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逻辑

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逻辑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办高校的教师专业发展要遵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学校发展、产业发展、社会发展、个人发展的维度整体规划。而对于民办高校的教师而言,需要在有利于自身专业发展的前提下,结合所在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社会的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密切相关,与民办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密切相关。高校教师的自主发展是实现专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决定了民办高校的高等职业教育特性,同样也给民办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首先要从普通高校以课堂理论知识传授为主转移到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实践技能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转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转变以智力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全面素质综合发展的教育理念;转变单纯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着重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民办高校的教师专业发展要遵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学校发展、产业发展、社会发展、个人发展的维度整体规划。

(一)学校发展的维度

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与学校自身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学科和专业建设规划所联系。民办高校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的实力确定符合实际的办学定位,根据整个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对各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培养目标。而对于民办高校的教师而言,需要在有利于自身专业发展的前提下,结合所在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民办高校的定位主要是高等职业教育,而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发展起来的,其师资队伍建设存在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均、分布不匀的问题,其中教师缺乏专业实践能力的问题表现得相当严重。大多数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实践的经历。再加上学校的办学历史短,教师流动性大等原因,显得特别明显。所以说,民办高校的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与学校的发展主动对接,需要在学校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规划。

(二)产业发展的维度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有充裕的劳动力总量,但从劳动力的结构来看还存在较大问题。一方面大量劳动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企业又招聘不到适合岗位要求的工人。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是劳动力供求关系上的结构性矛盾,其本质是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产业结构布局形态不匹配。因此要努力构建与产业结构布局形态相适应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学校的专业设置首先要明确区域产业需求和专业发展规划,设置的基本原则不是一般地根据学科分类,而是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不仅要适应生产一线新技术应用的需要,而且必须充分考虑国家急需的艰苦行业的专业布局,其关键性的作用是引导学校及时预测人才需求,适时调整专业结构,提供适合产业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的、以实践应用性为特征的职业教育模式。作为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民办高校教师应该明确地意识到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实际,熟悉与所在专业对应的产业情况、产品情况及生产情况。基础课教师应了解所讲课程的基本理论在本专业的体现与应用,能联系产业实际进行授课;民办高校的专业课教师应熟悉本专业常用的典型产品或相关产品的结构原理、基本特性、生产流程,熟悉相关的主要生产设施,掌握应有的操作技能并达到中级工以上的操作水平;实训教师则应懂得生产过程、操作技术、工艺规程等,并能够顶岗进行实际操作。为适应高新技术应用及产业升级的需要,专业课和实训课教师要定期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相应的工程技术和实践操作训练。

(三)社会发展的维度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无法脱离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制约着社会文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当前及未来较长时期内,我国的经济社会将会呈现以下情况:工业化过程,已进入重化阶段;全球化形成的全球经济分工使中国真正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科教兴国,把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普及化;学习型社会及终身学习理念的树立。上述六个方面是中国社会变动的客观趋势,也是市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强劲的根本原因。社会变动的大背景以及政府的规划、政策和定位,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客观上和政策上的空间。

纵观20多年来民办高校的发展轨迹,在教育部相关政策的导向下,大多数民办高校都以高等职业教育为办学特色,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应有的作用地位。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之一,民办高校的教师只有具备对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敏感性,才能将切身感受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的日常实践中。社会的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密切相关,与民办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密切相关。

(四)个人发展的维度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不仅是一种认知过程,而且是在认识变化的同时还包括情感、价值、需要等多方面变化的过程。经常在无意识情况下指导教师专业行为的是教师内在的“格式塔”。“格式塔”是指作为先前生活经验结果的个人需要、忧虑、价值、意义、偏好、情感等的集合体[3]。因此,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一种理性化的认识过程,并非教师只要掌握成功教学的知识就是专业发展,实际上教学场景中与认知过程相伴随的较少理性化、认知化的信息加工方式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同样重要。高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非认知因素对其教学行为的影响比认知因素更大,对于初任教师来说,尤其如此。有关对初任教师的研究发现,在他们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会遭到“现实的冲击”。所谓“现实的冲击”,一般指在入职之前所形成的教学理想在严峻、残酷的日常课堂生活现实面前的彻底破灭。他们为了减轻应对复杂教学实践问题、价值冲突等产生的“教育学痛苦”,只有依赖“个人试误”,而在入职前所形成的许多教育观念被实践经验一扫而光。在高校教师以后的专业生活中,也往往是主动调整自己适应所在学校的观念、价值和例行做法,而不仅仅是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或教育学知识。由此可见,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带有明显的个体性特征,它不仅是一个把现成的某种教育知识或教育理念学会之后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简单过程,而且蕴含了教师将一般理论个性化和与个人的情感、知识、观念、价值、应用场景相融合的过程。

高校教师的自主发展是实现专业发展的根本途径。首先,构建优质教学是高校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基础。高校教学的每一个专业领域都具有独特的专业知识和结构体系,对高校教师的专业知识有着严格的要求,即高校教师的知识必须是专门、系统、规范且体现学科发展前沿的。高校教师在课堂上要把自己科研成果研究的心路历程传授给学生。教师要把教学作为重要的成长环境,在构建优质教学中完成知识结构的优化,形成以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为背景、以精深的学科知识为主干、以相关学科知识为必要补充、以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为基础知识边界的复合性的主体知识结构。[4]其次,科学研究是高校教师自主发展的核心。高校教师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自主选择课题,持之以恒地探索其本质问题,尝试发现教师本学科的理论和规律。科学研究可以促使教师更加自觉、主动地去思考实践中的诸多新问题,更加广泛地获取新知识,更加积极地探索解决之道。所以说科学研究是教学的灵魂,是对教学的升华。第三,促进学生发展是高校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目标。只有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才能保证学生培养的高质量。高校教师要有帮助学生学会认识、把握和发展内心世界的专业本领,能够引导学生自我规划并设计未来的职业生涯,以培育大学生自主发展为根本使命。当然,对于民办高校的学生而言,促进学生发展还需要教师在认真分析学情的前提下,开展有效的教学。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修订:《国际教育标准分类》。

[2]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大学(学术版),2013年第4期.

[3] 周海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与规律[J].学术探索,2014,(11):153-154.

[4] [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M].徐辉,陈晓菲,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