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财经新闻策划的方法与策略

财经新闻策划的方法与策略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财经新闻策划是一种创意活动,创意无定法,因此并没有,也不应该有一成不变的方法与策略来统领财经新闻的策划。但由于财经新闻报道的宗旨的明确性规定,财经新闻策划仍有一些可作参考的要领。
财经新闻策划的方法与策略_财经新闻概论

财经新闻策划是一种创意活动,创意无定法,因此并没有,也不应该有一成不变的方法与策略来统领财经新闻的策划。但由于财经新闻报道的宗旨的明确性规定,财经新闻策划仍有一些可作参考的要领。纵观目前国内外财经新闻报道当中出现的新的动态、新的模式,财经新闻的策划也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宏观策划的方法与策略

宏观策划主要是指针对财经媒体整体形象及定位的策划,也就是对财经媒体品牌的策划。宏观策划的要旨是要体现出财经媒体的差异化特征,并围绕这种差异化特征进行形式多样的强化与展示。

(一)着眼于媒介所处的宏观与微观的环境

财经媒体是急剧扩张的媒体,媒体数量的激增为财经媒体的生存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对财经媒体整体形象与定位的策划中,对媒体所处宏观与微观环境的考量与分析是做好宏观策划的前提。任何一个媒体都处在一个长时期内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与社会环境当中,每一个媒体由于所处的具体位置不同,面临的宏观环境也有所不同,因此,要结合本媒体的实际生存环境进行有的放矢的策划。

媒介所处的宏观环境包括国家或一个地区现行的基本经济与政治制度、法律法规、民情民俗等。宏观环境也包括一个国家和地区目前的经济状况,如经济实力、产业布局、大众生活水平等。不同的宏观环境决定了财经媒体定位、规模、受众群体的组成,媒体的生产成本等要素。除了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在财经新闻策划中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微观环境指媒体自身内部从业人员的构成情况、设备及技术条件,以及本媒体在同一地区内相关媒体当中的地位等。这些因素对媒体的市场占有率、媒体的发展规模都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因此在对媒体进行整体形象与定位的策划时既不可忽略宏观环境,也不可忽略微观环境。如《21世纪经济报道》总部设在广州,能够及时掌握改革开放最前沿地区的风向标,抓住经济信息的最新脉络,同时,它又在上海、北京设分部,在中国的政治文化与经济中心占据一席之地,无疑使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处在这样一种宏观环境中,它在对自身整体形象及定位的策划中就本着权威性、引导性的原则,加以精准的操作。同时,创办于2001年的《21世纪经济报道》恰巧诞生在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大众投资与消费的热情也异常高涨,它有着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成熟与稳定的市场占有率,同时一大批富有经验的财经记者使诞生初始的《21世纪经济报道》就表现出底气十足,无论是人才支持还是南方报业在读者群中的基础,都使得该报对自己成为一张领军行列的报纸充满自信。因此《21世纪经济报道》对自己的定位是:为决策者、意见领袖精心打造的专业财经媒体,为中国政商精英决策提供最具价值的专业财经资讯。

(二)把握媒介的受众定位

一份财经媒体以什么样的风格与形象呈现在受众面前是与受众的定位分不开的,随着财经新闻专业领域的细化,受众的细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不同受众对媒体的报道深度、专业程度及风格品味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所以,如果想最大程度地获得目标受众的认可,就必须对本媒体在受众群中的定位有明确的指向,这样,才能突出媒体的特色。比如,全国三大经济类报纸之一的《中国经营报》始终将中国的商务管理阶层定位为自己的受众对象,因此,无论在报道的选题、报道的风格都力求为这一阶层服务,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资讯产品。立足经济前沿,捕捉财经资讯,挖掘商业价值,以行动践行着中国新商道建构者的历史使命。美国《华尔街日报》也是如此,它始终是美国最高端的报纸,其目标受众的平均家庭年收入是15万美金。

(三)确立最能展现媒介特点的传播形式

在明确了媒介本身的定位以及受众定位之后,接下来需要思考的就是以何种形式向受众展示媒介的定位及服务对象,也就是建立媒介的识别系统,树立媒介自身的品牌形象。即以何种形式向受众推介自己、包装自己。通常这种包装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设计的视觉效果

