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希腊的教育制度

古希腊的教育制度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斯巴达和雅典是希腊最大的并具有代表性的城邦国家。斯巴达人十分重视教育,认为教育是国家的事业,教育完全由国家控制。斯巴达人也非常重视女子教育,实行国家强迫的统一的学校教育制度。实行奴隶主阶级专制政治的斯巴达,采取严格的集权领导,把儿童视为国有;政府官员及社会成年人对青少年履行监管的义务,青少年必须遵从;教育开支由国家负担,青少年免费接受教育。

第二节 古希腊的教育制度

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希腊进入奴隶制社会。经过长期的发展,到公元前5—4世纪,希腊奴隶制达到繁荣时期。希腊在奴隶制形成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城邦国家。整个希腊由数以百计的城邦所构成,并且希腊各城邦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斯巴达和雅典是希腊最大的并具有代表性的城邦国家。由于这两个城邦国家的经济、政体、文化及地理条件不同,因而形成了两种各具特色的教育制度。

一、斯巴达的教育制度

斯巴达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拉哥尼亚平原。这个地方海运不便,但是土地肥沃,没有发展工商业的地利却有发展农业的良好基础,因而斯巴达逐渐成为诸城邦中最大的农业奴隶制国家。由于没有适宜的港湾,因而与外界交往不便。其相对封闭的地理条件,对其社会、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均有一定的影响。

斯巴达居民分为三个等级:最高统治者是斯巴达人,是正式公民且属于贵族阶层,但人数极少,只有9000户、3万人;被征服的当地居民——希洛人地位最低,且全部是奴隶,但人数众多,达30万人,他们没有政治、经济权利和人身自由,终身为奴;处于中间阶层的是居住在边境地区的皮里阿希人,他们是自由民,有人身自由但无政治权利,主要是戍边,并从事简单的工商业劳动,有自己的土地,要服兵役和交纳税金。

作为古希腊最大的农业城邦国家的斯巴达,其相对落后的经济状况和奴隶主贵族专制统治的需要,决定了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勇敢的军人,教育的内容是以体育和军事训练为主。斯巴达人十分重视教育,认为教育是国家的事业,教育完全由国家控制。

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军事体育训练和道德灌输,把奴隶主的子弟培养成身强力壮、效忠国家的武士和统治者。

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五项竞技:即赛跑、跳跃、掷铁饼、投标枪、角力。此外还有骑马、游泳等。

斯巴达人实行严格的体格检查制度,只有体质健康的新生儿,才被允许抚养,身体虚弱和有残疾的新生儿则被弃之荒野。以保证种族在体质上的“优越性”。

斯巴达的儿童7岁前由父母养育。

男孩7至18岁,住在国家教育场所,过兵营生活,在这个阶段,教育主要任务是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和道德灌输,使儿童养成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以及勇敢、坚忍、顺从、爱国的品质。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五项竞技”(即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和投标枪。这些同时也是古代奥运会的主要比赛项目)、神话、传说。此外,儿童也参加祭神、竞技和各种仪式。兵营制度严峻残酷,不容许青少年的行为有丝毫疏忽和懈怠;兵营生活内容贫乏单调,生活方式机械呆板。青少年在兵营中接受训练,穿着单薄,冬天光头赤足;睡觉不用被褥,只能铺野草芦苇;吃饭不让吃饱。相互格斗列为日常课程,和野兽搏斗也是不可少的;在训练中无论受到管教者的鞭打或在相互搏斗中受了伤,都不能哀叫或流露出痛苦的表情,否则会受到更严厉的处罚,甚至会被处死。青少年经常被唆使去偷盗,如被发现,要受到鞭打,以惩罚他的迟钝。

国家教育场所的管教工作,一般由20至30岁的青年担任。他们是青少年直接的和正式的管教者。此外,任何一个斯巴达公民,都有管教职责,随时都可以谴责和处罚违则青少年。

从18岁起,公民子弟进入高一级的教育机构——青年军事训练团。入团前,青年们在神庙的祭坛前当众接受鞭打的考验。青年军事训练团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正规的军事训练,其中一个重要科目是所谓的“秘密服役”,即在夜间对希洛人进行突然的袭击,无端地去包围奴隶住地,任意殴打杀害奴隶。

