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敞开心扉与孩子交流

敞开心扉与孩子交流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教育维尼芙雷特的过程中,我正是在这个前提下敞开心扉与她进行交流的,而且每次她最终会采纳我的建议,也正是基于这个前提。避免唠叨还要给孩子提供自由选择的空间。这样的说法能给予你的孩子喘息的空间,尽可能不要经常要求孩子立即做某件事,没有人会对俯冲的轰炸机有正面回应。当然,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才是老大并没有错,但是最好表现出父母是能够控制自己的人,而不是摆出我就是上帝的架势。

孩子的内心是敏感的,他们能很快就能分辨出大人在说话时所要传达的真正意思。但是,父母们似乎并不敏感,或者低估了孩子的理解能力,意识不到自己在和孩子说话时语气的变化。比如,很多父母在与孩子交谈时,当孩子问“你生气了吗?”或“你不高兴啦?”时,父母就会板着脸说“没有”。当孩子关切地问“妈妈,您怎么啦?”时,有的母亲会很不耐烦地说:“不关你的事。”表情和语气都表明父母是在生气、在发怒。事实上,不要以为孩子什么也不懂,他们已经从这种语气体会到父母的怨气,从而对他们自身也带来了极为消极的影响。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认识,认为孩子应该受到尊重,大人应该与他们交流。然而在事实上,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与孩子真正地交流,因为他们不能把孩子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父母们总是用教训的口气、哄的口气或引诱的口气。这样是不可能与孩子进行平等地交谈的,即使孩子表示愿意合作,也往往不是发自内心的。因此,采用这种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不可能使孩子完全信任父母,也不可能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心话。

在我看来,只有父母从内心去改变自己,以平等的、对待朋友的方式来对待孩子,才能顺利地走进孩子内心的世界,与孩子进行思想的交流。一般来说,父母与孩子谈话,总是想利用一切机会向孩子灌输某种道理,但这种硬灌的道理根本不可能被孩子所接受。而且不仅如此,这种强硬的方式还会引起孩子极度的厌恶和反感,结果让他们背道而驰。事实上,这样的父母总是盼望孩子凡事听自己的,对孩子提出种种要求,却不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这样。这样一来,不仅无法让孩子服从自己,还会使他们产生反叛情绪,抵制父母的要求。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好的交流也是一门艺术。在此,我建议各位年轻的父母,和孩子交谈一定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方式。事实上,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理解与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认识。在教育维尼芙雷特的过程中,我正是在这个前提下敞开心扉与她进行交流的,而且每次她最终会采纳我的建议,也正是基于这个前提。

曾经有一位妈妈向我抱怨她的儿子不听话,每次她必须得把自己的要求重复几遍,他才慢吞吞的去做。

于是,我便问她:“你为什么总是要求孩子去做,为什么不让他自己主动去做呢?”

她奇怪的看着我:“命令他还不听呢,哪会主动去做?”

像这样的母亲,是绝对没有办法和孩子敞开心扉进行交流的。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当然不会主动去做穿衣服、洗澡、做功课、做家务、练习等诸如此类的事情,作为家长要耐心的去教导他们,但是一定不要唠唠叨叨,这样只会增加他们的逆反心理。此时,不妨换成提醒的口吻。

因为唠叨让人很厌烦,易招致怒气,提醒的语气听起来则有帮助的意味,表示你和孩子站在同一边。

避免唠叨还要给孩子提供自由选择的空间。“记住在晚餐前将你的房间清理干净。”这样的说法能给予你的孩子喘息的空间,尽可能不要经常要求孩子立即做某件事,没有人会对俯冲的轰炸机有正面回应。

没有人喜欢被控制,也没有人喜欢人家告诉他应该怎么做,特别是如果这个“吩咐”并不有趣。家长越逼迫,孩子就越抗拒,不管他年纪多大,但这并不仅是因为他不想做。

假如孩子处在被惩罚的阶段,很自然地家长和孩子会变成敌对状态,更别去指出谁是老大。当然,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才是老大并没有错,但是最好表现出父母是能够控制自己的人,而不是摆出我就是上帝的架势。

还有件事相当重要,家长必须要注意,那就是孩子想要亲近你又不要太依赖你的持续内心交战。“唠叨”刚好就给了他推开你的机会,但是这是不好的开场。尽可能在降低冲突的气氛下帮助你的孩子学会独立,给孩子一些喘息的空间,有选择权的感觉会相当有帮助的。

总之,和孩子交流时要充满爱心和亲切感,态度和蔼;时间最好选在吃饭时和睡觉前,因为这是孩子情绪最为平稳的时候。一个母亲,她从孩子很小时,就注意和孩子的情感交流。每天在孩子上床时都要问问他:“今天过得开心吗?”孩子长大后,就形成了在睡前和父母沟通的习惯,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也愿意告诉父母。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孩子就容易接受你的建议和忠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