包括报纸的报头字体、颜色、版面设计,杂志封面设计、纸质,电视频道的背景颜色、文字、声音设计等方面。比如:《经济观察报》使用高成本的进口橙色新闻纸区别于其他的报纸,报头用黑色的宋体字标出。每周四出版,共56版。《第一财经日报》则是用蓝色字体标出,宁静悦目的蓝色是其主色调,每期32版。《21世纪经济报道》则采用了墨绿色作为报头字体的颜色,凝重的黑灰色作为其主色调,每周五和周二出版,每期24版。再如,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以深蓝色为主色调,它的各个栏目几乎也都是以深蓝色为主色调,统一视觉效果。《华尔街日报》的报道风格以严肃见长。在版面上始终采用传统的黑白灰三种配色,直到1991年才在广告部分出现过少量的色彩。报纸上绝大部分为文字报道,图片新闻很少,和以活泼著称的《今日美国》形成鲜明对照。

2.统一的口号式标语

一句话的口号式标语往往能够将媒介的内容侧重、宗旨目的提炼出来,便于受众识别。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媒介都可以锤炼概括出自己的口号式标语。如《经济观察报》在报头上方以红色底纹白色字体醒目地标注出该报的宗旨:理性、建设性。《第一财经日报》则在报头上方以小号的红色字体标出“对时代负责”的宗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每一个栏目都有自己的口号,如《经济与法》栏目的口号是:“一切皆有规则”,《经济半小时》的口号是“观经济大事”。

3.策划、组织、参与各种资讯传播与社会活动

这是媒介运用现代营销手段来树立自身品牌形象的一种方法,目的是强化自身在受众中的形象,扩大自身在受众当中的影响力。媒介既可以利用其他媒介如公共交通设施中的广告栏进行形象塑造,也可以在本媒体中进行自我宣传。同时也可以策划、组织、参与各种形式的论坛、评奖等活动,打造媒介品牌形象。如《21世纪经济报道》力争做中国商业报纸的领导者,除了保证“重大事件要在场”之外,同时也注重“重大会议要在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除了定期主办一些顶级商务会议之外,还积极参与承办或协办一些重要会议。目前已成功举办的会议有:21世纪圆桌论坛、21世纪中国医院投资论坛、西部投资论坛、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博鳌21世纪经济论坛、2004中国经济高峰会等,一些论坛已形成规模,并成为定期举办的论坛甚至成为经济界盛事。

二、中观策划的方法与策略

虽然作为整体的财经媒体在受众定位上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群体,但由于媒介内容容量比较庞大,报纸的版面众多,电视栏目纷呈,因此,每一个版面、每一个栏目的策划也非常重要,而且也要有所侧重。媒介单元的策划方法与策略大体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具体单元的节目或栏目在内容和受众上的定位

报纸的不同版面,电视频道的不同栏目,在内容与受众方面的定位都是不一样的。如《经济观察报》每期共有56版,主要有要闻版、经济版、特别报道版、市场、银行、数据、保险、证券、基金、上市公司、汽车、蓝筹地产、新闻分析、评论、文化等版面。每个版面由于内容不同,所面对的读者群也都是不尽相同的,每一类读者群的阅读需求、关注点也都是不同的,因此,对具体栏目或版面的策划就要适应不同读者群的需求。

(二)把握具体单元在整个媒介中的定位

由于财经媒介有一个大致固定的受众群,因此,无论具体单元的受众群怎样细分,也不能使媒介整体受众群有所分散,否则将影响整个媒介的定位与形象。在众多的版面与栏目中,一定有几个版面或栏目的受众群是和媒介整体的受众群保持一致的,这些版面或栏目一定是媒介中的主干版面或栏目。在对具体单元进行策划时,要找出这些对媒介起着支撑作用的重点版面或栏目,它们担负着体现媒介形象与特色的主要任务,其他的版面或栏目主要应在活跃版面或频道,增加趣味性与知识性等方面进行策划。如中国三大经济类报纸之一的《中国经营报》共有56个版面,它的读者群的定位是商务管理阶层,而它在报道方面一向以视角独特,深入报道为主见长,因此在众多的版面中,事件、要政、封面故事等版面尤其引人注目,因为能够体现该报风格与特点的重点报道大致都是出自这些版面,因此,这几个版面也就成为《中国经营报》最为倚重的单元。