20岁起,要开往国家边境沿线驻扎,开始接受实战训练。这一阶段需要十年的时间。

到30岁,通过一定的仪式,才能获得完全的公民身份,成为一个正式的合格军人。全部教育历程到此结束。

斯巴达人也非常重视女子教育,实行国家强迫的统一的学校教育制度。女子通常和男子接受同样的军事、体育训练,其目的是造就体格健壮的母亲,以生育健康的孩子。另外,当男子出征时,女子担负防守本土的职责。

斯巴达人只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至于文化知识的学习,根本不被重视。对于当时希腊多数城邦竟相实施博学多能,和谐文雅,情操优美的教育,斯巴达不屑一顾。

二、雅典的教育制度

雅典位于阿提卡半岛,全境多山,不宜耕种。但雅典城三面临海,有良好的海运条件,易于航海和商业贸易,为奴隶主民主制度,对雅典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雅典城邦也高度重视教育,国家负责16至20岁青年的教育。雅典的教育不仅要把奴隶主子弟训练成善战的军人,更要求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多种才能、道德高尚并善于通商交往的政治活动家和商人,因此雅典在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体、智、德、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而这种和谐教育的思想具体反映在它的教育制度中。

雅典的公民子女出生后,也要进行体格检查。所不同的是,雅典儿童的体检是由父亲负责进行的。

雅典的儿童7岁前由父母养育。7岁以后,女孩继续在家中,由母亲负责教育,学习纺织、缝纫、刺绣等技术。男孩7岁后进入私立的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学习,主要内容为读、写、算的初步知识,还学习弹奏乐器、以乐器伴奏吟唱《荷马史诗》等。这些学校都是私立的,收费的。自由民的子弟能交得起学费也可以入学。

12至13岁,一方面继续在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学习,同时又开始进入体操学校学习。接受各种体育训练:即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另外还有骑马、游泳、击剑等。其目的在于使公民子弟具有健全的体魄和顽强、坚韧的品质。

15至16岁后,大多数公民子弟不再继续上学,而开始从事各种职业,少数显贵子弟则进入国立体育馆,国立体育馆是实施全面教育的场所。在这里接受体育、智育和审美教育。以“五项竞技”为主的体育是首要的学习内容,除此之外,还要学习通称为“三艺”的文法、修辞学和哲学

18至20岁后,再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2年的军事训练,之后,通过一定的仪式,取得国家公民的称号,参与国家政事。

三、斯巴达、雅典教育制度的比较

雅典的教育与斯巴达教育相比,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隶无权享受教育。但由于各自的政治、经济状况不同,因而教育体制也彼此各异。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体制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类型。

其区别主要是:

(1)政府对教育的态度不同。实行奴隶主阶级专制政治的斯巴达,采取严格的集权领导,把儿童视为国有;政府官员及社会成年人对青少年履行监管的义务,青少年必须遵从;教育开支由国家负担,青少年免费接受教育。而商业发达、实行奴隶主阶级民主政治的雅典,对教育则采取放任政策,把教育子女视为家庭的职责,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并交纳学费,都是家长应尽的职责。

(2)培养目标不同。斯巴达统治者对内施行暴政;对外则实行防御、侵略政策,以训练勇敢善战的士兵为重任,女子也不例外。雅典为使奴隶主子弟有条件参加政治和经济活动——跻身政界和经营贸易,则竭力培养其成为身强力壮、品德优良、多才善辩而且有文化修养的和谐发展的人,即公民。

(3)教育机构不同。斯巴达为锻炼战士,由国家为7岁至18岁的男子设立兵营式的教练所,为18岁以上的男子设立青年“士官团”(即“埃弗比”),借军事编制,行尚武教育。雅典则由私人设置多种类型的学校,如体操学校、音乐学校、文法学校、修辞学校,以及哲学家的学园等。程度不齐,流派甚众,任人选择就学,政府不求整齐划一。

(4)教育内容不同。斯巴达的教练所和士官团以军事训练和体育锻炼为主。雅典则在体育习武之外,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修辞学校和哲学家的学园则提倡水平较高的理论科目的讲授和争辩。

(5)教育方法不同。斯巴达强调要服从师训,刻苦训练。雅典则对启发诱导比较重视。

(6)师资队伍不同。斯巴达的教育机构皆由斯巴达奴隶主阶级的成员负责教育工作,同时由执政官予以训诫。雅典则除本国的统治阶级成员任教外,来自国外的智者充任教师者为数众多,招揽人才不限国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