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前所述,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不是指一种或几种具体方法,而是指心理与教育科学工作者对于心理与教育现象及研究方法的根本观点、看法,表现为一种观念形态。这就是说,不管承认与否,意识到与否,每位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者都摆脱不了某种哲学方法论的支配。

科学研究是追求知识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活动,而从事这种活动所用的手段便是科学方法。在研究某一学科时采用的一般科学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学说即称之为方法论(或方法学)(methodology)。从历史上看,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均以方法论的革新与发展为先导,而科学研究中种种危机与困惑亦首先表现为方法论的困境,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也不例外。方法论的澄清与不断完善,正是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规范化、深入化、不断向复杂多样的心理与教育的事实世界逼近之根本所在。

从内部的构成来看,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包括从抽象到具体的三个紧密联系又各有特点的层次: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与具体方法。下文中,我们拟分别对它们进行讨论。

一、哲学方法论

哲学方法论是方法论中最高级、最抽象的层次。方法论和世界观是紧密联系的,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用这种观点和看法作为向导,去认识和解决世界上各种各样的问题,就是哲学方法论(philosophical methodology)。哲学方法论决定了人们的心理观和教育观。在西方心理与教育科学中,主要存在两大相对立的哲学方法论:一是实证主义(positivism),指知识或科学只限于可以观察到或经验到的事实。除此之外,一切属于形而上学的抽象知识既不能视为科学也不能视为哲学,如内容心理学、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日内瓦学派和认知心理学等,均以实证主义及其各种变式为哲学方法论。另一是现象学(phenomenology),是指心理现象的科学研究。心理现象是指个人面对某一事件时所获得的即时经验,包括感觉、感情、知识、幻觉、意象、意识等。意动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存在主义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等均以现象学及其变式为哲学方法论。

(一)哲学方法论对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

如前所述,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不是指一种或几种具体方法,而是指心理与教育科学工作者对于心理与教育现象及研究方法的根本观点、看法,表现为一种观念形态。这种观念并不以个人是否对哲学观感兴趣为转移。分析一下心理学史与教育史上各学派的理论观点,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方法论都可追溯到某种哲学观点。这就是说,不管承认与否,意识到与否,每位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者都摆脱不了某种哲学方法论的支配。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对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哲学方法论决定了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起点与方向 哲学方法论提供一定的心理观、教育观,决定了研究的方向、对待研究对象的基本原则及评价分析结果的出发点等。在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中,虽然哲学方法论与具体研究的过程、环节、采用的技术手段等的联系较为间接,不易用前者对后者进行直接解释和说明,但这并不是说哲学方法论在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不起作用,实际上哲学方法论的差异将导致研究的出发点、原则、结果分析角度等的差异。

2.哲学方法论与具体方法的发展紧密相连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体研究方法的发展,而具体的研究技术和手段的发展不仅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关,而且与哲学方法论的发展也是密切联系的。例如,冯特的历史功绩是与心理学的独立、实验心理学的创立分不开的,但是由于他坚持身心平行论,因而主张采用内省法来研究心理现象。巴甫洛夫主要持唯物主义的观点,强调客观性原则,坚持“观察、观察、再观察”的精神,其创造的条件反射法,与他的这种方法论是相统一的。皮亚杰主张内因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以及量变质变相互转化的变化观,他所提倡的方法学,强调既注意研究的整体性,又注意深入把握本质;既注意研究的精密性,又注意灵活多样性;既注意高度的科学性,又注意高度的艺术性。这种独特的方法论,同他别具一格的临床法和数理逻辑分析法正好是相辅相成的。由此可见,哲学方法论与具体研究方法的紧密联系是其实现对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的重要途径。

(二)科学的心理观与教育观

近百余年来,心理与教育科学中学派纷争,其观点的对立与分歧,归根到底是方法论的问题,更确切地讲是心理观、教育观的不同,即如何认识和看待心理现象,如何认识教育的本质。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是以科学心理观与教育观为必要前提的。科学心理观的主要含义如下:

1.心理是脑的机能 人的心理反映形式是以人脑这一物质的生理活动为中介的,因此心理活动有其必要的物质基础。研究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及其改善、康复是现代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由于人脑是在自然进化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而达到人脑所特有的高度水平,因而它兼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在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应当采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方法,采用质和量的综合方法,片面强调某一方面均是有局限性的。

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尽管心理是以脑活动为基础的,但是心理活动的内容源于客观世界。没有客观世界的作用,大脑不能凭空产生人的心理活动。