(三)确立具体单元在新闻报道中的方向与重点

虽然受众为同一群体,但具体报道的角度、选题的视角也不尽相同。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角度,是做一般解释性的报道还是深度挖掘,是采用短篇幅的报道还是长篇大论,是作局部探讨还是涵盖所有相关的内容,这些都是在对具体单元在报道中的内容选择、报道方向与重点的确定等问题中需要考虑的。久负盛名的美国《华尔街日报》每天的读者大概有2000多万人,它在许多方面都值得全球的传媒人称道,其中,对每个版面的精心打磨和策划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份报纸希望在全球.销最快捷的办法,就是把中国放在头版”,这是新闻集团CEO默多克、也就是《华尔街日报》的新东家2009年10月9日在道琼斯公司北京新办公室开启仪式致辞中的点睛之语。《华尔街日报》对头版的选题、排版、报道的风格等的策划都是非常精细入微的。《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总编袁莉曾深有感触地说:“每次的头版文章不改得接近崩溃是通不过的。”但最终结果都让她无比欣慰,也使她真正理解了《华尔街日报》编辑们常说的一句话:“没有流过眼泪的头版不是好头版。”

三、微观策划的方法与策略

微观策划即经济专题或选题包括重大节日或活动报道时的策划及某一财经选题的报道策划。这是财经新闻策划所涉及的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最能体现财经新闻策划能力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决定一篇财经报道的成效。

(一)明确主题与受众

当记者有了明确的选题之后,接下来要确定的就是将围绕什么主题进行材料的搜集。无论在重大的活动或节日的报道里,还是在具体的财经新闻的报道中,选择一个集中的主题都是策划的首要任务。如中央电视台每年3月15日的“3·15”晚会,一年一度,主题集中在揭露消费中的陷阱、维护消费者权益这个方面,围绕这一主题,集中相关的素材,使该晚会始终以一种固定的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如同样是报道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一财经事件,不同的媒体在报道中的角度却是不一样的。新华社的报道是这样的:

沃尔沃集团:我们只是吉利并购案的“第三者”

新华网博鳌(海南)4月10日电(记者韩洁、周慧敏) “吉利收购沃尔沃”是迄今为止中国汽车史上最大的一笔跨国收购案。

这桩被吉利董事长李书福称为“穷小子”娶了“富小姐”的跨国婚姻,对沃尔沃集团意味着什么?沃尔沃品牌是否会受到影响?10日博鳌亚洲论坛开幕之际,记者专访了出席论坛的沃尔沃集团高级副总裁潘伟博。

“我们不是并购案的甲方乙方,吉利不持有沃尔沃集团的任何股份。”

吉利此次斥巨资接手沃尔沃轿车业务100%的股权。而事实上,这块业务早在11年前就由沃尔沃“出售”给了福特集团,只是品牌未变。

记者: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把沃尔沃比作动物园里的一只“老虎”,称这只老虎将被放出笼外,追逐新的机遇。您如何看待吉利收购沃尔沃轿车业务之举?

潘伟博:近年来全球轿车领域并购事件接连不断,此次中国汽车厂商收购瑞典汽车厂商无疑是当今汽车业的典范案例。对于沃尔沃集团来说,早在1999年,沃尔沃集团就将轿车业务出售给了福特,双方通过沃尔沃商标公司共同拥有沃尔沃的品牌使用权。此次吉利并购后,将代替福特和沃尔沃集团共享沃尔沃品牌,所以我们不是这次并购案的甲方乙方。

需要强调,现在的沃尔沃集团是世界第二大重型卡车和大型客车制造商,没有轿车业务。沃尔沃集团书面声明明确,无论是福特还是吉利,都不持有沃尔沃集团的任何股份。

记者:沃尔沃前年出现巨亏后,去年销售额再降10.6%,此次并购案能否借机走出亏损阴影?

潘伟博:福特与吉利的交易将使沃尔沃汽车在中国的销售实现快速增长,从品牌合作的角度看,将是一笔“双赢”的合作。未来沃尔沃集团和吉利的合作将仅限于对沃尔沃品牌的共同使用,今后在中国市场上赞助博鳌、沃尔沃帆船赛等品牌推广活动也将会与吉利共同开展。

沃尔沃品牌是否会被拉低?

