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出现课堂行为问题教师怎么办

学生出现课堂行为问题教师怎么办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堂纪律是指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保证课堂目标的实现而制定的要求学生共同遵守的课堂行为规范。刚入学的小学生往往需要教师给予较多的监督和指导,需要教师为他们的学习和工作设置一个有结构的情境,即组织一个良好的集体结构。教师促成的纪律应该包括结构的创设和体贴。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与课堂教学结构。

第三节 课堂纪律的管理

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经常会产生干扰教学正常进行的各种行为,课堂纪律问题就是最常见的干扰之一。为了持久地维持健康有序良好的课堂教学内部环境,必须卓有成效地管理好课堂纪律,这对于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育教学目标,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课堂纪律的性质

(一)课堂纪律的概念

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以求课堂目标的最终实现,必然要求学生共同遵守课堂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课堂纪律。课堂纪律是指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保证课堂目标的实现而制定的要求学生共同遵守的课堂行为规范。

就个体而言,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外部准则与控制。当它们逐渐被学生所接受或内化时,就可以称之为自律,学生就能自觉地自我指导和自我监督。

一般情况下,课堂纪律具有五种主要的功能。

1.社会化功能

学生遵守课堂学习纪律的过程,也是学习为社会和教师所赞同与容许的社会行为准则的过程。对这些外部课堂行为准则、规范的接受和内化,则会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化。它使学生能够了解各种场合受赞同或者默许的行为准则,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2.促进学生人格完善与优化的功能

因为学生在遵守课堂学习纪律的过程中,会逐步形成和发展独立性、自信、自我控制、坚持、忍耐等优良的人格品质。

3.发展良好道德品质的功能

课堂学习纪律以强制的力量促使外部行为规范积极内化,有助于学生接受道德准则,形成道德责任感和义务感,使学生把外部的行为规范与自己的自觉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形成和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

4.稳定学生情绪的功能

课堂学习纪律使得学生的行为有所依循,可避免对自己行为的迷惑、担心,降低过度焦虑,从而稳定学生的情绪。

5.调控与监督的功能

课堂学习纪律是学校和老师用于约束学生课堂行为,调控学生学习活动,维持课堂秩序的工具和手段。

(二)课堂纪律的类型

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可将课堂纪律分成四种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

刚入学的小学生往往需要教师给予较多的监督和指导,需要教师为他们的学习和工作设置一个有结构的情境,即组织一个良好的集体结构。这样的“结构”就是教师促成的纪律。即使是比较成熟的青少年学生,也仍需要教师为他们的行为提供指导。在课堂管理中,教师促成的纪律是不可缺少的。

教师促成的纪律应该包括结构的创设和体贴。教师的指导、监督、惩罚、奖励、操纵、组织、安排日程、维护标准等,都属于结构的创设。而体贴则包括同情、理解、调解、协助、支持、征求和采纳学生的意见等。

2.集体促成的纪律

学生进入学校,特别是随着学生班集体建立以后,同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他们开始对同学察言观色,以便决定应该如何思考、如何信仰、如何行事。

3.任务促成的纪律

每一次任务都具有特定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是以个人对活动任务的充分理解为前提的。学生卷入任务的过程,就是接受纪律约束的过程。

4.自我促成的纪律

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之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我促成的纪律便形成了。

二、课堂结构与课堂纪律

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与课堂教学结构。

(一)课堂情境结构

1.班级规模的控制

一般而言,班级规模越大,学生的平均成绩便越差;班级规模越大,教师态度、学生态度和课堂处理的得分就越低。班级过大容易限制师生交往和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机会,阻碍了课堂教学的个别化,有可能导致课堂出现较多的纪律问题。

2.课堂常规的建立

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它使学生明白行为所依据的价值标准,具有约束和指导学生课堂行为的功能,从而使课堂行为规范化。

3.学生座位的分配

研究发现,学生座位分配时,教师主要关心的是减少课堂混乱。其实,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注的应该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所以,学生座位的分配,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交往,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

(二)课堂教学结构

1.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

学生在课堂里的活动可以分为学业活动、非学业活动和非教学活动三种类型。在通常情况下,用于学业活动的时间越多,学业成绩便越好。

2.课程表的编制

课程表是使课堂教学有条不紊进行的重要条件,因此编制课程表也要讲究科学性。例如,应尽量考虑将语文、数学和外语等核心课程安排在学生精力最充沛的上午第一、二、三节课,将音乐、美术、体育和习字等技能课安排在下午;还可考虑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交错安排,避免同类刺激长时间地作用于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而导致疲劳和厌烦。

