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概况

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概况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立之初名为“武汉大学中国边界研究院”,后因工作需要,于2011年4月更名为“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截至2012年9月,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共有在校硕士研究生22人,博士研究生20人。此外,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还承办过4期边界管理干部培训班,培训学员200余名。
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概况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一、总体情况

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成立于2007年3月,是在外交部支持下,根据学科发展以及服务国家权益的需要而成立的。成立之初名为“武汉大学中国边界研究院”,后因工作需要,于2011年4月更名为“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它是目前我国唯一的文理交叉研究边界与海洋事务的综合性科研平台,宗旨是服务国家重大急需,目标是整合资源,改革创新,争取建设成为我国制定边界与海洋政策、解决边界与海洋争端、处理和管理边界与海洋事务的智库,成为我国边界与海洋事务专门人才的培养中心、信息资料中心、学术交流中心、管理队伍培训中心,以及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解决边界与海洋争端的智库。

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经过5年的发展,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学术队伍建设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学术研究上,围绕中国及世界的边界与海洋中的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进行布局并开展研究,逐步凝练出了以下5个重要研究方向:陆地边界管理与跨境合作(含边界争端、边界管理与边疆治理研究,跨境经贸合作研究,跨界水资源的开发、管理与合作研究三个小方向);大国海洋发展战略研究;中国海疆争端研究;极地争端与信息化管理研究;边界、海洋勘界技术研究与数字技术管理应用开发。并开始逐渐承担国家及部委的一些重要研究项目,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

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经过5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专职研究人员为主,兼职研究人员为辅,专兼职相结合的研究团队。其中专职研究人员20人,校内外兼职研究人员近百人,涵盖了国际法学、环境法学、国际贸易、国际关系、政治学、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等文科学科和测绘遥感、地理信息、制图、资源、环境、水利等理工学科多个学科,是一个结构合理的大型跨学科研究团队。院长胡德坤教授,为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在学术界享有较高声誉,出版和发表了大量科研成果。

总体而言,经过5年的培育和发展,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已逐步形成了强有力的研究团队,并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崭露头角,已逐步建设成为国家相关决策智库之一,在边界与海洋研究及为国家服务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经过5年的发展,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学术团队和资料信息建设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1.在科学研究方面,承担的课题、发表的文章等各类研究成果逐步增多。

2010年,承担科研项目8个,研究经费共23万元,专职教师发表论文14篇,出版专著6部14本。2011年,科研项目12项,2011年科研经费到账总额155万元,其中,纵向经费136万元,横向到账经费19万元。2012年承担直接服务国家重大急需课题近10项,科研经费共计175万元。2011年专职教师发表论文27篇,其中SSCI和EI检索文章3篇;向外交部、商务部提供咨询报告10余份;先后出版“边界与海洋论丛”系列著作多部。

2.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作为国内唯一的边界与海洋事务综合性复合型人才培养单位,改变了单一学科培养模式,注重跨学科培养

从2007年成立以来,每年培养10余名硕士研究生、4~6名博士研究生,截至2012年7月为止,已毕业46名精法律、通历史、懂技术的硕博士研究生。其中2人进入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工作,2人进入广西省外办工作,多名进入中石油、国开行、海关等,从事与边界海洋相关实务工作。截至2012年9月,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共有在校硕士研究生22人,博士研究生20人。此外,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还承办过4期边界管理干部培训班,培训学员200余名。复合型人才培养初见成效。

3.在社会服务方面,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将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相结合,重视对与国家利益的相关重大问题的研究,并为国家决策提供智力服务

几年来,每年都有数十份咨询报告递交到外交部、商务部、国家海洋局等相关国家部委,大多被参考或采纳。此外,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还被聘为外交部“周边海洋问题咨询机构”和国家海洋局“国家海洋权益问题咨询机构”,服务社会功能逐步提升。

4.在学术团队建设方面,在几年的时间里,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先后吸收了多名优秀人才

这其中包括9名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来院工作,其中1人获法国巴黎十二大法学博士学位及中国武汉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人获韩国仁川国立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1人获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环境法学博士学位。几年来,已初步形成了年龄结构合理、学科领域齐全的学术研究团队。团队在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胡德坤院长的带领下,从各方向对边界与海洋问题尤其是对领土主权与国家海洋权益问题进行跨学科的科学研究,初见成效。

5.在资料信息建设方面,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资料信息建设已粗具规模,现拥有各类相关图书25369册。此外,新近还收集了12000多页民国时期关于边界与海洋问题的珍贵历史档案资料,经整理,已初步建成电子资料库。

三、标志性成果

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研究院在服务国家重大急需方面产生了一批标志性成果。研究院的学者已完成或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重点项目、特别委托项目、青年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等的一系列涉及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的重要课题,并产生了一批较有影响的学术成果或咨询报告。

1.项目与课题

胡德坤教授主持的“国家123专项-1”(涉海保密项目)、“国家123专项-2”(涉海保密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我国内涉问题档案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等项目,以及余敏友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适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解决南海争端的局限性及对策研究”等课题,皆是服务国家领土与主权权益、服务国家战略重大急需的重要课题。

2.标志性著作

胡德坤教授的九卷本专著《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研究》,被同行专家认为是“国内学术界在中国抗战史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乃至“二战”期间国际关系史研究领域的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权威著作”、“代表了我国史学界关于“二战”期间中国与世界相互关系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所达到的最高学术水平”。此外,研究院策划出版了边界与海洋系列丛书,近两年出版的专著有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单一海洋划界的法律问题研究》(黄伟著)、《海洋战略与不列颠帝国的兴衰》(胡杰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国际涉水条法研究》(孔令杰著)以及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后京都时代国际气候政策走势分析及法律应对》(蒋小翼著)等。其中,《单一海洋划界的法律问题研究》系统、详细地研究了国际司法机关单一海洋划界的案例,较为翔实地研究了单一海洋划界相关法律问题,受到了学界与实务界的好评;《国际涉水条法研究》则填补了该领域研究的空白。

3.咨询报告

近年来,研究院先后向国家各部委提供有重要决策参考价值的咨询报告数十份,为我国在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方面的决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如胡德坤教授2010年提交的《2010年我国海上安全形势面临的新挑战、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等咨询报告,分别得到了外交部、国家海洋局、公安部等国家部委的批示与采纳。

四、“十二五”建设思路

在“十二五”期间,此研究院的发展思路如下:

(1)将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建设成为我国制定边界与海洋政策、解决边界与海洋争端、处理和管理边界与海洋事务的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智库;针对主权岛礁与海洋划界争端、海洋权益争端等重大急迫问题,产出一批对国家决策具有重大参考作用的突破性成果。

(2)建设成为国际上研究解决边界与海洋问题的智库,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话语体系。

(3)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我国及其他国家培养边界与海洋事务专门人才的基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