汽车业的历史上不乏品牌收购失败的案例,例如中国国有汽车巨头上海汽车对韩国双龙的收购,四川腾中对悍马的收购。吉利13年前才造出第一辆汽车,如今却将拥有80余年历史的贵族品牌沃尔沃收购,基于两家的品牌差异,这起收购案甚至不能用“蛇吞象”来简单诠释。

记者:沃尔沃轿车素以安全、坚固闻名。但当吉利收购沃尔沃轿车业务后,一些消费者也担心,沃尔沃的品牌会因此降格,您是否也有同样的担心?

潘伟博:我并不担心。沃尔沃品牌是一个强势品牌,多年来我们一直重视这个品牌的品质、安全和环保。现在吉利从福特手中接牌,相信吉利对于沃尔沃轿车的品牌价值也有透彻的认知。

吉利要扩大沃尔沃轿车在中国的生产,对于沃尔沃品牌来说这是一个机遇,可以更好提升沃尔沃在中国的知名度,我们和吉利将通过沃尔沃商标公司来共同管理这一品牌。

记者:您认为这样的跨境合作在文化和技术的融合上是否面临挑战?

潘伟博:技术方面融合的挑战固然有,但这一问题在其他国家都存在,并非中国独有的技术融合困难。相比之下,我认为,不同企业文化带来的挑战更大于技术融合的挑战,哪怕是瑞典本国企业间的并购,也可能在文化融合上面临很大挑战。

中国能否成为沃尔沃“第二个本土市场”?

越来越多的西方汽车制造商为了卸掉其亏损汽车业务,将目光投向兴趣高涨的新兴市场。与此同时,越来越多来自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的汽车制造商通过跨境收购进入西方汽车市场。全球汽车格局将走向何方?

记者:从2008年印度塔塔集团收购豪华车捷豹和路虎、到此次吉利收购沃尔沃,是否意味着全球汽车业的重心正从欧美传统市场向新兴市场东移?

潘伟博:应该说,传统的国际三大汽车市场是以北美、欧洲和日本为重心,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蔓延使得“铁三角”的主导地位受到影响,以中国和印度为首的亚洲国家正在崛起成为第四大汽车市场,这一点从沃尔沃卡车在全球市场的销售就能体现出来,以中国、日本,印度和韩国为主的亚洲市场在沃尔沃全球市场中的份额越来越重,目前已经占到沃尔沃全球销售额的20%。

记者:吉利曾表示,将致力于拓展沃尔沃汽车在中国本土市场的销售来替代其海外市场的损失。

中国是否会成为“沃尔沃的第二个本土市场”?

潘伟博:中国市场一直是沃尔沃集团的投资重点,沃尔沃与吉利的合作有助于沃尔沃品牌在中国市场更广泛地传播。沃尔沃集团进入中国已经超过18年,目前集团旗下所有业务领域和部门均已进入中国市场,业务覆盖20多个省区市。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沃尔沃经历了销售额的大幅滑坡,但中国市场的销售成为全球亮点,这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沃尔沃期待今后加快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产品开发,更好地融入新兴市场发展。

(作者:韩洁、周慧敏,来源:新华网,2010年4月10日)

对这样一宗“蛇吞象”的并购事件,从并购前到并购成功这一过程中,各路媒体纷纷跟进,大多从吉利并购的利与弊这一角度切入,道出所有对吉利关心的人的忧心。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当新华社记者见到沃尔沃集团的高层人士时,他们选择了另外一个角度切入,即吉利收购的沃尔沃与沃尔沃集团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而这一角度只有采访沃尔沃集团的高层人士才会得到最恰当的答案。而同样几乎在同一时间发表的关于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报道却是从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幕后选取的角度。

吉利收购沃尔沃幕后:罗斯柴尔德家族布局中国

罗斯柴尔德(Rothschild)家族,曾被誉为世界上最神秘的金融家族。很多国内人士对它的接触,是从《货币战争》一书开始的。

上周日吉利成功签约收购沃尔沃后,罗斯柴尔德家族再次浮出水面。日前,本报记者从罗斯柴尔德(又译作“洛希尔”)父子(香港)有限公司了解到,在吉利200人收购团队中,在欧洲有着逾百年历史的罗斯柴尔德银行团队帮助吉利成就了中国最大一宗海外汽车业收购案。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该机构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目前在香港、上海、北京都设有办事处,在中国主要从事投资银行业务。

