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文化是教师和学生在学校和班级的特定场所内,由于拥有独特的社会结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而形成的学校独有的一系列传统习惯、价值规范、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综合。“学校文化”的重建是课程改革的直接诉求和终极目标。学校文化的重建和再生是一个发展新的价值、信念和规范的过程。塑造学校文化环境是体现学校个性的重要途径。

四、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教师和学生在学校和班级的特定场所内,由于拥有独特的社会结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而形成的学校独有的一系列传统习惯、价值规范、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综合。

“学校文化”的重建是课程改革的直接诉求和终极目标。学校文化的重建和再生是一个发展新的价值、信念和规范的过程。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在“学校文化”再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建立民主的管理文化、建设合作的教师文化和营造丰富的环境文化。

1.建设民主的管理文化

教育民主化是当前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课程管理民主化是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组成。我国新课程也在致力于建设民主的课程管理文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提出与推行既迎合了世界范围内课程权力再分配的潮流,也是课程改革的客观需要。它突破了以往课程权力过于集中、难以适应地方与学校具体情境的弊端,增强课程的适应性,也使校本课程成为此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2.建立合作的教师文化

课程管理的民主化、均权化意味着课程变革的过程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三级课程管理”的理念赋予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管理课程的权力,有利于建设合作的教师文化,促使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展开交流和对话,打破原有独立作业的教学形态,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逐渐在参与改革的教师之间形成“伙伴式的团队文化”,实现共同的教师专业成长。这种教师以其自身的“实践知识”为基础展开的“实践思维方式”,拥有如下特征:不仅是教学后的反思性思考,而且能够活跃地展开教学过程中的即兴式思考;能够积极地、感性地、深思熟虑地介入教学情境;从多元视点研究教学的复杂性;在发现教学现象的复杂关系的过程中不断地建构、再建构教学所固有的问题框架。

3.营造丰富的环境文化

传统课程的管理,缺乏灵活性、多样性,缺乏生活化、社会化意义,导致了“学校文化”的贫困,也导致了学校个性的缺失。

新课程为丰富学校环境带来了希望和契机。尽管学校环境文化不是显性的课程资源,而作为隐性课程发挥着作用,但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长久而深远的。本次课程改革非常关注隐性课程在塑造人、培养人中的作用,注重学生对日常生活的经验和体验,同时赋予教师一定的课程自主权,逐渐形成民主的管理文化与合作的教师文化,有利于营造丰富的学校环境文化,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塑造学校文化环境是体现学校个性的重要途径。表现学校的独特风格和个性,是学校的灵魂所在,一旦学校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就会对学校管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成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使学校全体成员在共同的办学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工作作风统帅下,个性化地为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而努力。

学校营造丰富的环境文化,需要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创造一种宽松、宽容、富有活力的教育气氛和校园文化氛围,使教育与管理浑然一体,在思想观念、价值规范上,在制度、模式、结构上,在物质、校园建设方面形成办学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