3.心理是一个多层级的系统 人的心理具有一定的内容结构,可以分为不同的子系统,如心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系统、心理与行为活动的关系系统、心理反映与其本身的物质本体(尤其是脑)的关系系统等等。正由于此,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应当采用系统分析的科学方法。

4.心理反映具有社会性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从种系发展来看,大脑是人类长期以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演化发展形成的;从个体发展来看,任何个体心理的正常发展都是在正常的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没有正常的社会环境,就不可能有人的心理。因此,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应当在充分考虑特定社会文化特点、社会关系特点等环境因素的前提下进行。

5.心理活动具有主动性 一方面,人的心理反映与动物的心理反映是有本质区别的,即人的心理对外界事物的反映不是机械的,而是自觉的、主动的。人可以通过记忆、思维、想像、情绪、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及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认识、改造或影响客观事实。当然,这种主动性受物质决定性的制约。另一方面,人的心理反映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人的主动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密切相关。

6.心理活动具有极大变化性 人的心理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方面,心理活动受到特定情境的显著影响,因而具有鲜明的情境性;另一方面,心理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从种系发展来看,自动物的反应到人的心理有一个长期的进化演变过程;从个体发展来看,从婴儿的简单反射活动到成人的高级心理活动,也有一个长期的发展变化过程。

科学的教育观主要是对于教育本质的认识。科学的教育观认为: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以文化为中介;教育是文化传递的手段,它同其他社会现象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要求并为其服务;从教育的内部来看,教育者、受教育者和传递的文化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从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来看,教育系统只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并与其他子系统有着复杂的多层次联系;教育系统具有动态性、整体性、自组织性等特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客体关系也可以相互转化。

科学的心理观与教育观可以帮助我们深刻地理解心理现象与教育现象的本质,正确确定研究思路,选择研究方法,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使之为人类实践服务。

(三)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之基本观点

科学的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来源于科学的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哲学方法论。与科学的心理观、教育观相应,科学的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哲学方法论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基本观点:

1.心理与教育现象要内外机制兼顾 任何心理与教育问题的产生、演变在时间与空间上均不是孤立的,而与一定背景、一定环境条件相联系,与其他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因此,必须结合内外部多种联系,把研究对象置于一定条件、一定背景下进行考察。例如,婴儿的爬行动作发展可否为其心理发展带来大量丰富的经验,就必须视婴儿所处特定文化、家庭生态环境的特点而定。又如,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解决,不能以建立新学校或当地学校向流动人口子女开放的简单方式进行,而是与借居地、原居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借居地市民对外来人的态度以及流动人口自身经济条件、文化素质等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

2.在矛盾分析中认清心理与教育现象矛盾的现象 充满了心理与教育的真实世界,如心理与教育现象的质与量、个性与共性、稳定性与变化性等。矛盾分析(contradiction analysis)的方法论要求研究者从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对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考察;同时坚持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片面、极端的认识。例如,由于质与量是心理与教育现象的一对矛盾,矛盾分析方法则要求研究者既重视对现象量的分析,也必须重视质的分析。如果一味追求量化,而忘却对本质的阐释,或者忽视量化,只停留于经验性描述、推测,都是不可取的。

3.在生活实践之中认识现象并检验研究 心理活动与教育活动均产生、发展于生活实践之中,而生活实践又是以心理活动与教育活动为前提条件的。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科学、全面、深入地认识心理与教育活动,从而促进实践活动的完善。因此,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应当重视从复杂多样、富于变化的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考察问题,并应重视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再发现新的问题,修正认识的偏差。例如,生态化方法就是在克服传统实验室研究人为化、脱离实际生活的缺点上提出的新方法。

二、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论

一般科学方法论(general scientific methodology)是研究者将哲学方法论具体化,用以直接指导研究的方法论原则。一般科学方法论是跨学科的科学研究方法。常用的一般科学方法论有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系统方法等。从抽象水平来看,一般科学方法论比哲学方法论的抽象水平要低,但它又比各种具体科学研究技术和手段的抽象水平要高,它把哲学方法论具体化,构成了哲学方法论与具体方法之间的中介和桥梁。在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一般科学方法论为研究者提供理论思路、分析角度等,同时它又指导着具体方法。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对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探讨,随着对心理现象系统性与复杂性的认识,越来越多的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者认为,应该用系统方法论的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作为一般科学方法论,来指导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

