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十三章万朵小浪花汇成钱塘潮 

第十三章万朵小浪花汇成钱塘潮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承五年前浙江第八届全国残运会“万朵小浪花”理念,G20峰会会场志愿者也有一个芳名——“小青荷”。这是第八届全国残运会万余名志愿者的工作表。朵朵小浪花汇集成激情澎湃的钱塘潮。特别是成为一名残运会志愿者,这不仅是献一份爱,更是一种社会责任。不同于其他高校,参与本届残运会盲人门球比赛志愿服务的172名浙江电大“小浪花”分别来自杭州电大、浙江电大余杭分校和省电大直属学院等3家单位。

时间:2011年

地点:浙江

事件:第八届全国残运会

传承五年前浙江第八届全国残运会“万朵小浪花”(志愿者昵称)理念,G20峰会会场志愿者也有一个芳名——“小青荷”。

“小青荷”轻盈登场,绚丽绽放西子湖,成为G20的中国青春名片。美丽西子湖又多了一道靓丽风景。

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讲话结束时说:“这几天,正值钱塘江大潮,‘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我同各位一样,期待着二十国集团勇做世界经济的弄潮儿。”

小浪花与小青荷,是钱塘江畔亭亭玉立、站在新起点的“弄潮儿”姐妹花。

首善杭州,西子湖畔,溯本求源,源远流长。思绪回到五年前2011年浙江第八届全国残运会是浙江省及杭州市第一次举办大型残疾人体育盛会,以其人性化专业化特色服务,开浙江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先河,让国人刮目相看。新华社评论赞誉:“荣耀与尊严属于每一个鲜活的生命。”

奉献之爱温暖心灵: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天还未亮彻就来到赛场,一直服务到晚上6点所有比赛结束。这是第八届全国残运会万余名志愿者的工作表。本届残运会共招募赛会志愿者12163名、礼仪志愿者275名,为历届全国残运会志愿者最多的一次,提供检录、赛事、迎送、场内外各项活动等19项服务,服务总时间超过75万个小时。志愿者们有个昵称“小浪花”。“小浪花”是残疾人运动员的同行者,是赛场的“灯”和“光”。朵朵小浪花汇集成激情澎湃的钱塘潮。

省委领导明确提出对志愿服务的要求:“周到细致、体贴入微的个性化志愿服务对于举办一次成功的大型赛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认真学习残疾人运动员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转化为今后学习工作、成长成才的动力。以此次赛会志愿服务工作为新的起点,推动扶残助残志愿服务工作的长效运行。”

我有幸担当浙江残运会赛会前的全部21场强化培训授课任务。浙江省委、省政府,肩负筹办工作重任的省残联、省体委和相关部厅;以及杭州、嘉兴、绍兴赛区筹委会领导、工作人员;骨干志愿者及其他重要服务项目志愿者;比赛场馆、宾馆、饭店、机场、车站、景区、商场等接待场所服务人员;安保、新闻媒体、社区工作者等4000余人分别参加了赛会前的强化培训。

印象十分深刻的是组委会主任、副省长亲自率政府办公厅及组委会工作人员听课,这在既往类似培训中绝无仅有。更为感动的是小浪花们身体力行,在志愿服务中展现的创新、智慧和大气;对生命厚重的感叹和生命互动的倾情投入。他们的志愿服务体会感言,情真意切,字字接地气——

这一瞬,我们在八届残运会的赛场上留下足迹;这一生,八残的精神将伴随我们不断成长。社会在不断变迁,但适应时代潮流和有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八残精神将会在岁月的洪流中不断充实,生生不息。(中国计量学院 孔晓霞)

中国计量大学团委在残运会之后不久,进行了八届残运会志愿服务征文大赛。

一年之后,中国计量学院干练的团委书记赵蓓茁,发来莘莘学子“残运会志愿服务感受”征文,主题词让人心动:“这一瞬,那一生。”

一生有多少个一瞬,又有多少个一瞬会让我们铭记一生。人生正是因为有苦也有甜,才能够如此绚烂多姿。希望我能一直铭记着那些美好的一瞬,一生一世。(中国计量学院 王道杰)

八残会之后,计量一直涌动着未散去的余温和热情。在计量志愿者总队,我们更是把这份感动继续传递,不只是一次服务,而是长期的助残志愿,那就是,“小橘灯”助盲服务队的诞生。让这份爱永远传递。(计量学院 石小柳)

同伴志愿者的互帮互助,观众席上小朋友的热情呐喊助威,赛场上运动员的拼劲、不气馁,都让我深深感动。直到残运会结束,我仍不舍黄龙上空每天熊熊燃烧的火炬。第八届残运会,会是我一生美好回忆,会是我宝贵的精神财富。(计量学院应届毕业生 虞孔立)

参与志愿服务的浙江高校学子也纷纷跟帖抒发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感悟——

微笑的力量,语言的力量,行动的力量,理解的力量,在这次八残会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浙江外国语学院小浪花 胡盼盼)

