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本质的含义

教育本质的含义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分析教育本质的特性以前,首先需要把握教育本质的含义。由此可见,教育本质是相对教育现象而言的,是对教育现象的理性抽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面对变动不居的教育现象,探求教育本质的理想就会成为泡影。明确教育本质的含义以后,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探求教育本质,即考察教育本质的方法问题就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从教育内部的矛盾入手,通过揭示教育内部的矛盾与联系来把握教育本质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二)教育本质的含义

在分析教育本质的特性以前,首先需要把握教育本质的含义。这样才会有一个共同探讨问题的起点,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争论。

1.教育本质的定义

“本质”是分析教育本质含义的“元概念”,没有对“本质”概念的正确认识与把握,就无法保证对教育本质的探索是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进行。

何谓本质?从哲学上来看,事物的本质就是关于该事物的质的规定性,是决定此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根本原因。构成事物的本质有三点:①事物的本质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内部联系所构成的,而不是该事物与外部联系方面;②本质所反映的内在矛盾是一贯的、稳定的、深刻的,而不是随外部条件随时变化的;③事物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本质的改变就是质的规定性的改变,就是对事物的彻底否定。

为了判定事物的某一属性是不是该事物的本质属性,有学者提出了一个判断的标准:①它是该事物最一般、最普遍、最稳定的性质,是该类事物必然具有的本质属性;②它是该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原因和根据,是其他事物所没有而为该类事物所特有的属性;③事物的一切非本质属性,都是本质属性在不同侧面的表现。

由此可见,教育本质是相对教育现象而言的,是对教育现象的理性抽象。从古至今,教育有着多种多样的外部表现形式。纵向来看,有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现代社会教育;横向来看,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教育活动的内容、形式、手段、方法也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变化,其外部表现形式也可谓千差万别。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面对变动不居的教育现象,探求教育本质的理想就会成为泡影。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够透过变动不居的教育现象,把握到其背后隐藏的同一的、普遍的、稳定的东西,便是找到了教育的本质。

当然,我们反对普遍的、绝对的、永恒的本质。同样,也不存在亘古不变的、僵死的教育本质。所以,尽管教育本质具有历史性,但是,教育本质仍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要回答的就是“教育到底是什么”的问题。

2.考察教育本质的方式

明确教育本质的含义以后,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探求教育本质,即考察教育本质的方法问题就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对于这一问题,人们通常以毛泽东在《矛盾论》中的三段话作为依据: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19]

“每一物质的运动形式所具有的特殊的本质,为它自己的特殊的矛盾所规定。”[20]

“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21]

以此为根据,揭示事物的内部矛盾——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揭示事物的本质就成为许多学者探索教育本质的总体思路。从教育内部的矛盾入手,通过揭示教育内部的矛盾与联系来把握教育本质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必须看到,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不可能脱离其生存与发展的环境而孤立存在的。因此,考察教育本质就“不能采取孤立的就教育论教育的方法,一定要把教育置于一个普遍联系的背景下,置于一定对象所构成的‘关系域’中。这个‘关系域’是在不断变化生成的,我们对它的认识推进到一个什么样的范围和层次,就决定了对教育本质的理解所达到的程度”。[22]

因此,考察教育本质的方法不能只从揭示教育内部矛盾入手,而应将揭示内部矛盾与联系外部环境结合起来,在“内部”与“外部”的结合中来揭示教育本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