互相结合的,当然也可单独使用。具体采用什么方式应根据课程特点和考试目的以及学校设备条件等来确定。

二、考核的程序与环节

考核的具体实施主要包括试题选择、试题审批、考试组织和试卷批阅等。

(一)试题的选择

试题的选择即命题,是实现考核目的的基础。首先,必须严格按照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对本课程的要求来选择;第二,要以学生必须掌握的“三基”内容为主,注意发展学生的能力,不能只偏重知识、忽视能力的要求;第三,尽量避免死记硬背,要充分体现出综合性、灵活性及实践性的要求,既力求全面,又突出重点,有利于知识类化,有助于知识的积极迁移;第四,要兼顾测定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这六级学习成果,要反映课程的基本要求,既有一定分量的独立思考题,也要有一定综合与灵活运用的题目,以鉴别学生的实际水平。

1.试题的确立

命题是考核的首要问题。它直接影响着考核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一套优质的试题(卷)要做到:遵循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紧扣但不囿于教材内容,能在其中找到根据但找不出现成答案;难度适宜,有一定难度但难而不怪;体现综合,有一定综合性但跨度不远;包含变式,有一定灵活性但活而不乱;宽窄适宜,有一定覆盖面但广而不偏;形成阶梯,有一定坡度但坡而不陡。同时坚持“源于课本,高于课本”、“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和“出活题、考能力”的原则,侧重知识的应用,尤重创新能力。换言之,好的试题应注意:一是“出于意料之外”与“合乎情理之中”。前者是说考核的内容是被测者无法在试前猜测到的;后者是指考核内容未超出规定范围。二是“稳中有变,变中求新”。每次考核的试题不能都是“老面孔”,形成一种定势就会被受测者摸到“脉搏”,来个“重点定向”准备。三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有时要“移花栽木”,有时要“究根刨底”,有时要新旧联系,有时要举一反三。四是测定知识与能力兼容并蓄,情感与道德合理兼顾,使试卷犹如一首曲谱,有合理、和谐的“旋律”和“结构”。

2.试题的范围

在诊断性评价的考试中,要特别注意区分度,出题的范围可大而广些,这样可测率才高,才能测出各种水平的学生。在总结性评价的考试中,为了选拔人才,必须注意试题的难度,在大纲规定范围外,可出少量附加题,这样既能照顾大多数符合大纲要求的学生,又能发现尖子人才和特长生。为此,命题时有关人员可集体讨论:(1)明确考试目的;(2)确定考试内容和范围;(3)拟订各章节试题比例;(4)策划基本知识题、灵活运用题、综合分析题及实验实习题等所占比例;(5)设计试题的形式和数量。

3.试题的数量

试题的分量要适当,在规定的时间内以多数学生能够完成为宜。一般来讲,试题数量多些,信度比较高;题目过少,每题相应占分多,可能发生某些偶然因素而造成误差的影响就大,信度也就越低;相反,题量太大,超过学生的应试能力,造成心理紧张也不利于信度。确定试题数量应考虑考试时间以及学生的做题速度和校核时间。

4.试题的形式

常见试题的形式有选择、是非、填充、鉴别、配对、改错、图解、计算和问答等,选择题又有选择答案题、同异题、最佳答案题等。其中选择、填充、配对、改错题,一小时内可做几十道题,具有信度好、效度高等优点;是非题,效度高,但缺乏一定的信度,因光凭“猜测”也有50%猜中的概率,故要慎重选用,需严格扣分标准。不同类型的试题各有不同的功能,填充题适宜于测定学生掌握知识的牢固性和准确性;选择、是非和改错题适宜于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分析、判断能力;鉴别、配对题主要测定学生分析、综合、判断及推理能力;图解题则对曲线图、装置图的解释及综合能力的鉴别有一定作用;计算题、问答题等可测定学生的运算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之,各种形式的试题各有长短,在组题中需配合使用。