人长大后总是要承担一些责任,比如当志愿者。特别是成为一名残运会志愿者,这不仅是献一份爱,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没有愿不愿意,只有必须去做。(浙江财经学院盲人足球项目志愿者  俞林峰)

“我长大了也要当志愿者,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塘栖三中的陈芸同学崇拜地说道。前来观看盲人门球比赛的她,在被运动员精彩比赛吸引的同时,也被浙电大小浪花的身影深深感动。

服务本届残运会是一堂生动的人道实践体验课。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小浪花”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的同时,努力体会,用心感悟……

在盲人门球馆,要说和运动员最亲近的岗位,非贴眼贴莫属了。“小浪花”许燕就是其中一员。每次比赛前,她都要给准备上场的运动员贴上眼贴。并不是所有选手都是盲人,有些只是弱视,贴上眼贴才能保证比赛的公平进行。

“这个工作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真的好难,因为要接触对运动员来说最敏感的眼睛。”一开始许燕生怕自己的力道重会弄疼运动员,在得到运动员的肯定后,她紧张的心才算放松下来。“看到他们在赛场上拼搏奋斗,真心为他们加油!”

盲人门球比赛时,因为运动员看不见,完全依靠听力来辨别球的方向,所以观众席必须保持绝对的安静。只有当裁判员吹哨表示进球时,观众才可以鼓掌。这就需要我们的“小浪花”随时提醒他们。八天的时间里,“小浪花”纪金虹举着写有“请保持安静”的牌子坚守在这个关键岗位上。有些老人家不识字,纪金虹总是走上前耐心地和他们沟通。几天下来,有些可爱的老爷爷老奶奶都会帮我们的“小浪花”提醒其他观众了。

纪金虹也渐渐爱上了这个岗位。每当别人要替她站会岗,她都一一拒绝。“八天下来,我感觉精神一天比一天好,我都已经习惯了。”可是回到学校宿舍,她却总是累得倒头就睡的第一个。

不同于其他高校,参与本届残运会盲人门球比赛志愿服务的172名浙江电大“小浪花”分别来自杭州电大、浙江电大余杭分校和省电大直属学院等3家单位。7名党员、165名团员、1个临时党支部、3个临时团支部构成了这支志愿者队伍。他们的胸前佩戴着党徽或团徽,还有赛会志愿者的徽章。他们的脸上保持着甜美的微笑。他们服务在盲人门球场馆的各个角落,用手势、用语言、用微笑弘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践行着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学生团员的先进性。

为了让运动员走得更顺畅,机场专门开辟了绿色通道,青年文明号、工人先锋岗等特色班组成员一路为运动员服务。作为窗口部门的安检护卫部,特别增开了两个残运会运动员专用通道。为了方便与聋哑运动员沟通交流,安检工作人员特别进行过基础手语培训;在每条安检通道内都也专门为聋哑运动员和脑瘫运动员的沟通检查配备手写板。为了保护残疾运动员的隐私有些检查会在专用房间进行。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在残运会比赛期间,共圆满完成30架次残运会进出港航班的保障任务,接送残运会抵离港运动员及工作人员共51批606人次,安排生活轮椅61人次,协助运送大件托运行李(助残设备、运动器材等)126件。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名脑瘫运动员,他的手活动范围有限,但仍坚持自己将口袋内物品取出配合我们的检查。通过安全门后,艰难地把手举起:“你好”,我的心震撼了!平时,我们对每个旅客说着“您好”,但无人回应,也早已习以为常;从这位运动员口中艰难吐出的含糊不清的“你好”,和他脸上绽放的阳光微笑,让我心恸。这几分钟,也就决定了旅客对杭州,对萧山机场的印象。我收获到难得的工作经验和难忘的心灵洗礼。会把这种残运精神永远地传播下去,让阳光洒满整个心灵。

——吴海燕(安检护卫部客检一科,X光机操作员)

在绍兴残运会游泳比赛馆,我看到绍兴文理学院两位灵巧的小女生,在出口处笑眯眯地举着自己做的“点赞牌”,迎接凯旋的运动员,纸板牌上写着:“给力啊,加油!”“亲,比赛结束,要好好休息哦!”顿时被秒杀。快人快语,情真意切,爽歪歪的“90后”风格,忍俊不禁。

肩挎相机,手拿记事本,文武双全,飒爽英姿的绍兴文理学院大三学生赵雯,是场馆新闻中心志愿者。她笑着告诉我,我的任务就是传递快乐,鼓劲加油。我已经将文理学院志愿服务团队伙伴们尽收眼底。他们的乐观,他们的执着,他们与同龄残疾人兄弟姐妹的两小无猜,敞开心扉,让我觉得,这是一次青春美丽的邂逅,真好!