吉利背后的罗斯柴尔德团队

路透社日前报道称,中国最资深的女银行家之一、两名顶尖的瑞典籍汽车业内人士、一名伦敦市长的儿时伙伴,由这四人领导的罗斯柴尔德银行团队帮助吉利成就了中国最大一宗海外汽车业收购案。

路透社称,有知情人士表示,罗斯柴尔德银行(洛希尔国际投资银行)大中华区总裁俞丽萍(Jennifer Yu)和银行负责汽车业务的三巨头之一梅瑞克·考克斯帮助促成了该交易。俞丽萍帮助吉利疏通与中国政府的关系。痴迷汽车的考克斯则在复杂的知识产权问题谈判上发挥了关键作用。考克斯曾是高盛的合伙人,2002年来到罗斯柴尔德银行。

汉斯-奥诺夫·奥尔森和培尔·吉林哈默也是不得不提的人物。前者是罗斯柴尔德公司的顾问,后者是罗斯柴尔德欧洲公司的副董事长。

奥尔森曾担任沃尔沃的首席执行长和董事长,随后任职福特公司的首席营销长。一名消息人士表示,奥尔森是一个“典型的瑞典商人,克制、分析力强”,他帮助吉利与沃尔沃的员工、工会和供应商进行沟通。吉林哈默曾在沃尔沃的前母公司VolvoA B工作过23年,他还同时是汤森路透集团信托董事会主席。

吉利一方的顾问团队还包括英国富尔德律师事务所企业业务律师克里斯·鲍恩以及知识产权专家阿芙丽尔·马丁戴尔。

最值得一提的是,洛希尔国际投资银行大中华区总裁俞丽萍(Jennifer Yu)在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

(作者:佘慧萍、李恬,来源:《南方都市报》,2010年4月6日,有删节)

关于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资金来源一直是个谜,人们都想知道是谁帮助李书福完成了这一“蛇吞象”的收购,这篇报道就力求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身上找到答案,所以选取了这样一个角度来帮助人们了解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资金来源之谜。

(二)把握最佳时机

财经新闻很多是非事件性的新闻,或者是长时间进行中的财经事件。比如关于人民币升值问题,这不是一条事件性新闻,却是国内外关注的一个很重要的金融动向。又如每年一度的铁矿石价格谈判,虽然是财经事件,但由于每年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从十二月开始一直持续到下一年的三四月份,时间很长,并不是随时都有新的进展,所以虽是财经事件,但也不是随时随地都适合介入报道。何时介入报道,如何介入,怎样报道,这些是财经新闻策划时需要重点把握的环节。铁矿石价格谈判一直是国内钢铁行业及相关制造业、房地产业关注的热点,但是在前几年,很少有媒体做集中的报道。而在2009年,陆续有媒体对铁矿石价格谈判进行关注并报道,原因是在最近几年中,中国由于国内房地产、铁路建设等行业的高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铁矿石价格的涨幅成了中国有关行业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2009年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各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中国也不例外,全球铁矿石的需求量下降,于是铁矿石价格在经历了连续几年上涨的情况下,首次出现了下跌的局面。但由于2009年中国并没有接受日本新日铁公司与巴西淡水河谷达成的价格,而是与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生产企业达成了更低的价格,可并没有得到世界三大铁矿石供应商的认同,所以,2009年铁矿石价格谈判是无果而终。在2010年的铁矿石谈判即将开启之际,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就是在这样一个时机下介入了报道,一来详细梳理铁矿石谈判的历史,厘清人们的一些误解,另外为即将到来的铁矿石谈判提供舆论支持,2009年12月5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中国财经报道》适时地推出了《铁矿石价格暗战》节目,较好地把握了报道的时机,引起了广泛关注。