(二)试题的审批

试题选择一般需经两级严格的审批手续。试题选择后,教研室(组)应组织他人先行试做,以检查试题是否存在不明确之处,题量是否得当,难度是否合适,同时估计学生答卷所需时间,必要时应做适当调整;然后,教研室(组)主任应逐一进行审查,如发现试题的组成、分数比例、难易程度存在不妥之处,亦需进行调整。亦即,教研室(组)主任(组长)首先对试题进行严格审查,学校的系(专业)领导人或教务处(科)负责人进行审批、平衡、把关。

审批试题要立足于培养目标,着眼于提高考试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及客观性等。同时,要加强对补考题的审批。

(三)考试的组织

考试必须认真组织,在进行正面教育、端正态度的基础上,还需加强考场管理,严格考试纪律,优化考风考纪。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教师组织复习时不能泄漏试卷内容,一般是不出复习题,不能进行暗示;二是严格考场制度,考场要按单排独座、单人独桌的原则,按考号顺序依次入座,克服对考试客观性和准确性有干扰的各种行为;三是制定监考措施,加强监考,发现作弊要进行必要批评并辅之一定的思想教育和行政处分;除监考教师应尽职尽责外,学校应派人巡视各考场,监督、检查考风考纪。

(四)试卷的批阅

1.统一评分和扣分标准

为了保证阅卷批改的客观性,在批阅前需共同讨论评分原则和扣分标准,且力求详细、具体,便于操作。所定标准应全面、客观、科学,有统计观念。比如选择题,每题占X分,每题有N个答案供选,根据概率统计原理,每猜错(N-1)次,即可猜对一次,故每选错一题应扣(X/N-1)分。这样,可防止一些学生“猜”。当然,这种扣分标准是建立在受测者对正、误答案都不知的基础上,亦即猜对概率为1/N的前提下。如果受测者知道其中一个答案是错的,则他猜对的概率就提高为(1/N-1),上述扣分标准就需修改了。评分标准还应该考虑解题的思路、答卷的速度,能否突破原有水平及大胆地提出新的见解等。

2.采用流水作业批阅

为防止评卷教师的不良心理,如疲劳效应、疏忽效应、参照效应、成见效应、模式效应、感情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等影响对试卷的客观批阅,扣分标准一经确定,就不能随意变动,更不能在评阅过程中随意“浮动”。较好批阅试卷是一人一题(或一部分)的流水作业法。这样,能熟练掌握给分与扣分标准,不易掺杂个人主观想法,即使存在某些不良效应的影响也会在总体上得到一些平衡。

3.组织抽样复查核分

在试卷批阅完毕后,最好进行抽样复查,力求做到实事求是、给分合理、扣分准确;同时,对特别优秀和特别差的试卷要审慎评定,最好由教研室(组)集体研究处理。

三、实践教学中生产实习的考核

实践性教学一般是通过观察、调查、口头回答、简单笔试、测绘实物、现场操作、加工成品等形式进行考核。它是职业教育考核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由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及其性质所决定的。这里侧重研究生产实习的考核。

(一)考核的内容

1.实习成果。实习教学计划和大纲的执行效果;生产计划完成情况;产品的合格率和废品率等。

2.专业知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的掌握、理解及运用程度。

3.操作技能。操作能力和技能、技巧的掌握与熟练程度。

4.工作能力。解决现场问题及处理一般事故和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

5.劳动态度。实干精神、职业道德和遵章守纪情况。

6.安全文明。安全生产与文明生产的执行情况。

7.团结协作。与工人师傅、与同学间团结协作情况。

(二)考核的原则

1.坚持及时性和经常性。这样可以掌握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实习态度和实习进度,不断改进实习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全面、准确地评定实习成绩。

2.坚持统一性和客观性。要有一个合理的评分标准,在评定时进行全面而客观的分析,防止主观臆断和无根据的评定。这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自我评价,以调动学生实习积极性。

3.坚持真实性和公平性。要防止和杜绝考核评定中的不正确行为,要以对国家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严肃对待考评工作。在评定成绩时,要真实、公平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水平。

(三)考核的标准

1.产品标准。把学生完成的产品(或工件)的质量作为考核成绩的首要标准。因产品质量是反映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技巧程度的全面和客观的标志。