赵雯连续发给我几十张光鲜、阳光的绍兴游泳馆现场服务精品照片,记录了让人心动的那些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温馨瞬间。我把它用在我的讲座PPT课件中,迄今依然感动着一届又一届莘莘学子。

摘抄一篇赵雯现场报道,以飨读者。

同心·同行

钱米青是云南队随队志愿者,这位来自文理学院二年级的男生,高高壮壮、热情洋溢。休息区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陪同队员等待检录。“我们队有21位运动员、7名裁判和工作人员,”朝夕相处了六天,钱米青已经很熟悉他的队员,“我的工作就是全程陪同、服务。从早上七点开始,陪部分队员搭第一班车,因为运动员分别属于四个教练,所以出发比较分散,就需要我更加细心。到了场馆,陪运动员更衣、热身、检录。最荣耀的时刻就是推着运动员登上领奖台,我和他们一样骄傲和感动。”云南队有三位需要轮椅的运动员,钱米青服务量很大,但他扛下了责任,将服务工作做得出色。“我们队有很多帅哥运动员,经常有志愿者要求签名、合影,他们都大方接受。”他们告诉钱米青:“志愿者帮助我们很多,没有办法报答,这样算是一种感谢吧。”……这是钱米青第一次做志愿者,通过服务工作,认识了很多朋友,他觉得有收获、很值得。

夏敏是检录组志愿者,她是来自越秀外国语学院三年级的学生。“我们组有六人,分工明确,分别负责报录、检录。”把听到检录信息的运动员带到场馆入口、维持通道秩序就是她的工作。“运动员跟我们友好、亲切地打招呼,还为我们签名合影。”站在检录处、近距离感受比赛的夏敏告诉我:“第一天看比赛的时候我们都哭了,真的太感动,运动员游得很辛苦、很出色,他们都非常坚强。”“我们拼命跟老师学手语,为了能给聋哑运动员加油。”真情流露的话语,表达了我们志愿者对残疾人运动员发自内心的尊敬和喜爱。

比赛还在进行,在场馆的每个地方,都有感人的故事发生。志愿者、运动员,互帮互爱,同心同行。

浙江外国语学院2009级英语师范班的沈波,是浙江第八届全国残运会新闻中心志愿者,也是我熟悉的年轻“老”朋友了。残运会结束后不久发来邮件:

2011年9月23日,我和学院的骨干志愿者在浙大西溪校区参加了新闻中心骨干志愿者培训,聆听了赵老师的专题讲题,老师还记得吗?如今,赛事远去,我有幸被评为杰出志愿者并在校志愿者表彰大会上发了言。这会儿想把这个消息告诉老师……连接头尾的是我校266朵“小浪花”默默的付出。你知道吗?在射击馆运动员食堂的“小浪花”,他们每天最早上岗工作,他们要保证运动员顺利吃好一日三餐,可是他们却保证不了自己的休息,也保证不了准时坐上往返的班车。毕业班的“小浪花”为了不影响实习,宁愿早起2小时;在医疗分级上岗的“小浪花”虽然没有接待过一个伤员,但他们始终坚守在岗位上;决赛馆的9男4女组合,每天上岗没有轮班,但他们依然热情高涨斗志昂扬;守候在洗手间门口的“小浪花”时刻待命,随叫随到;即使是和掌声雷动的田径场仅一墙之隔,志愿者们也依然坚守岗位,潜心核对赛事信息;志工部的“小浪花”每次都要等所有赛事结束之后才能下班,翻墙回校也成了他们特殊的记忆;萍水相逢,我们的志愿者为运动员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还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不仅一对一帮扶运动员,还利用空余时间向他们介绍杭城,成了教练和运动员的小导游……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而那些无字之书和年轻时的积淀,都将陪伴我们一生。

互帮的感动,传递的快乐,有多辛苦,就有多幸福,我甚至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我们都被一种诚恳、专注、热情的力量包围。这些印记镌刻在我们的生命里,却意外成就了属于我们的“成人礼”,疼痛和兴奋之余,却是我们实实在在的成长。

回首既往,我们都用最美丽的微笑,最真情的服务,最辛勤的劳动,践行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在服务第八届残运会、逐浪青春的征程中,我校266朵“小浪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我校有能力、有责任为第八届残运会的成功举办贡献应有了力量。在赛事的带动下,志愿者这个身份成为我校越来越多年轻人在2011年的一种选择。在我校266朵“小浪花”的身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一种后残运会时代志愿者精神的恒温化。真不知道该怎么感慨我们一鼓作气走来的路,回头看的时候,我们或喜悦或心酸,或恬淡或感动。无论如何,我都想祝福我们的成长,也想感谢那些一直在背后深情注视我们的眼睛。以后的日子,让我们都淋漓尽致地去生活、让这份志愿精神和气度也一起成长成熟,让它长成一株我们生命里的参天大树!

莘莘学子,赤子情怀,钱塘江荡起壮美青春的旋律;朵朵小浪花汇成钱塘潮,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

播种青春,收获爱情。于2011年浙江第八届全国残运会期间起步的浙江大学《志青春 阳光驿站》、中国计量大学《“小橘灯”助盲》阳光助残项目,五年后分别荣获2015、2016年度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银奖。

五年过去了,那些小浪花早已涌动在生命的长河中;但生命的跃动,阳光的呼唤,必将伴随他们一生,温暖他们一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