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心出发,快乐健康每一天

从心出发,快乐健康每一天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校正式将“三个带进”,即把激情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作为评价一节好课的重要指标,作为每一位教师的课堂行动指南,也是衡量教师是否具有良好课堂心理品质的标尺。如,定期举行“三个带进”沙龙活动,专家讲座。

——以学校的心理特色研究为例

上海市松江区仓桥学校

仓桥学校位于松江西部,濒临大仓桥,地处城乡接合部,是外来人口导入区。学校创建于1905年,是一所百年老校,有过辉煌,也曾跌落低谷……

二十五年前,“走心理健康教育之路”的学校发展新思维在我们心中萌芽,几经风雨我们品尝到了其中的甘甜,这所百年老校重新焕发勃勃生机。2011年,我校被市教委列为“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学校之一。追溯学校的发展历程,我们深谙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生命力,学校也从“三个适合”出发(即适合学生发展、适合教师发展、适合学校发展),找到了自身的发展之路。

1989年,一部分大龄学困生滞留在小学里(留级后遗症),他们看似人高马大,在班中却被那些“小不点”瞧不起。长期处于边缘状态中,他们爱冲动,常惹事,令老师头疼。他们表面很强势,可内心却十分柔弱、敏感。由此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不能放弃一个孩子,应该让学校适合孩子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让孩子适合学校的教育,于是《对大年龄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课题应运而生。关注这一部分学生的情感变化,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宣泄,让他们体验他人的情感,学会换位思考也是学校的责任所在。此课题的开展也引发了教师的思变,该怎样帮助这些大龄学困生走出困境?这些困境有多少是教师给他们设置的呢?我们又为何无法容忍他们呢?反思引发了教学行为的改变,从关注部分特殊生逐步转向关注全体学生。于是,1992年,我校确立了“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教师们提升包容度、悦纳每一个孩子的理念开始扎根,心理健康教育开始起步了。

如何让学校去适合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我们以课题为抓手,去寻找答案。1998年,我校“农村小学心理辅导模式”课题的研究成果被推广,和谐关系作为基本路径得到肯定。1999年,我校又进一步开展了“优化课堂心理环境,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课题研究,尝试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创设一种能使学生产生积极心理状态的课堂情境。研究发现,新型的师生关系,更能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让学校适合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就需要研究孩子的发展变化规律。2002年学校由原仓桥小学与仓桥中学合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知识摇篮期、身体成长快速期、心理发展的黄金期。由于这一时期的诸多心理问题的提早出现,我们开始针对发展转折期的心理问题展开研究。如何帮助学生渡过“幼小”、“小初”、“初高”三大转折期?而且,小学生身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下一阶段的一些特征在上一阶段末开始萌芽,而上一阶段的一些特征在下一阶段开始时常常还留有痕迹,转折期同时还有一些既不同于上一阶段也不同于下一阶段的独特特征,所以转折期是充满危机和挑战的时期。本课题重点关注转折期内与上、下阶段相比具有独特性的、主要的心理问题。

表9 转折期内独特的、主要的心理问题

在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孤独感,并与其他心理问题纠结在一起。从学校实际出发,重点研究适合一般班主任与学科教师操作的心理调节方法,关注心理调节的适度问题。一是活动体验法,二是角色调节法,三是家庭调节法。该研究成果不仅探索出了学校适合孩子发展的策略方法,更坚定了我们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发展新思维(该成果获得了上海市第十届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

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课堂教学。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发展新思维要以课堂心理环境为突破口。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中对师生心理产生实际影响的学习生活环境,主要指软环境,如: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班风学风、课堂气氛、教师期望等。有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生动活泼的心理环境,也有消极、冷漠、沮丧、压抑、沉闷的心理环境。

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进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对学生身心发展影响重大,所以应渗透在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当中,于是我们通过“三个带进”、“五个带进”、“绿色课堂”等途径来优化课堂心理环境,从而突破教学质量的瓶颈。实践证明,成效显著。

早在1999年,当时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练等现象比较严重。导致课堂气氛紧张压抑,学生时时处在被动学习中,他们学习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校正式将“三个带进”,即把激情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作为评价一节好课的重要指标,作为每一位教师的课堂行动指南,也是衡量教师是否具有良好课堂心理品质的标尺。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成为教师进课堂的第一要务。

