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主体型教学结构

学生主体型教学结构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主体型教学结构的特点是:教材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内容和知识来源,通过教师指导、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学生可以从多种学习对象和多种教学资源学习与教材相关,但比教材丰富得多的内容,并获取远远超出教师讲授范围的大量知识。这种教学结构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乃至创造性,有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二、学生主体型教学结构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则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E-Learning和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的普及),以及西方极端建构主义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的广泛流行,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学生主体型教学结构的特点是:

(1)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非知识灌输的对象);

(2)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自主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3)教学媒体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协作交流工具;

(4)教材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内容和知识来源,通过教师指导、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学生可以从多种学习对象(包括本门课程的教师、同学以及社会上的有关专家)和多种教学资源(例如学科专题网站、资源库、光盘以及图书馆、资料室等)学习与教材相关,但比教材丰富得多的内容,并获取远远超出教师讲授范围的大量知识。

这种教学结构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乃至创造性,有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其缺点则是对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不够,因而不利于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甚至可能偏离教学目标;此外,这种教学结构还忽视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在强调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中,只考虑认知因素,而忽视动机、态度这类情感因素,也缺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难以全面达到教学目标尤其是情感类教学目标的要求(而情感类教学目标涉及青少年的高尚情感、正确态度和科学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是教育教学领域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