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德育教育中,空泛地教学生要爱祖国爱人民,却忽视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小事中的德育教育。除了以上对于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改变会帮助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更重要的是学校和家庭中的德育教育会更直接地影响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德育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和期末考试的成绩,而是人文性和人本化的教育观念。应以大学生完善人格的培养为基础,既继承中国优

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几点思考

江汉大学教育学院 董 华

一、诚信教育及其必要性

诚信,即诚实与守信,它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不虚假,讲真话,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它要求人们首先注重内心的道德修养,以德立人,确立诚信的品格和境界。诚信是一种道德和品质的良好表现,从古传承至今,是我国传统伦理的重要范畴、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既是古代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也是当今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更是我国经济建设的精神基础与思想保障。

当代的高校教育目的是向社会输送人才,而评价人才的首要指标就是“德”,因此高校的德育教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点,而其中的诚信教育既能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康人格,树立正确人生价值的道德基础,又帮助大学生握紧置身社会的通行证。因此,诚信教育在当今的德育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关于“为人诚信”的提倡,从春秋孔子时代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但是通过对当今大学生诚信现状的分析来看,诚信教育仍然存在些许不足和亟待改善之处。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

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小到生活细节、大到学习、工作等各个层面无处不见,具体表现为:

(1)日常行为和生活方面:从图书馆借书到期不还,向同学借钱不还,伪造困难户证明骗取困难补助,使用违禁电器和危险品,在教室的课桌和椅子上乱写乱画,禁烟区吸烟,沉迷网络,在班干部选拔和奖学金的评选中作假等。

(2)学习方面:抄袭作业和考试作弊。有些大学生不认真学习、逃课或者在课堂上发短信、讲话,对于作业则选择抄袭他人学习成果或者直接从网络上下载,在考场上作弊。有的同学为了能取得好成绩以便日后获得奖学金,也在考场上作弊,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就连班干部都打小抄,别人都抄只有我不抄,我的分数就会比别人低,那么我岂不是吃亏了?因此作弊之风有增无减。而且有的同学想方设法采用更加隐蔽的手段作弊。从夹带小抄到手机传送答案,甚至还有职业枪手替考。

(3)助学贷款方面:蓄意拖欠学费、还贷违约。有些大学生拖欠学费是想把更多的钱用在生活和享乐上;还有的学生打着家庭经济困难的旗号以个人信用作担保向银行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然而却在还贷时或者拖欠或者索性不还,使得银行方面在继续开办助学贷款业务时格外小心,甚至有些银行已经停止此项业务。这就给以后的大学生贷款造成很大困难。

(4)求职就业方面:虚假简历、就业合同不履约、择业时不正当竞争。据报道,在一个大学生就业招聘会上,有关人员发现同一个班竟出现了5个班长,7个学生会主席。有的学生为了顺利就业,制作虚假的学习成绩单;有些学生热衷于花钱买假证用于装饰自己;还有些学生随意毁约,已经同甲单位签了就业合同,但见乙单位更好时,又会毫不犹豫地同乙单位签订合同。这使得用人单位不敢轻易同大学生签订用工合同。

三、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既然大学生认同诚信的重要性,为什么还会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笔者认为其中既有经济、社会、家庭、学校的外部原因,也有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手段等内部因素的原因。对外部因素而言,我们缺乏正确的教育评价体系;对内部因素而言,从小抓起的道德教育匮乏;从制度的角度看,制度的不健全是诚信缺失行为得以滋生的土壤。

1.现实的经济因素

市场经济确立以后,由于新机制不能及时建立,使得一部分人钻制度不健全的空子牟取暴利,而另一部分人诚实守信却得不到应有的报偿。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的存在,更助长了诚信缺失风气的形成。从经济的角度看,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对诚信原则造成了冲击。一方面,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伦理法则,经营的各方应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在诚信的基础上平等交易;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具有趋利性,经营的各方都力图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润。当诚信的保障机制未能建立时,经济生活中必然会出现大量违反经济运行伦理、运行规则的经营行为,从而磨灭了诚实守信、公平互利的经济法则。

2.社会环境因素

作为社会这个大群体中的个体,大学生在与社会接触的同时也受到了社会各种思想和现象的影响:虚假广告、伪劣产品、走私拐骗、虚假报道、地方保护等等信用丧失的行为使得大学生不仅“看见”社会的表面,而且他们将观察到的消极现象片面地认为“这就是社会的本质”而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认为社会就是如此黑暗,他们自身没办法改变社会只能按着这条社会上流行的“潜规则”行事,从而误导他们失去诚信观念,甚至做出不道德的行为,他们更多地考虑别人应该为我做什么而不是我应该为他人做什么,从而渐渐失去了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

