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的本质是什么

儿童的本质是什么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人喜欢自以为是地解释孩子的一切行为,认为自己对待孩子的方法都是正确的,这就使学校教育出现了偏差,甚至误导了整个教育体制。我的教育方法在各个国家受到了的重视,这就证明了儿童和成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几乎所有的教育都是命令式的,披着“教育”的外衣,在进行着野蛮、粗暴的行为,他们以此来约束孩子,迫使他们适应这个社会的生活方式。

蒙台梭利教育法可能与大多数的教育方法不一样,它只关注孩子们身上那些尚未被发现的精神特质。它重点强调的是挖掘儿童潜能,将孩子的内在能力发挥到最大化。有了以上的认识,我们也就对孩子做了进一步的保护,并且强烈呼吁人们开始重视儿童的权益。

事实上,孩子总是生活在家长的“笼罩”之下,这样难免成为弱势群体,既得不到尊重,心理需求又得不到满足,长此以往,孩子的发展境遇实在不容乐观。蒙台梭利学校的成立,可以说给了孩子们一个心灵的避风港。这里的孩子们,天性得到了最大化的释放,他们可以畅所欲言,可以表达不同的观点。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那种学习态度和方式,让我引起了对现代教育的忧思,并将教育的重心转移到敏感儿童身上。

孩子向我们展示的是他们尚未被探查到的心智,他们的一些行为倾向也是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从未研究过的。比如,像玩具之类的东西,我们认为孩子都应该非常喜欢,可有的孩子就是不感兴趣,甚至童话故事也无法吸引他。相反,他们一直想摆脱大人的控制,每一件事都想自己动手。除非真的感到无能为力,否则孩子们决不想让大人插手。孩子们在工作的时候是那样安静和专注,那种专心致志的神情真是令人感叹!

孩子们在过去由于长时间被打扰或者压抑,这时才流露出与以往不一样的神情和能力。我们有时会不适当地参与他们的工作,总以为自己完美,绝对胜过孩子们。所以就按照自己的那套规则或模式强行转接到孩子身上,妄图控制他们的行动,使他们屈从于自己。

成人喜欢自以为是地解释孩子的一切行为,认为自己对待孩子的方法都是正确的,这就使学校教育出现了偏差,甚至误导了整个教育体制。这些教育方法上的错误,引发了我们新的反思。一直以来,儿童与家长的关系就处于一种尴尬的对立状态,如今这种对立关系面临着社会的考验。要改变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对立关系,我们教育工作者就必须采取改革,这一行动不光是针对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引起所有成人,特别是准父母们的重视。

我的一些教育方法在世界各地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紧接着很多地方都成立了蒙台梭利学校。我的教育方法在各个国家受到了的重视,这就证明了儿童和成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从孩子降生的那一刻起,成人的压制也就随之而来,我们之中的许多人却不以为然,认为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身处文明现代的社会,却遭受种种条条框框的束缚,这是大多数孩子们的悲哀,他们受到了过多的强制性约束。

身处于成年人的控制之下,这个孩子的许多需求势必得不到满足。这里不单指生理上的,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孩子的心理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将影响他一生的命运。孩子被家长强大的力量压制着,不但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还不得不去适应一个自己讨厌的环境,这一切都是因为大人们天真地认为这样做是在帮助孩子学会在社会上立足。

几乎所有的教育都是命令式的,披着“教育”的外衣,在进行着野蛮、粗暴的行为,他们以此来约束孩子,迫使他们适应这个社会的生活方式。这种方法的基本特征是要求孩子必须无条件服从大人的指令。这就等于否定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存在的必要,这对孩子来说非常不公平,他们因此而受到的身心伤害,是成人都难以忍受的。

家长制可以说根深蒂固,即便是那些富裕家庭的孩子也依然无法逃脱家长权威的压制。这种家规森严的情况,甚至比学校更厉害。“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种老掉牙的体罚,在许多豪门望族中都发生过。学校有组织的强权行为使孩子们提早适应了成人的社会,这种教育的目的无非也是为了让孩子早点配合大人的生活。事实上,学校里严格的课业标准和强制性的规定,是与孩子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格格不入的。来自学校的压力,使得他们的日常生活充满了紧张和焦虑。学校和家长同时对孩子施压,这种权威式教育对那些抵抗力稍差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强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发出了胆怯不安的求救声,却从未引起任何人的关注。孩子们期待有人能够听听他们的意见,但是他们也不愿再碰壁,弱小的心灵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久而久之,他们变得肆无忌惮,放任自己的行为,甚至是自甘堕落。

如果我们以教育的名义去牺牲孩子的幸福和前途,这是多么不人道的做法啊!其实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其中自由发展,这并不难。为什么一定要给孩子施压呢?为什么一定要压抑他们的性格呢?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应该使孩子们免受到成人世界的干扰,它应该像孩子们的避风港,或是沙漠中的绿洲,成为孩子心灵的寄托,时时刻刻保证孩子们健康成长。

由于家长制的极度泛滥,孩子受压制这一情况几乎是整个世界的问题,它普遍存在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历史上受到强权压制的人,有奴隶、仆人和工人,他们都属于弱势群体,他们翻身的唯一办法就是依靠社会的改革,而社会的改革通常发生于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较量之后。美国南北战争的目的是废除黑奴制度;法国大革命则是为了推翻统治阶级,建立新制度……

可是我们的孩子,他们却没有这种能力,只能接受处处被压制的现实。一个只会在大人身边扮演附庸角色的孩子,不可能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大人们不顾孩子权益的做法破坏了一个社会的整体性。被当成大人附属品的孩子手无缚鸡之力,更无法为自己争取权益。所有关心儿童福利的人已达成共识:孩子是无辜的受害者,他们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同情。

久而久之,人们常常会拿那些不幸和幸运的孩子们做对比,拿出身贫寒的孩子和有钱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拿被遗弃的孩子和被宠爱的孩子做比较。这些比较的结果都表明,人的个性差异在童年时期就已经表现出来了,而且童年时期的经历对其成年之后的生活确实有着深远的意义和重大的影响。

孩子只是父母生产出来的产品?他们甚至要比奴隶更加服从父母的指令?儿童的权益几乎一致都被无视。假如我们是公司职员,至少下班的时候还可以有自己的自由,但是孩子对成人的服从是24小时的。也许,没有一个人会愿意处在孩子的地位,他们被大人用严格的规定限制着,什么时间必须做功课,什么时间才可以玩,都得遵从大人的规定。这个社会从来不曾将孩子看做是一个独立的人。因此,在一个家庭里,妈妈负责洗衣做饭,爸爸外出工作赚钱,他们只要捎带着照顾孩子就行了。大家始终认为,这样的安排就是能够为孩子提供的最好照顾。

有史以来,人们就对于各种道德和哲学极为信奉,这些理论也都千篇一律地以成年人为主导,涉及儿童的有关社会问题常被忽略不计。没有人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没有人替他们思考过种种困境,更没有人想过那些日后取得非凡成就的孩子,他们真正的需要是什么?大人还是一成不变地把他们看成思考力差的小家伙,他们只会服从我们的命令。令人痛心的是,谁会来关注孩子内心的苦难和折磨?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尚没有一个字是书写有关儿童工作或生活的记载。如果可以,我宁愿做第一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