(三)要注意专业性与趣味性、权威性与服务性的结合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及更早的时候,财经新闻并不是面向大众的报道,大多是关于股票信息的介绍。当时最主要的财经报纸之一的《华尔街日报》的财经新闻专业性太强而且枯燥,作用类似于投资教科书。当时有一个说法,针对有人说《华尔街日报》不好看,该报有关人士反驳说:“要看好文章,去看莎士比亚好了。”可见早期的财经新闻并不适合大众阅读,更谈不上通俗性和可读性。但是现在的财经新闻不仅面向大众,而且也已走向全球化,信息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财经新闻的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经济对社会各领域的进一步渗透使得普通民众的工作、学习、生活与经济活动、经济政策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不仅作为消费者,还进而晋身于投资者行列,这些因素都使得财经新闻的受众迅速增加。因此以什么样的形式吸引受众,在注重财经新闻专业性的同时如何兼顾它的趣味性,在为受众服务的同时又如何保证向受众有效传播财经知识,这些都是财经新闻在策划过程中要着重思考的问题。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3·15晚会”,在这方面的策划就堪称典范。1991年起,中国消费者协会与中央电视台等部门联合举办“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专题晚会,至今已连续举办了20届。在中央电视台一个品牌连续保持20年的生命力,只有两个栏目,一个是“3·15晚会”,还有一个是《经济半小时》。“3·15晚会”之所以能在20年中始终在观众当中保持很强的吸引力,是因为它把握了群众生活的改善、消费领域越来越宽、消费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样一个现实,并且在晚会的策划方面把消费领域中的陷阱与大众的消费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并在趣味性、知识性、服务性与专业性方面完美结合。晚会每年都有一个响亮的主题,这些主题的确立都是根据过去的一年在消费生活当中最主要的问题领域,并随着消费方式、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每年更换一个主题。2010年的主题是新规则、新动力。深入揭露行业的潜规则,存在的问题找出来。使专业性与服务性很好地结合。在对晚会的策划中,晚会的主创人员不断创新,以求在形式与内容上增加晚会的趣味性。如:2010年的晚会现场的布置背景采用了一个方盒子作为背景,暗示着规则的规矩性。在合作的形式上,有许多的网络媒体等新媒体加进来,提升了互动便捷性,在形式上独具特色。在内容上更是首次推出了“十大行业消费满意度大调查”。这是“3·15晚会”20年来首次面向全国消费者进行的全方位消费大调查。每年晚会前,晚会剧组都会向社会公开寻找知情人和有关线索。2010年2月,“3·15晚会”剧组陆续发布了一系列“3·15征集令”,从家电、汽车、电视购物、网络购物等投诉热点入手,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晚会意见和线索,这些都在趣味性与服务性方面吸引了观众与消费者。另外,每年的晚会都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权威部门参与,每年“3·15晚会”以前都有政府的权威发布,还有北京12315热线在现场接受全国消费者投诉,还有每年会评选“3·15”的权威人物。这些增强了晚会的权威性,同时也使晚会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本章小结

1.财经新闻策划是指新闻报道的主体遵循事物发展和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结合本媒体的实际,围绕一定的目标,从经济学的视角,对现有的财经新闻线索和新闻资源进行有创意的设计,以求最佳传播效果。

2.财经新闻策划分为三个大的类别:宏观策划、中观策划和微观策划。

3.财经新闻策划应遵循的原则有真实性原则、专业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实效性原则。

4.宏观策划的方法与策略:着眼于媒介所处的宏观与微观的环境、把握媒介的受众定位、确立最能展现媒介特点的传播形式。

5.媒介单元的策划方法与策略:把握具体单元的节目或栏目在内容和受众上的定位、把握具体单元在整个媒介中的定位、确立具体单元在新闻报道中的方向与重点。

6.经济专题或选题的策划方法与策略:明确主题与受众、把握最佳时机、要注意专业性与趣味性、权威性与服务性的结合。

思考题

1.财经新闻策划的内涵是什么?

2.财经新闻策划的原则性有哪些?如何理解这些原则性的含义?

3.举例说明在各类财经新闻策划中应采取何种方法与策略。

4.财经新闻策划与其他类型新闻策划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5.分析一两篇财经新闻策划的方法与策略。

【注释】

[1]沈颢主编:《财经新闻二十一讲》,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第102页。

[2]肖鲁仁:《经济新闻采写导论》,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