3.教学过程的规划

教学过程的规划是维持课堂纪律又一个重要条件,不少纪律问题是因为教学过程的规划不合理造成。关于教学过程的规划在其他章节已有讲到。

三、课堂问题行为与课堂纪律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性质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发生在课堂上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效率的课堂行为。如学生上课讲话,做小动作,打瞌睡等。

教育专家研究发现,一个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不只是影响他自己的学习,同时也可以破坏课堂上其他学生的学习。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学生的问题行为可能简单地诱发另一个学生不听课,也可能把问题蔓延开来,诱发许多学生产生类似的问题行为,产生一种“病原体传染”现象,这种现象会蔓及全班,破坏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所以说我们不能轻视课堂问题行为,要认清楚课堂问题行为的性质。

当然,课堂问题行为与差生、后进生是有区别的。差生、后进生是对学生的一种总体评价,他们往往有较多的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则是一个教育性概念,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某一种行为而言的,而且除了差生或后进生有问题行为之外,优秀学生有时也有可能发生问题行为。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

从行为表现的主要倾向来看,课堂问题行为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向性的攻击型行为,包括活动过度、行为粗暴、上课不专心、与同学不能和睦相处,严重的还有逃课、欺骗和偷窃行为等。我们把这种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的行为等归纳为扰乱性的课堂问题行为。另一类是内向性的退缩型行为,包括过度的沉默寡言、胆怯退缩、孤僻离群或者神经过敏、烦躁不安、过度焦虑等。我们把这种退缩、神经过敏等行为归纳为心理性的课堂问题行为。

还可以依据课堂问题行为的具体表现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①侵犯他人的行为,如打骂、推撞、追逐和讪笑等;②过度亲昵的行为,如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擅换座位、递纸条等;③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如高声谈笑、口出怪音、敲打作响、作滑稽表情和怪异动作等;④盲目反抗权威的行为,如不遵守规定、不服从指挥、反对班干部和老师等;⑤冲突纷争的行为,如恶意指责、互相攻击、彼此争吵、打架斗殴等。

(三)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针对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问题行为,教师必须用正确的矫正方法,使问题行为得到有效的控制。根据教学实际经验,教师的矫正方法有以下几种:

1.回避

发现某位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了有碍于教学活动优化进行的问题行为之后,不针对这一行为做任何反应,这是一种有意识的回避。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而言的。事实上,没有哪一位学生能像教师所期望的那样整堂课都能高效率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品学兼优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偶尔出现问题也是正常的,教师不应该无视具体情况,不遗余力地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教学秩序的管理上,学生偶发的问题行为往往无需指责而转瞬即逝。

2.暗示

指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不作明确的反应,而是借助适当的方法取得与行为发生者相沟通,从而达到制止的目的。暗示可分为单维暗示和混维暗示两种。前者指教师的暗示只与行为发生者发生反应,临近控制和瞬间目光信号都属于单维暗示法,这种方法可以在不中断教学活动的同时制止问题行为。混维暗示是指教师作出的暗示不仅仅能被当事人所感知,部分或全班同学也能够意识到教师的态度倾向。上面所列的临近控制和瞬间目光信号二种单维暗示方法,只要教师相对地延长行为的持续时间,就可以使之从单维暗示变为混维暗示。此外,故意清喉、教学的片刻中止都是混维暗示的具体方法。这种方法既可以有效地制止个别学生的已有问题行为,也可以制止几位同学既有的问题行为。

3.明示

明示即教师增强对问题行为进行矫正的透明度,教师通过各种方法的使用,使其主观倾向明白无误地表现出来,对存在的问题行为提出和善的劝说。明示也可以根据是否明确指出问题行为的主体而分成单维明示和混维明示。前者往往要指名道姓,这样做针对性强,可以较快地使问题行为得到有效的制止;而后者教师通常隐去劝说的目标,既达到了制止问题行为的目的,又避免了因指明问题行为的主体而引发的情感障碍

4.批评

批评是一种通过作否定评价、指明行为的问题所在,使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的教育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对问题行为严重程度及行为主体总体特征的判断,灵活掌握批评的强度。批评可以是和风细雨式的,在比较温和的气氛中,求得师生间情感的沟通,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矫正问题行为的目的;批评也可是严厉的,在凝重的气氛中,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表情、举止和措辞,对学生产生强烈的震撼作用。

5.自律

在教学活动之中,并非只有教师才能化解和预防学生的问题行为,学生也能充分发挥其主体的能动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是矫正策略体系中又一主要内容。

