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级精神的铸造

班级精神的铸造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班级精神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全班学生的精神支柱和共同信奉的价值准则,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班级精神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之分。班级精神文化的主体是班风,是指班级所有成员在长期交往中所形成的一种共同心理倾向。班刊作为班级的一种文化载体,具有独特而宝贵的价值,它在班级文化中起到了“灵魂”的统领作用。

第四节 班级精神的铸造

一、班级精神

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习得且共同拥有的思想观念、心理倾向或情绪反应方式,包括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审美观念、行为方式和人际关系等内容,是班级风貌、个性特点、人格魅力的集中表现。班级精神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全班学生的精神支柱和共同信奉的价值准则,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班级精神文化在班级整个文化系统中占据核心的地位,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对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感到一种高尚精神的存在,有意或无意地影响、支配着学生的行为,陶冶着学生的情操。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会形成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使班级保持一种内在的活力。搞好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有利于巩固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的成果,对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地发展起着重要的激励和感染作用。班级精神文化具有隐蔽性、凝聚性、学生主体性和积极向上性等特征。

班级精神是班级文化的主要价值取向,是班级成员共同的行为特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教育文化要发挥作用,必须依赖于班级文化。班级精神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之分。积极的班级精神有利于教育文化发挥作用,能对学生产生内在的激励作用,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进而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学生的归属感,形成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消极的班级精神则对教育文化起破坏作用,使少数人的行为蔓延成一种群体意识,使班级的正常生活由有序到无序,班集体处于一种混乱、失控的状态。学生是否热爱自己的班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对班级文化的有效把握,取决于一个班级在班主任带领下所形成的班级风气。

班级精神文化的主体是班风,是指班级所有成员在长期交往中所形成的一种共同心理倾向。优良的班风是无声的命令,是不成规章的行为准则,它使学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抵制和排除不符合班级利益的各种行为。班风的形成依靠理智压力、情感压力、舆论压力、隔离压力和凝聚力。班风一经形成,便成为一种约束力,反过来又影响班级社会体系的每个成员。它既塑造了学生的态度和价值,又影响他们在教室里的学习活动。

班级精神文化的核心是学风,学风是指学校里多数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及所表现出的学习行为。学生对学习价值的认同决定了其对学习的态度,即首先弄清楚“为什么”学习的动机问题:“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学习?为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而学习?为出人头地、找个好工作而学习?为改变现状而学习?为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奖赏而学习?好的学风,在学生身上主要应该体现为有远大理想和志向、刻苦读书、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大胆创新、坚韧不拔、谦虚好问、团结进取、互相帮助、全面发展等,即应该有认真求实的学习态度、勤奋刻苦的学习毅力、虚心踏实的学习风格和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

培养班级精神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专任教师,理应在班级精神的铸造上发挥主导作用。

二、班级精神的形成

班级精神文化的存在方式是动态的、系统的,是在不断变化中得到发展的。它是集体的结晶,它需要班集体的每一个成员都参与进去。它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变化,进而促进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必须融入建设校园文化系统工程中去,使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形成齐头并进的和谐发展观。

班级精神并非自发地形成,而是在协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班级是由来自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社区的学生组成的,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价值观。要让班级中的学生在价值取向上达成共识,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协商的过程。在班级这个小社会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具有不同的价值观。经过一系列冲突、碰撞和融合,最后逐步形成班级的价值观。

任何班级都有形成积极班级精神的可能,因为每个孩子的心中都需要阳光的滋润。积极班级精神的形成,一方面取决于教育文化是否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取决于班主任的职业素养和个人人格。尽管班主任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威地位形成主导的价值取向,但往往会因为缺少与学生的交流、对话、沟通,不能够成为全体成员的一致追求。一个看似统一的班级,其实蕴含着危机。班主任要在了解班级学生的基础上,依据教育文化的要求提出班级的目标(主导价值取向);再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判断目标是否适合学生,并据此作出进一步的调整和判断,以形成班级精神。

班级精神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集体提出一系列班级成员遵守的规范,经过长期的熏陶、灌输、监督和实践,使之渗透到每个成员的认识中,特有的理念、态度、心理、价值取向等意识和道德情操便在群体内形成,由此形成整个班级特有的精神风貌。

在班级精神的形成过程中,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班级精神的前提条件,班主任的榜样力量,是形成班级精神的关键因素,不失时机的鼓舞激励,是形成班级精神的重要环节。

三、班级精神的塑造方法

班级精神的塑造,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一)设计班级标志物

1.班训

班训是班级个性、特色的高度概括和班级精神的标志,是班风、教风、学风的参照目标。它主要是对学生的要求、训导、告诫和防范。班训可长可短,以简洁流畅、特色鲜明、目标明确、有个性为宜。班训贵在践行。

2.班歌

音乐可以调节身心的紧张状态,舒缓疲劳,提高审美能力。一首好的班歌欢快奋进,可以激励学生刻苦努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在班集体活动以及学校活动中唱唱班歌,给人以集体的自豪感、信心和勇气,对全班学生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

3.班徽

作为班级的象征,班徽在班级宣传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班徽是班级文化的一种标志。

4.班刊

班刊作为班级的一种文化载体,具有独特而宝贵的价值,它在班级文化中起到了“灵魂”的统领作用。让班刊落户在一个小小的班级里,其迸发出的文化能量足以融化整个班级。这是因为班刊具有强大的精神统领功能。班刊的文化覆盖层面可以无限广阔,文化渗透的广度和深度不可低估。