3.家庭和学校教育因素

中国家庭和学校片面地追求高分、追求学习成绩,可以忽略德育和体育,只要考上名牌大学就行。然而,我们一直以来的教育却忽略了作为“人才”最重要的则是品德。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教育孩子要勤奋、要多才多艺、要竞争,却不教孩子如何做人,甚至家长当成子女的面弄虚作假:替孩子写作业、帮孩子想借口请假等等;在学校教育中,只把追求高升学率当作根本的任务,而不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空泛地教学生要爱祖国爱人民,却忽视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小事中的德育教育。

4.制度不健全

在诸多管理部门中,皆存在弊端和漏洞:工作的无序、管理的松懈、监督的不力等,客观上助长了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为不诚信的学生提供了弄虚作假的可乘之机。例如,一些学校为了提高知名度,为了在各项考核评比中能取得高分或增加经济收入等,一些领导和教师常常弄虚作假,做出一些违背教育宗旨的事情。还有些教师自身思想道德水平不高,职业道德缺乏,只顾多兼职上课赚钱而不求质量、接受学生红包、考试前向个别关系密切的学生泄露试题、奖罚不能一视同仁等等。这些行为也对学生造成恶劣的影响。

四、诚信教育的途径方法

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一个十分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涉及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建立相应体制等方面。

1.社会教育

诚信教育的实施不能靠一己之力,应该广泛发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力量,从建立信用体系着手,在政治领域,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在经济领域,建设企业信用网络;在社会生活领域,将个人在交通、金融、税务等各方面的信用情况结合起来形成个人的信用档案。此外,应充分发挥电视、报刊、网络、杂志等大众传媒的宣传功能,大力宣传诚信品德,批判各种不诚信的行为和观念,塑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形成健康的道德评价体系,内化为人们的社会道德责任感。除了以上对于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改变会帮助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更重要的是学校和家庭中的德育教育会更直接地影响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2.学校教育

第一,更新诚信教育观念。德育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和期末考试的成绩,而是人文性和人本化的教育观念。应以大学生完善人格的培养为基础,既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注重现代人格行为塑造。而且还应该树立诚信教育的终身化意识。

第二,创新诚信教育内容。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考虑增强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实效性,使得诚信教育更符合人性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可以针对现实的不诚信事件进行讨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诚信观,从而达到诚信教育的目的。

第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不断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例如,经常组织一些有关诚信教育专题的座谈会、讨论会、征文、读书会、交流会等或者社团活动等。学生通过切身参与可以更充分地把握诚信的内涵,真正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诚信观和意识。

第四,营造校园诚信环境。学校应当把诚信教育渗透到各方面,约束学校制度、规范学校行为、创造校园信用环境、扩大校报、电视、广播、橱窗等校内新闻媒体对诚信观的宣传,形成校园诚信氛围。同时充分发挥教师及教职员工在诚信教育中的表率作用。

3.建立约束制度

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规范制度的建立以促进大学生诚信规范的养成。

首先,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个人信用档案可以通过互联网深入到社会生活各方面,这样个人如果需要进行求职、贷款等活动时,提供服务的单位可以通过信用档案来考察个人的信用情况,并决定是否向其提供服务。

其次,建立一个有统一标准的诚信测评体系。分别从学习诚信评价、经济诚信评价、生活诚信评价、择业诚信评价四个方面评估学生的信用情况。这样,用人单位可以采用同一标准评价不同学生。

再次,建立大学生诚信激励机制和相应约束机制。采用信用激励机制可以更好地促进诚信的作用,在各种其他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激励主体的诚信度越高,激励客体对其实施的激励就越容易接受,激励也越容易取得效果;反之亦然。也就是说,奖励诚信的机制本身也有很高的诚信度,这样才会起到激励的作用。同样,对于不诚信的行为,除了采用说服教育,还应该采用一定的惩罚措施,使大学生们认识到不诚信的后果,从而巩固了诚信教育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姜晶花.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J].调查与思考,理论月刊.2002(11)

[2]许瑞芳.大学生诚信道德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02(12)

[3]赵小群,周丹丹.试论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1)

[4]林燕.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J].高教探索,2005(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