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教育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不仅研究生产关系的本质,而且研究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研究社会经济的运行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之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要坚持教育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二、教育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教育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指教育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因此,必须首先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不仅研究生产关系的本质,而且研究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研究社会经济的运行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完整体系应当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研究一国国内市场与经济运行方式的国民经济学,二是研究世界市场与世界经济运行方式的世界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之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主要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人们的生产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社会生产方式,包括两个方面: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改造自然界和劳动对象,获得满足自己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能力,它体现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是不断发展的,总的说来,包括人的要素与物的要素两个方面,即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或者说劳动者是生产力和主观要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对劳动者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而生产力的客观要素或物质条件则更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不但是生产工具在发展,劳动对象在扩充,而且在现代生产力中科学、技术、运输、能源、信息等也日益成为生产力体系中独立的要素。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尤其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科技因素渗透到生产力的各个方面,能极大地提高生产力。其次,今天的科技已是一种与生产并列的人类基本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已成为第一生产力,它的突破可以使生产力获得跳跃式发展,从而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

社会生产方式的另一方面是社会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也即经济关系。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社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人们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在社会生产总过程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中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进行的前提和基础,从根本上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首先是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们之间的关系,由于社会生产是接连不断的再生产过程,因此生产关系还包括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中人与人之间形成的经济关系。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简单地说即生产决定后三者,后三者对生产起反作用。

经济运行和经济关系都是按一定的规律发展变化的。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存在和发生作用的。其客观性表现在:人不能消灭或改造经济规律,不能任意创造和制定经济规律,无论人认识经济规律与否,它都在起作用,人若违反了经济规律则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说经济规律有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客观经济规律面前就无能为力了,人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经济规律、利用经济规律,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与自然规律相比,经济规律有如下特点:绝大多数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一旦这种经济条件消失,这个经济规律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经济规律虽然没有阶级性,但经济活动是人的活动,而人是有阶级性的,由于经济活动涉及人们的利益关系,在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的问题上就会有阶级和社会利益集团的影响。

政治经济学要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研究生产关系和经济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状况,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其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有反作用,这表现在它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当它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对生产力的发展则起阻碍甚至破坏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政治经济学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生产关系。

要坚持教育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教育发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发展的模式与途径,也就是发展政策的选择问题。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教育工作,就要求我们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牢固地树立起科学教育发展观,促进各级各类各地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首先,要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必须坚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教育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一应要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经济的发展现状、社会发展的速度、政治的导向等都是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时要考虑的因素。有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态势,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发展观,就会对教育的发展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当教育发展观适合社会的要求时,教育就能取得飞速的发展,获得预期的效果;当教育发展观不适合社会的要求时,教育就会遇到挫折,得不到预期的效果。我们既不能脱离客观现实的发展来制定教育发展观,也不能过于落后和超前地实施教育发展战略,必须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来考虑。衡量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准,不在于规模的大小而在于水平的高低,不以规模取胜而以质量见长。教育的生命力最终由社会决定,外延式的扩张必须为内涵式的提升服务,教育的发展最终要回到内涵式的道路上。

其次,要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必须充分认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科学教育发展观把教育发展看做是全面的、系统的、协调的过程,其内涵十分丰富,需要用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观点全面把握和深入研究。教育科学教育发展观作为一种理论,不仅仅要适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人才,而且还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主动调节不适合社会发展的地方,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作用,从而促成双方更进一步的发展。

再次,要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必须遵守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只能遵守、利用客观规律,而不能违背、创造客观规律。教育工作必须遵循教育的客观法则,即教育自身的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所固有的、客观存在的。教育在任何状况下都要受到自身规律的制约,一般规律存在于一切教育现象之中,并始终贯穿于教育发展的整个过程。教育规律是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系列法规所产生的,是贯彻、执行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的有效途径。科学教育发展观也必须遵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积极调动教育发展主体的主动性,加强各类教育发展要素的内在联系和有效整合,推进各级各类各地教育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当然,教育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与时俱进。人们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究并认识教育规律,从而使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