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级管理模式设计的原则

班级管理模式设计的原则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班级管理模式的建构关键要解决学生不能有效自主管理的问题。权变性原则是构建班级管理模式所遵循的又一基本要求。因此班级管理者要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灵活机动的手段,调整组织设计结构,选择合理的领导方式,从而保证班级管理活动对环境的最佳适应。

二、班级管理模式设计的原则

(一)价值性原则

班级管理者在构想和设计班级管理模式时,首先考虑到它能客观反映现实的管理活动,同时要考虑到现有模式的有效性方面,即有哪些主要的模式,选取的重点是什么,这就是班级管理模式的价值性所在。因此,班级管理模式的价值性原则指的就是在设计和构建班级管理模式时,以一定的目标为导向,使模式建构具有目的性。任何活动在积极思维状态下,大多有活动者的价值取向。从认识活动看,人们不可能在同一条件下去认识周围众多事物,而总是把自己的认识活动局限在某些甚至某一事物上。这就是说,人的认识活动是有指向性的,只有某一事物对人有积极意义、有价值,人们才去了解它、认识它、理解它。这就是价值观在认识事物中的导向作用。就班级管理活动而言,管什么与不管什么,人们总是按照某种价值观去进行判断,要分析这一管理活动对学生是否有积极作用,是否有价值,有价值,就去管理,没有价值,就不去管理。

(二)有效性原则

有效性是指班级管理模式的建构能对实践活动产生积极影响,使管理者在分析班级管理模式时把握实施的环境,从中找出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尽可能使管理模式为我所用。有效性原则是班级管理者构建班级管理模式所遵循的根本要求。班级活动是多样的、复杂的和具体的,而班级管理模式则相对稳定、简单和抽象。班级管理模式的建构关键要解决学生不能有效自主管理的问题。学生的自主管理时间多了,如何规划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共同课题。班级管理者应注重创建满足学生充分发展需要的教育环境,建构能让学生充分参与班级管理活动的机制,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使学生自主管理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在班级管理中,管理者要调整管理的方式,解决对学生管理过死、过硬的问题,注意由被动约束式管理向学生主动自主式管理转变,由包办式管理向家庭、学校、社会多元协作式管理转变,逐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规划学习、规划人生。

(三)最优化原则

最优化原则是指班级管理模式的构成因素在不可能穷尽的条件下建构模式时所遵循的根本要求,依据最优化原则所建构的班级管理模式能反映一定条件下最有可能开展的管理活动。从班级管理活动的基本组成成分来看,管理者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领导方式是最根本的,它直接影响班级管理模式的选择。如果单从可能性上去推论,某种条件下可能出现多种班级管理模式,但在管理实践中人们只会从多种班级管理模式中选择该条件下最优的。其主要原因在于人们的价值观念同领导方式有密切的关系,领导方式有时能体现管理者的主流价值取向,从而大大减少了管理实践中模式的构建数量。正因为如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设计和建构出最优的班级管理模式,使其既能符合模式建构的一般情形,又能在现实中被加以选择。

(四)权变性原则

权变性原则是构建班级管理模式所遵循的又一基本要求。它是指在班级管理模式设计和构建时要时刻把握班级管理系统运动的状态和环境的影响,随机应变,因地、因事、因人制宜地运用法律的、经济的、教育的、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保证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权变性原则的核心是指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一名高明的管理者应是一个善变的人,即根据环境的不同而及时变换自己的领导方式。权变管理要求管理者应不断地调整自己,使自己不失时机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在班级管理中,一方面,各种因素不断地发生着各种变化,如资源的流动、组织的变更、人员的交替等等;另一方面,各种环境的影响,导致班级管理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此班级管理者要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灵活机动的手段,调整组织设计结构,选择合理的领导方式,从而保证班级管理活动对环境的最佳适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