1.学习理念,形成网络

组织教师开展校本学习。从年级组到教研组到备课组再到每一位任课教师,形成网络,分系列开展不同形式的理论研习活动。如,定期举行“三个带进”沙龙活动(谈学习体会、感悟、困惑),专家讲座。开展“优秀学习笔记”、“特色摘抄本”、小论文评比。

2.课题导引,实践探索

2007年,我校以市级课题“优化课堂心理环境,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实践研究”为导引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此课题主要是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通过实践、探索,教师们在教学中能尊重学生,注意课堂中民主、和谐氛围的创设,为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树立自信心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010年,“提高农村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的研究”课题立项,把学生良好的情绪是有效学习的保证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在课堂教学探索中,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激励为出发点来评价学生。

有了“三个带进”作为基础,2006年,在我校区级重点课题“促进中小学心理发展的学科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中确立了课堂教学中的“五个带进”(即增加了“把鼓励带进课堂、把创造带进课堂”),提出了学科课堂教学策略的再设计、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再构建、积极心理环境的再营造,坚持“五为主”(以发展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源、以练习为主线)优化课堂环境,提高课堂效率。

我们深知,教育是为了人的成长选择最佳环境的行为。通过改善课堂活动环境,创设积极的心理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求知欲,燃烧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确立不断追求、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生命意识,形成认真负责、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展示开朗自信、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1.加强学习,理念固化

以课题组成员为核心开展相关理论的学习,设立年级学习小组(课题组成员为组长)分层次、分阶段展开理论学习。请专家作专题讲座,为教师购买书籍,开展以“构建积极课堂心理环境”为主题的大讨论等。

2.课堂实践,环境优化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因此,围绕课题研究目标,按教龄、学科分组,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展示和大奖赛活动。希望通过各类评比、展示、观摩活动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真正改变,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也还给学生。大力提倡集体研课、磨课,打破常规开展跨年级、跨学科听课、评课活动。慢慢地,教师的理念新了,思维活了,倦怠少了,学生不再处在被动的位置,学习有了兴趣,积极性高了,厌学、逃学和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少了。

3.行为跟进,反思总结

以教研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主要形式有同课异构、课例微格,每一位教师在组内开放自己的课堂(全程录像),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并观看课堂实录以便于随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4.引领辐射,经验推广

以骨干教师为榜样,全方位引领辐射。主要是课堂的展示,将教案设计、案例课例、教学反思和经验总结集结成册,及时在全校推广并搭建平台参与区级的评比或刊登在刊物上。

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下,“分数”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这种观念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教师的压力增加不可避免,这些压力主要来自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家长以及教师自身各个方面,所以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灰色现象(体罚、变相体罚和不良竞争等)深深地刺痛我们的心。于是,我们有了创建“绿色课堂”,实现和谐课堂生态、回归自然的构想,让积极心理文化主导我们的课堂,摆脱学生“带着镣铐跳舞”的课堂学习现状,不断提升师生的幸福快乐指数。用激情去调动学生的乐学情感,在学科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精神滋养。

叶澜教授强调,教师职业的使命不仅要“育人”还要“育己”。我们认为,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要成就自己。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难以有教育质量的提升。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其内在素养和品性的修炼,包括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创造潜能等。我们引导教师进行心灵的修炼,目的在于发掘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内在动力源。

自2005年起,我们开始探索教师心灵成长的校本培训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与研究,逐渐开创了教师心理校本研修的工作局面,为我校教师心灵的健康、快速、和谐成长发挥导航的作用。

教师心理校本研修以关爱学生心灵成长为出发点,在相伴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由他人反观自己、从外部力量到内部力量,教师在帮助学生成长的同时,自我也得到了不断的成长。不论人际关系互动、内部力量的激发、自身优劣势的分析,还是抗挫折能力的提高,都使得教师在学习中、实践中,逐渐扩展自己的生命能量。

1.自主阅读

二十多年来,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持久开展,教师通过自主阅读(如《教师心灵智慧与成长》、《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发展》、《教师最关键的第一堂课》等),追求自我心灵成长的意识增强了,也学会了一些自我调适的方法。以科学理论引领、以范例作分析、重在操作指导,从教师自身的主观支持上加强了教师的心理支持。

