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考作文考什么

高考作文考什么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文高考作文命题也不例外。我们这里拟就高考作文命题考查范围的规律进行探讨,以便使师生、家长“心中有数”,在高考复习的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纵观高考制度改革以来的全国及各省市、自治区的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作文内容命题范围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知识与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高考作文内容常与考生的心灵链接。高考作文命题也非常关注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

作文,是语文高考的半壁江山,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特别是在高考复习教学中,学生无所适从不说,连不少教师也茫然无措。至于家长,即使是高级知识分子也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实,世界万事万物,看似复杂无序,但深入探究,自有其规律可循。语文高考作文命题也不例外。我们这里拟就高考作文命题考查范围的规律进行探讨,以便使师生、家长“心中有数”,在高考复习的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

纵观高考制度改革以来的全国及各省市、自治区的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作文内容命题范围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知识与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能运用正确的哲学观点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向来是高考作文的一个重要内容。1986年《树木·森林·气候——谈……》一文,考生就可以从个体与整体的关系,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等哲学角度立论。1999年关于“玫瑰花”的材料作文,考生可以从“一分为二”“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等哲学角度立论。又如2005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

皇帝造屋,百工齐集。木匠、石匠暗暗竞赛。一天,木工师傅求胜心切,重责小徒弟。徒弟为了泄愤,把师傅的木尺偷偷锉短了一分。结果,根据木尺做成的木柱都短了一分。而那些稀有木材是远方进贡来的,无法在当地补充,皇帝必然为此震怒。木工师傅知道自己死到临头而大哭,这时,石匠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承托长柱的石礅的平整墩面改为微微隆起,补足了木柱短缺的部分。这样,不但宫室如期落成,木工全家得救,也发明了石墩设计,为中国建筑多增一份姿彩。

这则故事寓有中国人处世的哲理:别人的短处可以彰显我们的长处,我们的长处可以“承托”别人的短处,这样彼此都有好处。推而广之,这是一种竞争中“双赢”的智慧,这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

请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这则材料就含有哲理性,告诉我们“竞争”不一定是你死我活,有时可以“双赢”。双赢是一种哲学的智慧。

2006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

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这道作文试题告诉我们:“横看成岭侧成峰”,看问题由于思维角度不同,观点、结论可能不同;另外,还告诉我们,世界纷繁复杂,生活丰富多彩,并非同一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唯一”的。

“弘扬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和革命道德传统,吸取人类一切优秀道德成就,努力创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这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命题的关注点。

1982年高考作文题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题目本身就是反映中国传统美德的经典名句。1992年“春雨潇潇”的材料作文,也关涉公共道德问题。2001年的诚信问题、2002年的“救人与自救”问题,都事关公民道德问题。2005年全国卷Ⅱ也是如此: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记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可以忘记的,有许多事情又是需要铭记的。请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为人的道德准则:对误会、嫉妒、仇隙应善于“忘记”,而对别人的帮助、关爱、恩情则应牢牢铭记。

人的心灵深处是一个复杂微妙的世界。高考作文内容常与考生的心灵链接。这方面的命题极易考查学生心理剖白的能力。1999年小作文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考生必须叙述“我”的心理感受与思想斗争。同卷的大作文《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要求考生展示的就是心理承受能力。2002年《心灵的选择》,题目直截了当地规定了写心灵撞击的有关内容。又如2005年高考湖南卷:

从一个人的成长来看,先要学会走,然后才是跑。任谁都跑过——无论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但跑的体验是不尽相同的。你或许有难忘的经历,或许有深切的感受,或许有独到的认识。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跑的体验”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这道作文题的写作,要扣“身体”,更要扣“心灵”,重在写心灵的体验,体验的内容可以是成功的经验,也可以是失败的教训。另外,2006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我想握住你的手》也涉及“心灵”的剖白问题,考生作文时肯定离不开心理描写。

高考作文命题也非常关注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不少高考作文题,要求考生对生活中常见到、常遇到的生活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是高考命题的优良传统。20世纪80年代的命题作文中就时有体现:1984年的材料作文就是要求学生针对师生对“写作文”与“批改作文”都感到不满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1985年的作文是给《光明日报》编辑的信,谈的是环境污染问题。1989年的书信作文,要求谈的是对高考志愿报考问题。这类问题,考生习见习闻,然而往往视而不见,平常缺乏深刻的思考,考下来并不比其他内容的作文容易。

近年,高考作文出题对这个问题又重视起来。例如2005年上海卷:

阅读下面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

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感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中学时代的流行歌曲《同桌的你》,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茫;这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及时装表演等,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

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

这道作文题材料取自生活,中学生习见习闻,写起来自然有话可说。另外,2006年北京的作文题为《北京的符号》,要求以天坛、故宫、天安门、胡同、长城等为北京符号写一篇文章。这道作文题取材生活,考生平时只要注意观察,便会言之有物。

国家的政治生活内容,在高考作文命题中也时有反映。很大程度上,国家的政治与民族的道德风尚、价值取向是相通的,有时更起到引领作用。例如“创新”问题。几经中央领导同志强调,如今各个领域都掀起了创新运动。2000年高考作文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对创新问题也作了回应。另外,中共中央为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国民素质,于2001年10月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01年作文先于纲要发表前就以“诚信”问题命题。2002年“雪山救人”的材料关涉友善问题。2005年北京的作文题《说“安”》,关涉到安定团结问题;2005年湖北卷直截了当地要求谈对人生、事物的看法。这都离不开目前的政治大背景。

创新能力的培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渐成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创新话题涉及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行动等诸多方面问题。例如:作为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想象力的培养,也受到空前重视。从1991年首次要求学生以“圆”为题材写想象作文开始,到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想象力”在高考作文中“尽显风流”。2000年作文材料本身就极具想象力。特别值得重视的是,1999年以来的作文试题允许考生“编述故事”,打破了中学生传统作文理论的偏见,更为学生发挥想象、进行虚构开辟了广阔的空间。2006年天津高考卷《愿景》一文,本身就要求学生抒胸臆,谈对未来的憧憬、愿望,学生的思想的鸟儿可以展翅翱翔。2006年江苏高考作文试题为:

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请以“人与路”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这道题目本身就引发考生的想象。考生可以由“路”的本来意义想到其比喻意义,从而进行哲理性的思考。

以上所举的六个方面,只是将过去命题内容总结了大概。高考作文命题在不断创新,以后将会涉及新的“领域”。其次,分六个方面叙述,只是为了方便起见,实际上,高考作文命题往往是综合性的,如政治问题和哲学问题,本身就密不可分。俗话说“有备而无患”,作为考生,平时应该多注重上述六个方面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培养,以期在高考中胸有成竹,稳操胜券。

2007年3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