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级管理模式优化的策略

班级管理模式优化的策略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弱,参与自身发展的程度及在班级管理活动中体现自己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在班级管理模式的设计和建构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班级管理模式的设计中管理者应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人格和主体能力,从而逐步形成具有主体性特征的学生。创造班级文化是优化班级管理模式的一项有益探索。班级文化既是影响班级管理的环境因素,又是班级管理成果的物化标识。

四、班级管理模式优化的策略

(一)树立人本管理思想

人本管理就是把每一个学生当作管理的目标,确立学生在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让班级管理活动都为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需要而设计和组织,着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全面而和谐的素质、鲜明的个性,尤其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在班级管理模式的设计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树立“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管理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人格独立和个性自由,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而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弱,参与自身发展的程度及在班级管理活动中体现自己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在班级管理模式的设计和建构中具有重要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班级管理追求的最高目标。在班级管理模式的设计中管理者应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人格和主体能力,从而逐步形成具有主体性特征的学生。

(三)创造班级文化特征

创造班级文化是优化班级管理模式的一项有益探索。班级文化既是影响班级管理的环境因素,又是班级管理成果的物化标识。学生思想品德、个性特征、专业意识、知识才能、情趣情操也反映班级文化的特征。班级文化建设以创造主体性教育环境、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为目标,以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展示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在班级文化潜移默化的陶冶中,学生逐渐形成了班级共同的良好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

(四)营造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

心理氛围,是指潜存于群体中的某种占优势的、较稳定的整体心理状态。对于一个班级而言,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往往表现出积极而活跃、协调而融洽的特征,这种氛围是一种催人向上的管理情境,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有助于形成浓厚的班风。不良的班级心理氛围易使学生产生一种压抑的感觉,因而表现出拘谨、刻板、冷淡、紧张的特征,它往往降低学生的活动效率,扰乱学生的价值判断,容易使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一个班级犹如一个大家庭,要使每位成员都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和谐相处,共同进步,就要营造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显示着班级中各种成员共同的心理特征。它在形成集体意识和班级特色中起着渲染的作用。班级心理氛围形成的凝聚点就是每个成员都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这种高级情感的形成是营造良好班级心理氛围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