2.梯队联动

我们将学校的教师按不同的发展水平划分为四个不同的梯队,以专业引领的方式促进教师的生涯发展。第一梯队的教师——心辅教研组教师,我们聘请市、区级心辅专家作为导师,促进教师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引导他们向品牌教师发展。第二梯队——班主任队伍,由心辅教研组教师按一带几的方式带教,自觉运用心理学理论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第三梯队——学科教师,一般以班级为单位,共同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追求心灵的成长。第四梯队为我校新进教师,由学校心理志愿者为他们进行指导,理解学校的心理文化,尽快融入学校的心理环境,及早加入心灵成长的队伍。

3.同伴互助

教师之间的支持是有效的社会支持之一。同伴除了在专业知识上给予支持外,也是情绪支持的主要来源。我们在各类培训中运用案例的研讨,使同伴感到指导角色的平等化,得到经验的共享、应对策略的最优化。

4.自我实践

许多心理知识、操作练习看似简单,但真正操作起来却是另外一种感受,或是困难重重,或是难以坚持。我们认为,唯有通过实践,才能把理论转化为教师本人内在认可的、促进自我成长的能量。我们提倡教师加强自我实践,在实践中觉察,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提升。

在最初的教师校本研修中,我们关注教师运用一定的心理技术、方法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这方面,如《班主任实用心理技术培训》等。随着研修工作的开展,我们逐渐认识到教师自身心理成长的重要性,开展了《从树叶感悟生命》、《读懂生命的语言》等主题的研修。无论是班主任、青年教师,还是学科教师的校本研修,我们始终紧扣“心灵成长”的主题,灵活组合研修内容,引导教师实现心灵的真正成长。

使普通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有意义是心理学的使命之一。为了完成这个积极的使命,我们开设了教师“心馨聊吧”,开展了以“拒绝抱怨、拥抱快乐”为主题的学校心理活动节主题实践活动,搭建了追求心灵成长的学校文化的舞台。

这里,是师生幸福成长的“大仓桥”家园。多年来,只要是符合本区域就学要求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管是怎样的孩子,我们都一视同仁,坚持让学校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办学理念,从不找任何理由放弃一个孩子。例如,2002年学校由原仓桥小学与仓桥中学合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之际,正值周边学校转制之时,学校需要接纳原就读于城区学校的一批学习、行为偏差生。面对这批学生的家长拒绝调配、学校部分教师不理解的局面,学校默默承受压力,并通过设立专班、精选优质教师进行管理,以及一对一帮教指导等途径,帮助这批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学校的系列举措和教师的细心呵护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可和赞誉,同时,学校也赢得了社会声誉。

由于我们坚守了让学校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办学理念,这里已然成为孩子的幸福家园。许多孩子经转学来到这里,最终找回了自信,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轨道。如学生小永,在市区某校初中学习三年,感觉自己的学习能力很低,升入高中学习的机会不大,一度丧失学习的信心。家长权衡再三,决定换换环境,小永于2009年9月进入我校初三就读。我们在全面了解该学生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信任关系,构建强大的心理支持系统,给予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的机会,指导和谐的亲子沟通方式等,帮助该生建立自信,挖掘其闪光点,该生的表现越来越积极。一个月后,他妈妈说:“从来不听见他背书的人,竟然在洗澡时还在背单词。”2010年中考,该生以超过区重点高中的分数线进入松江一中。他认识到学习还是要靠自己努力,他对爸爸妈妈说:“这一年,我学会了学习,这一年,我找到了自己。”

近年来,学校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努力创好“上海市新优质学校”,朝着“轻负担、高质量、有特色”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求的目标迈进。

二十五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不仅让我们有很多收获,也有不少感悟。

感悟一:教育学,说到底是“心学”,教育过程的本质是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过程,包括行为变化、道德变化、认知变化、情感变化等等。因此,教育必须“从心出发”,研究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探索顺应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教育和教学。

感悟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干预与疏导,更是发展性的引导和指导。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学习心理学,研究心理学,运用心理学,成为陪伴学生成长的积极引导者。

感悟三: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有很多不足,如对运用心理学指导课堂教学的研究不够,这是困扰我们多年的难题。我们将以课题“基于积极心理学导向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为引领,邀请专家指导,边学习边深入课堂研究。我们也真诚地请各位同行专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总之,我们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抓手,以课程为统领,秉持学校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办学理念,把握好课改方向,全面领会课改实质,在实践中及时修正,跟进手段方法,加强各项管理力度,树立全面的质量观,有效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构建师生幸福家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