自律的方法有目标自律、后果自律、样板自律、集体自律和契约自律五种。所谓目标自律,是指将正在参与的教学活动同灿烂的生活前景有机结合,把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视为实现灿烂的生活前景的必要条件,从而不断激发自己刻苦学习的斗志,增强抗干扰的能力。目标自律是马卡连柯的“前景”教育理论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后果自律是指用问题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来引起自己的警觉,从而起到抑制问题行为的发生或有效制止已有问题行为的作用。样板自律,即在心目中将某位品学兼优的同学视为自己仿效的样板,一旦意识到自己有可能在某方面出现问题行为,便以那位同学的行为状态作为自己仿效的目标,坚决抑制问题行为的出现。集体自律是指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自觉维护课堂纪律,勇于同一切错误现象作斗争,将问题行为化解在集体的强大教育作用之中。契约自律,即同桌同学或临近的同学间制定行为监督合同,彼此间对发生的问题行为有权力和义务予以制止,这也是一种有效制止问题行为的方法。

思考题

1.什么是课堂管理?课堂管理有何意义?

2.试分析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3.课堂群体的管理包括哪些内容?什么是群体动力?

4.课堂群体动力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利用这些方面组织好课堂群体的管理?

5.什么是课堂纪律管理?课堂纪律管理有哪几种类型?

6.什么是课堂问题行为?举例说明课堂问题行为的种类。

7.举例说明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实例分析

1.以下是一个关于“去个性化”的实验,请阅读案例,然后结合本章学习的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的理论分析原因。

关于去个性化的研究[1]

1969年,心理学家金巴尔多做了一个有趣的电击实验。他以女大学生为被试者,对她们说:实验要求对隔壁一个女大学生进行电击,不需要负任何道义上的责任,完全是为了科学实验的需要。通过镜子被试者们可看到那个被自己电击的女大学生。实际上这个女大学生是心理学家的助手,并没有受到电击,但当被试者按下电钮时,她假装大喊大叫,流泪求饶,像真的被电击一样。

被试分为两组。第一组被试都穿上了带头罩的白大褂,每个人只露出了两只眼睛,因而彼此间谁也不认识。主持人请她们实施电击时也不叫她们的名字,整个实验在昏暗中进行。这种情景被金巴尔多称为“去个性化的条件”。

第二组被试穿着平常的衣服,每个人胸前都有一张名片挂着。在实验时,主持人很有礼貌地叫着每个人的名字。房间里的照明很好,每个人彼此都能看得很清楚。这一情景称为“个性化”。

金巴尔多预言说:在去个性化条件下的被试将比在个性化条件下的被试在按电钮时表现出较少的约束。结果证实了他的预言。去个性化小组比个性化小组按电钮的次数多达将近两倍,并且每一次按下电钮的持续时间也较长。

2.以下是一位教师写的关于课堂纪律管理的一篇短文,请你阅读后谈谈自己的感想。

也看课堂的“动”[2]

对于课堂纪律的认识,还缘于对课改下课堂认识的正确定位。让课堂“动”起来,这已成了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于是乎,课堂上必须要有小组讨论,学生能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说、念、唱、演,充分展示素质。课堂上还必须有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后一般还要布置一项没有唯一答案的,让学生“动”起来的作业。

可是,透过这热热闹闹的课堂现象,学生所能得到的又是什么呢?公开课后必须多花几节课实实在在地补基础知识;作业必须重新讲要求或者给予必要的提示;甚至一些学生必须让他重新读书、默写、作业……

前不久,笔者就一堂语文课运用两种不同教法进行了比较尝试。一种,即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课型”——课前学生大量搜索资料,课堂上小组讨论,大组交流。一种,即所谓的“传统教学法”——教师以课本内容为线索,以学生独立自学、交流,辅之以补充资料式的课件展示的方式展开学习。同一个教材,在不同的班级试验,收到的效果截然相反。“新课型”的课堂里,因为讨论时间多,因而显得热热闹闹,但在大组交流时,仅有几个组长在“表演”,其他同学基本上是以旁观者的身份“隔岸观火”。如果说,讨论是有效的,那么一堂课上,学生积极思维的时间只有十几分钟,更不用说讨论有时也是走过场的,起劲的起劲,消极的消极,教师无法检查。而传统教学法的课堂虽然没有热闹的场面,但是从发言的面、发言的质量等均可以看出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状态。在教师的引领下,他们在进行着一种有效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学生们在相互倾听,教师的评价是基于对孩子学习的信任基础上的肯定或指正。因而,课后在组织大家评课时,有位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新课程的‘新’不应该是追求形式的‘新颖’,应该是看贯穿于整个课堂中学生真正参与否?真正思维否?不能让新课程培养出‘浮躁的老师、浮躁的学生’,要把课堂的精彩还给每个孩子。”

因此,所谓“动”,我认为应是学生在充分参与课堂的前提下,在一个愉悦的氛围中,自身情感得到陶冶,在教师的指导下,思维产生碰撞,激发火花,产生对知识的无限渴求,由内而外的一种学习表现。

