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资源配置的特征

教育资源配置的特征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资源配置的人力密集性反映了教育的服务性对教育部门有效利用稀缺资源的必然要求。教育的服务性决定了教育部门是劳动和知识密集程度较高的部门。教育资源配置无论是市场参与还是政府参与,都在于使稀缺资源能有效流入教育部门,实现教育资源的增量配置,都在于使存量教育资源能得到有效利用。

二、教育资源配置的特征

教育资源配置的特征是教育部门的特性与社会资源特性在教育资源配置上的必然反映。教育部门是生产教育的部门,是社会系统中的子系统,具有开放性,而教育是一种社会必需性、服务性、非物质性产品,它对受教育者说来是渐进性、阶段性、积累性、生产性消费。教育在生产和消费上具有正外部性,在消费上一般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社会资源具有稀缺性,而教育资源则具有教育部门的可利用性。教育系统的开放性,教育在生产上的社会必需性、服务性、非物质性和正外部性,在消费上的渐进性、积累性、阶段性、生产性、正外部性、排他性和竞争性,以及社会资源的稀缺性和在教育部门的可利用性,必然要反映在教育资源配置上,这决定了教育资源配置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有效性。教育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反映了社会资源稀缺性对教育部门利用稀缺资源的本质要求。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稀缺社会资源必须得到有效利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与有效利用稀缺社会资源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种本质规定,也是对教育部门利用稀缺资源的本质规定。教育发展本身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具体体现。教育要发展,教育资源必须得到有效利用。作为整个社会利用稀缺资源的一部分,教育部门利用稀缺资源也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第二,动态性。教育资源配置的动态性反映了教育系统的开放性和教育的社会必需性对教育部门有效利用稀缺资源的必然要求。教育部门是具有开放性社会系统中的子系统,它必须与其他子系统有效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才能维持自身的有序状态。因此,教育部门要有效利用稀缺资源,就必须从教育系统的开放性出发,从维持系统自身有序状态的要求出发,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生成和流动。教育是现代社会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是一切社会实现人的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是一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需品。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动态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教育部门要有效利用稀缺资源,就必须实现教育资源配置与其他部门资源配置的动态平衡,以便充分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提出的教育需求,促使教育发展不断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适应。

第三,层次性。教育资源配置的层次性反映了教育消费的渐进性、积累性和阶段性对教育部门有效利用稀缺资源的必然要求。受教育者消费学校提供的服务,以便实现其身心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且是分阶段即分级别来完成的,低级别教育消费为高级别教育消费奠定基础,或者说,高级别教育消费是以低级别教育消费的积累为前提的,只有低级别教育消费需求得到满足以后才能产生高级别教育消费需求。这决定了从低级别教育到高级别教育在规模上是递减的,即在规模上呈现宝塔形。教育部门要有效利用稀缺资源,就必须从教育消费的渐进性、积累性和阶段性出发,适应由低级别到高级别的宝塔形教育规模变动的要求,分层次进行教育资源配置。

第四,非营利性。教育资源配置的非营利性反映了教育生产的非物质性和教育消费的生产性对教育部门有效利用稀缺资源的必然要求。学校所提供的教育是非物质性产品,所以,教育生产本身创造的不是物质财富,而是智力财富,即所谓的人力资本。作为从事人才培养活动的基本单位和办学实体的学校,尽管需要通过教育服务的等价交换来实现自身的发展,来实现教育服务的生产和再生产,并有可能在教育服务的交换中实现高于学校成本的学校收益。但由于教育服务不同于一般生活消费品,它的生产和再生产能否顺利实现,对受教育者个人并不直接构成生存上的威胁;又由于教育服务对受教育者个人而言不是享受性、消遣性消费,相反,受教育者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才能真正实现对教育服务的消费,从而实现自身劳动力再生产和身心素质结构优化这一教育服务消费的目的;又由于教育服务在其消费过程中并不能直接给消费者(即受教育者)个人带来经济上的收益,而只能迟延性、间接性地给受教育者个人带来某些经济上的收益,即这种收益产生在教育消费过程完结以后和教育部门之外,这些迟延性的收益在教育消费过程中具有不确定性。个人教育投资的收益不是产生在个人消费教育的过程中,而是产生在个人使用其人力资本和使用其教育信号的劳动力市场上和工作中。这意味着,教育资源配置本身不是给教育生产者和教育消费者带来盈利的资源配置。因此,教育部门要有效利用稀缺资源,就必须从教育生产的非物质性和教育消费的生产性出发,以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教育产出的最大化作为各教育层次实现动态、有效配置教育资源的目标。

第五,人力密集性。教育资源配置的人力密集性反映了教育的服务性对教育部门有效利用稀缺资源的必然要求。教育的服务性决定了教育部门是劳动和知识密集程度较高的部门。人力资源所占整个教育资源的比重比其他任何一个部门都要高,而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社会资源。因此,教育部门要有效利用稀缺资源,就必须从教育的服务性出发,把实现教育部门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作为实现教育资源结构优化的主要任务。

第六,市场与政府调节的互补性。教育资源配置的市场与政府调节的互补性反映了教育在消费上的排他性和竞争性、教育在生产和消费上的正外部性、稀缺资源在教育部门的可利用性对教育部门有效利用稀缺资源的必然要求。作为一种社会服务,教育在消费上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这意味着教育是一种私人产品,满足个人有选择的教育需求的有效教育供给存在政府失灵,必须借助“看不见的手”来调节才能实现。这种服务的生产和消费都具有正外部性,这意味着满足由教育外部性所决定的社会教育需求的有效教育供给存在市场失灵,必须借助“看得见的手”的调节才能实现。换句话说,教育在消费上的排他性和竞争性反映出教育在消费上的私益性,市场能有效调节这种反映私益性的教育供求关系,而教育在生产和消费上的正外部性反映出教育在生产和消费上的公益性,政府能有效调节这种反映公益性的教育供求关系。教育资源配置无论是市场参与还是政府参与,都在于使稀缺资源能有效流入教育部门,实现教育资源的增量配置,都在于使存量教育资源能得到有效利用。另外,教育关乎每个年轻人的发展,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发展是人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的必要条件,这意味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而市场具有实现教育机会公平竞争的功能,政府则具有实现教育机会公平分配的功能。因此,教育部门要有效利用稀缺资源,就必须从教育在消费上的排他性和竞争性、教育在生产和消费上的正外部性、稀缺资源在教育部门的可利用性出发,把教育资源配置的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