5.班级日记

班级日记以发生事件为线索,以抒发自己真实感受为契机,让它成为师生互诉衷肠的谈心亭,成为见证班级成长的文字相册,成为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和桥梁。学生在这里可以进行班级焦点访谈,热点讨论,实话实说。班级日记配合班级的活动,通过栩栩如生的描绘、点点滴滴的渲染,使得班级文化得以拓展、升华。

(二)榜样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要在班级中评选“最佳值日班长”、“周好学生”、“月优秀学生干部”、“最佳寄宿生”等,树立典型,鼓舞士气;设立各种“进步奖”,放大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增强他们不断进取的自信心。这样既可以给后进生以希望,也可以给先进生以压力,带动整个班级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风气。榜样具有一种无形的鞭策力量,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榜样包括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典型人物、历史人物,以及学生周围的典型人物。学生中的优秀生、班级中的先进同学,更具有教育力量。这样的榜样是具体的、真切的,并且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可以使学生在耳闻目睹的同时认真思考,在思考和比较中受到鼓励。榜样示范,可以在班级中形成向好学生、好的行为学习的氛围,也可以形成正确的舆论,这是形成班集体的主要手段。

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是小学生真理的“化身”,自身的人格魅力有着特殊的教育作用。班主任要用高尚的精神鼓舞学生,要用真诚的心灵面对学生,要用宽广的胸怀容纳学生。这样,班级文化才能朝着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方向发展。

(三)开展集体活动

班级活动可以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班集体的凝聚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集体若没有丰富的集体活动,必然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要想让班集体充满生机活力,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况且中小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希望通过自身的表现来展示能力和才华,获得认可与成功。通过集体活动,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同时在班级中孕育团结友爱的风气。

班集体在活动中产生和加强,班级精神也在活动中深化和积淀。可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在班级中开展演讲赛、辩论赛、文体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比如,国庆节前夕,可举行“我爱你,祖国妈妈”诗歌朗诵会。在这些活动中,班主任主要扮演导演、倡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要充分相信学生,大胆依靠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做。有经验的班主任还会抓住学校开展活动的机会,带领全班同学积极参与。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心贴近了,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了。

通过晨会、班会展示班级文化,晨会、班会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途径和班集体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晨会、班会要体现教师的引导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管理、去体会、去支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通过晨会、班会展示学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

(四)依托网络拓展班级文化

网络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沟通和娱乐方式,它为形成良好的班级精神拓展了空间。班级网站、教师博客、学生博客如同一个个精神家园,要利用其不受时空限制等优势,增加师生的相互了解,拉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距离。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为班级文化的发展争取更多的资源。

要把网络技术的工具性、交互性、主体性与班级文化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相结合,把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快捷性、互动性与班级文化的自主性、现实性、实践性相结合,将学生带入更广阔的班级文化时空。例如,班主任可以把E-mail地址告诉学生,开放班主任信箱、“网络悄悄话”热线,开通无声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进一步营造班级健康心理文化氛围。在班级网页上开设“学生作品小屋”、“儿童精品榜”、“感悟日记选登”、“班级小论坛”,学生能通过上网参与互动,同时有利于班级特色文化作品的长期保存,拓宽班级特色文化的平台,丰富班级文化建设的底蕴,增强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实效性。

(五)利用传统节日

班主任要善于利用传统节日开展各项专题活动,把专题教育与日常教育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了解,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礼仪常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指导。以下是一些学校在传统节日之际开展的主题活动,可资借鉴:

教师节:开一个特别的班会,给任课老师一份惊喜、一份感动。表演“老师,我想对您说……”、“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大家一起来”等节目,让师生在交流中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要知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

中秋节: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知识,让他们给不在身边的亲人打个问候的电话,体会亲情,感受亲情。

感恩节:让学生对帮助过自己的人、爱自己的人说一句感恩的话,做一件感恩的事情。这样,使每个学生学会感谢,学会给予,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三八”妇女节:让学生为妈妈或家中的女性制作一件小礼物,说一句爱的话语,以表达对母亲的热爱。一位班主任要求学生这天给妈妈一个深情的拥抱,事后很多学生都在周记中讲述了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和很多意外的收获。

(六)爱的陶冶

班主任要用爱来陶冶学生,爱是打造班级文化的基础,爱是教育的根本与真谛,只有老师对学生付出了爱,才会赢得学生的爱和尊重。教育过程离不开情感因素,老师要善于创设一种教育情境与气氛,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感情融洽和谐,充满温馨与感恩。其次,老师还要善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再次,班主任要充分发扬民主,让每个学生在教师面前都能畅所欲言,勇于展示,真正树立起新型的师生观。老师要有一颗善良的、美丽的心灵,才会以宽容的心态去面对全班同学,用爱来抚慰每一个学生。

学生应该在一个健康、美好的班级情感文化的沐浴下成长,这种健康、美好的班级情感文化应该是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级中的成员人人热爱集体,又被集体所爱;人人赞美别人,也被别人赞美。班主任要善于不断地抓住时机,发现教育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加深班级的情感文化。

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能使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精神振作,身心愉快,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相互之间高度信任,人际关系十分和谐。班级文化由此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和生机。

班级文化是一个无形的磁场,弥漫于学生心中,指引着学生的前进方向;它是“无声的润物”,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它是班级这个“小社会”角落里的“社会环境”,影响并制约着每个学生及整个班集体的发展趋势及学习前景。作为班主任,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把打造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作为班主任工作的理想境界和目标追求。

思考与探究

1.怎样认识班级文化的意义?

2.结合你的体会,谈谈怎样才能提升教室文化建设的品味。

3.班级制度的建设应注意哪些问题?

4.什么是班级精神?班主任可通过哪些方式建设班级精神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