如果能正确定位课堂,那么课堂纪律也就相应得到正确定位。

3.以下是节选《名师课堂管理的66个经典》[3]中的10个经典,请你好好理解这些经典的深刻含义。

上课时要充满激情: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恐怕课堂也是这样,教师上课的激情就是那山中“仙”、水中“龙”。没有了对教育的热爱,任你教师用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也只是徒具其形,任你教师用再华美的语言,再动听的语调上课,也不会打动学生的心灵,震撼学生的灵魂。是否可以打个这样的比方:如果说你的激情是平和宁静的,那你的激情就像春日里的阳光,温暖无香——十分适宜禾苗的成长;如果说你是奔腾豪放型的,那你的激情就像夏日里的暮雨,沁人心脾——适宜禾苗成熟。因此,只要热爱孩子,你的平静平和中藏着的只不过是含蓄的激情——你同样会对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产生欣赏,你也会把幽默带进课堂,你还会显得有人情味,更会细心、耐心……所有这些,为课堂气氛奠定的是深沉的激情曲。——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

和学生有个约定:孩子的潜力是很大的,教师充满深情的眼神、笑貌,给孩子赞扬、肯定,滋润学生的心田,焕发他们的自尊、自信、自爱、自强,激荡起孩子幸福、欢乐、奋发、向上的激情,他们会显得特别活泼、开朗,与老师的感情也会特别相融,自然生发求知欲望。孩子一旦与老师有约定,被老师寄托了期望,在他的身上就会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他们的智力、情感、甚至个性都能顺利成长,学生个个都可雕琢的神话就变成了现实。——著名特级教师:詹明道

尽量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教师要善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还可以把举手发言变成小组讨论,然后选代表汇报讨论结果,代表要经常更换,不要固定。有的学生发言占用时间过长,影响其他学生的发言,对此,要有时间上的规定,表述要简洁明了。如果有的学生说起来没完,教师就要提醒,甚至请其暂时停止发言。总之,要尽量多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著名特级教师:程翔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对学生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时时刻刻在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工作的态度以及一点一滴的所作所为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而言,教师的人格力量的作用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比单纯的说教大得多。儿童以自己的视角在观察着社会,观察着老师,不但听老师怎么说,更在看老师怎么做。因此,身为人师必须严于律己,用自己的良好行为,给学生示以做人的榜样,永远留给学生一个美好的形象。——著名特级教师:李烈

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自我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努力做一个反思型教师,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激发教师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著名特级教师:王海平

表扬和批评要适度:教师教育学生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表扬与批评可能是最常用的两种方式了,我认为应该以表扬为主,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上进心和自尊心,从而产生一种积极进取的动力。特别是当孩子犯了错误,在严厉批评的同时,还要鼓励孩子,肯定它的积极因素,增强孩子克服困难、改正错误的信心和勇气。表扬和批评看来很简单,但在实际生活中很难掌握好,尤其是“适当”的尺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只有善用表扬与批评这两种手段,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著名特级教师:刘永宽

把握好公正的天平:人们总是不自觉地喜欢一些美好的事物,老师也是一样,对成绩好或是守纪律的学生总是有些偏爱,这无可厚非,但是我们更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戴上有色眼镜去看待成绩和表现不佳的学生,我们不应该在这些后进生表现差强人意的时候只是一味地指责,更不能在不问青红皂白的情况下将错误全部归于他们。老师的不公可能会引起学生之间的互相排斥,进而影响到一个集体的凝聚力,所以,一个老师要尽量做到公平,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老师的关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老师的带领下团结一致。——著名特级教师:于漪

让生成成为课堂的亮点:新课程倡导在互动中,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交汇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喷射;新的信息、新的学习需要不断涌动产生,通过讨论、辩论、争论,认识不断提高,体验不断加深、情感不断升华,这就是生成性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学生拥有了创造的机会,获得了全面的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智慧的光辉,闪烁着五彩的生命原色,这才是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

课前要“胸有成竹”: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著名特级教师:徐斌

第一印象很重要:第一节课,如果开头的一段话热情洋溢;板书的第一个字让学生为之赞叹;第一次朗读让学生为之感动;用丰富的表情和机灵的眼神吸引住学生;得体的幽默让孩子笑起来;充满爱意的一次抚摸让学生感到亲切;教学方法的变化让学生感到有趣,那么,你就成功了。如果这样,而且今后也不懈怠,我敢说,你绝对成功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

【注释】

[1]参考http://daohang.hebeu.edu.cn/ztyj/20041213205057.asp。标题由书作者加。

[2]参考http://bbs.eduol.cn/post_16_188268_5.html.

[3]参考:http://wenku.baidu.com/view/b40820cfa1c7aa00b52acb7d.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