2.定额标准。把学生完成产品的工时定额作为考核成绩的第二个标准。因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完成产品的工时多少,反映着学生的操作技术或技能熟练程度和劳动态度。

3.操作标准。把学生掌握操作方法、执行操作规程、选择工作位置的正确性与合理性作为考核成绩的第三个标准。因这些方面与学生的技术程度、安全生产、产品质量息息相关。

4.安全标准。把安全、文明生产作为考核成绩的第四个标准。因没有安全、文明生产,人身、设备、技能形成及产品质量都失去了保证。小则影响生产,大则产生恶性事故。

以上四个基本标准,考核时不可偏废,必须兼顾,全面衡量,综合评价。但由于实习阶段的不同和内容的不同,考核标准也要相应的有所侧重。

(四)考核的方式

1.平时考核

这种考核直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是生产实习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形式。它能使教师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掌握专业(工种)知识、技能、技巧的程度,并及时起到反馈作用,有助于教师改进实习教学。这种考核要求教师每天做好实习记录,填写实习成绩考核簿,并且一周进行一次综合分析,或者一个课题结束后进行一次综合分析。

2.阶段考核

阶段考核是指一个实习项目结束或劳动岗位轮换前及学期末的考核。这种考核是在系统练习或复习作业后,按照教学大纲对该阶段所规定的考核内容而进行的。其题目要结合生产实际,按应达到的技术与技能要求评定成绩。常用的考核方法是选择一至几个典型工件,先口试或笔试技术理论知识,然后考核实际操作技能。

3.毕业考核

这种综合考核要求全面地检查学生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程度。同时,也可检查学校的教学工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艺术,促进教学改革。毕业综合考核是一件非常严肃的工作,应吸收各方面的权威、有代表性的人员组成考核委员会(领导小组),采取口试、笔试、实际操作三种办法进行,评定成绩时要认真、公道、实事求是。

(五)考核的方法

对实习成绩的评定,对实践能力的考核,特别是对科技含量较高和技能性较强的科目,若采用书面测验往往比较困难,而且难以得出确切的考核结果,所以通常采用过程观察法和作品评价法。

1.过程观察法

在学生进行练习和操作时,教师进行认真、全面地观察,注意学生的动作和操作的技能技巧。在观察时必须将学生表现的客观行为照实予以记录,以便正确、准确地评定其成绩。常用的记录方法是行动摘录法,为了易于捕捉观察目标,还可设计观察图表。

2.作品评价法

这种考核方法用于对技能性较强的科目的考核,是以技术成果——作品作为评定的主要依据。作品是学生以其掌握的技能结合专业知识的运用,通过制作物这一媒介来表现的技术效果。因此,可通过对作品的评价,达到评定学生技能熟练程度与技术水平高低的目的。此评价法一般有两种:一是项目分解评价法。根据评价标准分析评价项目,分别评定之后再做综合评价。二是整体效果评价法。一般是主考者凭借自己的经验对学生的作品从整体上给予概括性的评价。

生产实习和操作技能的考核,与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的考核相比,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点。前者的“应知”部分的考核与后者的考核相似,前者的“应会”部分的考核,即上述内容,是未竟的课题,尚需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积极探索、不断完善。

四、职业能力的测试

职业能力测试是一种甄别个人职业能力倾向的心理测验。它是一种总结性评价的形式,要求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客观性。通过测试,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潜在能力的发展水平。职业能力测验与文化知识考核有着本质的不同。文化知识考核主要显示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不能回答职业能力测试所应回答的问题:某人将在多大程度上能适应所要从事的职业需要;文化知识考核是测试一个人当前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职业能力测试则反映或了解某个人未来适应职业活动的情况;文化知识考试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考试,职业能力测试则考查个人具有哪种更为稳定的心理特征,所涉及的内容是某个人多年学习、生活和实践的结果。此外,文化知识考试是60分及格,职业能力测试不存在“及格”的概念,回答的是“谁可能适合或更适合从事某种职业”。职业能力测试,有助于用人单位在最大限度上了解自己所选之才的真实能力,以便用其所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