(一)系统与系统方法论

所谓系统system),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机能的整体。一个整体的大系统可以分解为若干部分的子系统,子系统内部还可以有若干层次的子系统。大系统内部的各子系统之间必须具备一定的结构,而整体的大系统则具备各子系统所不具备的机能。

系统方法论(systematic methodology),指按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具有一定组成、结构和机能的整体来加以考察,从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地研究对象。系统方法论作为现代科学方法论,对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尤其具有指导意义。首先,根据系统方法论的观点,人的心理是一个开放系统,人的心理与行为都是在与外界的复杂联系中发生的。因此要探明心理的实质,就应探明心理现象和外部世界的多方面联系,避免过去某些心理学派对心理现象进行的那种封闭性研究的缺点。其次,根据系统方法论的观点,心理现象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例如,人的心理的自然性和社会性问题,是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不同的研究者或将之生物化,或将之社会化。而根据系统方法论的思想,人们可以用全面的、互相联系的观点,更好地研究和处理这些问题。最后,根据系统方法论的观点,我们还可以对现代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进行综合和概括,以解决分支日益增多、成果日益丰富、争论日益纷繁的问题,实现更好的整合。

(二)系统方法论对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

由于系统方法论切合心理与教育现象的本质,为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

1.有助于对心理与教育现象进行整体性考察 首先,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从属于社会系统、生物系统等大系统,必然与大系统中其他子系统产生相互联系,并服从大系统的运动变化规律;其次,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本身又包含了多个小系统,存在多个层次、多个序列。因此,对心理与教育现象每一层次、每一要素的考察应当置于系统的构成、系统的总体功能、系统的内外部联系之中,作整体性考察。

2.有助于认识心理与教育现象多变化的发展过程 心理与教育现象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之中,经历着从无序到有序,再到无序,又从无序达到更高的有序状态这样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在研究中,既要重视当前的心理与教育现象,也要重视对过去与未来进行追溯与预测,将过程与结果有机统一起来。同时,还要自觉关注系统内部结构与外部功能的动态变化,从而认识某一心理与教育现象产生、发展、转化的机制。

3.有助于把握心理与教育现象的开放性,使之与外界环境保持互动 心理与教育现象的表现形式可能因时、因地、因人群而千差万别。心理与教育现象的发展、演变的原因之一,在于其所处外界环境条件及其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之中。由于心理与教育系统的开放性,其发展、演变没有绝对的终点。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兴起的毕生发展观与终身教育观正是心理与教育系统开放性的表现。

4.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可以直接转化为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原理,从而发挥系统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国内外的教育科学研究者从“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中概括出三条最基本的原理,即反馈原理、有序原理和整体原理。这三条原理在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已有较多运用。例如,斯金纳把“信息的即时反馈”作为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等,就是这些基本原理的应用。

但是,系统方法论只是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具体的系统方法也只是工具和手段。在运用系统方法时应该注意,研究者要切忌将其取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也不能将其视为解决所有心理与教育问题的“灵丹妙药”。总之,用系统方法来研究心理与教育问题才刚刚起步,还有待于研究者的共同努力。

三、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这些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仍在不断发展、完善中。具体方法与方法论的联系较为间接,所以表现出较大的独立性,但并不意味着具体方法与方法论是割裂开来的、互不相关的。使用某种具体方法的目的、效果等与方法论有着密切联系。例如,同样是实验法,在实证主义方法论指导下的实验和在现象学方法论指导下的实验就具有相当大的差别。前者侧重量的分析,追求实验条件的精密性;后者注重质的分析,关心如何发现问题。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concretemethod)实际上包含两个层次:一是研究设计方式,即研究类型,如描述研究、相关研究、实验研究等;二是研究实施技术,指解决某个问题或完成某项具体任务所需的技术和手段,如观察法、访谈法等。一种研究类型(如发展性研究)可使用不同的方法,如观察法、测量法等;而同一种方法可以应用于多种研究类型,如观察法既可以用于个案研究,也可用于跨文化研究。无论研究类型或研究的实施技术、手段均有多种分类方法。本章第二节将对分类问题进行较详细的讨论。

图2-1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结构

(改编自 董奇,1992)

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方法作为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三个不同层次,三者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哲学方法论对一般科学方法论和具体方法具有指导意义;一般科学方法论则是哲学方法论与各种具体方法联系的桥梁;而具体方法的应用既体现了哲学方法论与一般科学方法论,也为后两者的发展提供了更丰富的素材。因此,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次构成了内部统一的完整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