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上河姆渡的远古背影

海上河姆渡的远古背影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镇。他们用锄头随意拨弄着的红烧陶片、稀奇古怪的石器及兽骨、蛤蜊壳,竟然是那个河姆渡文化的海上延续,竟然是舟山群岛文明史的开篇!据专家鉴定,具有良渚、河姆渡基本文物特征。人们惊呼:这是尘封了6000年的舟山先辈的集居之地,这是我国唯一的海上河姆渡文化遗址!马岙变成了“海岛文物之乡”“海洋文化的发祥地”,被列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舟山的轴心文化离不开一个实在的远古背影,那就是海上河姆渡。

河姆渡文化的发现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新石器时代研究史上的突破性成果之一,被推选为“20世纪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镇。

河姆渡遗址的挖掘始于1973年夏天,河姆渡村社员在“农业学大寨”“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发现了这个遗址,随后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浙江省博物馆进行了调查和试掘。《考古学报》1978年第1期刊发了《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

海上河姆渡文化则发现于河姆渡遗址发掘6年之后,位于舟山岛西北部的马岙镇,这里三面青山环抱,一面临海,形成盆状海积平原地形,自南向北倾斜入海,而卧佛山脚的这片盆地内,曾密布着99个高低大小不一、高出地面数米的神秘土墩,静静地淹没在萋萋的荒草之中,犹如躺在历史的典籍里,寂寞几千年。

1979年,几个农民在唐家墩上烧窑挖土时,不经意翻弄出一部6000年前的实物史册。他们用锄头随意拨弄着的红烧陶片、稀奇古怪的石器及兽骨、蛤蜊壳,竟然是那个河姆渡文化的海上延续,竟然是舟山群岛文明史的开篇!

翻开《考古》1983年第1期的王明达、王和平撰写的《浙江定海县唐家墩新石器时代遗址》,里面记载着20年前的往事:

唐家墩遗址位于舟山本岛的北部——定海县马岙公社安家大队,东临西码头,西靠小沙公社,南接近中峰山,北距海3.25千米,遗址面积4000平方米左右,墩台高出地面1.3~1.6米。该遗址因烧窑取土被发现。1979年9月,浙江省文物考古所和舟山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对该遗址做了试掘。

在10平方米的试掘范围内,出土了鼎、釜、盘、陶、石锛、石簇、纺轮、镰、刀、矛等陶器,铁器和铜器文物,还有号称“中华第一犁”的石犁。据专家鉴定,具有良渚、河姆渡基本文物特征。土墩中出土的陶罐上有6000年前的稻谷痕迹,经专家研究认定,是古越“稻羹文化”东渡日本的实证。

马岙博物馆之有肩石斧

人们惊呼:这是尘封了6000年的舟山先辈的集居之地,这是我国唯一的海上河姆渡文化遗址!一件件器物,一处处遗存,使得6000年前海岛先民们的生活化作了“海岛第一村”马岙的历史背景。马岙变成了“海岛文物之乡”“海洋文化的发祥地”,被列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全省第一家乡镇级博物馆 马岙博物馆也建起来了,里面珍藏着考古出土的众多文物,展示着6000年前海岛先民的生活和历史。

马岙,一个浅海湾,潮来时一片汪洋,潮去时一片滩涂。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在那里建造土墩,像一座座人工小岛散布在滩涂上,既可以捕获丰富的贝类和海鱼,又可以避开山上的猛兽和海边的浪潮。

据此,学者和文人们做出了大胆的推断和合理的猜想:舟山的先人是从大陆驾着独木舟跨海迁徙而来的。然而,随着东海平原概念的日益普及,我们可以想象,在更早一些的时候,舟山作为大陆的一部分,原本就生活着无数的先民。无论海进海退,他们都可以在地势较高的地方生存和繁衍。

考古专家们就在《考古》1983年的同一期上刊布《舟山群岛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王和平、陈金生):“近几年来,随着兴修水利,搞农田基本建设和其他大量取土工程的进行,在定海、岱山、嵊泗三县陆续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和遗物。”

舟山群岛顿时古风盎然,古韵悠然,古史巍然。

定海白泉遗址出土遗物:陶器、石器、红烧土、木桩和兽骨等,鸟形盏、多角敞口釜、敞口釜、细把豆、器把、牛鼻式器耳、鼎足、有段石锛、猪鼻形支座、象鼻形支座、石斧、石纺轮……

岱山孙家山遗址出土陶器:鼎、鼎足、支座、式豆、簋、盆、器盖、罐。

金塘、岱山北畚斗、大舜庙后墩、嵊泗黄家台等地,都发现有新石器时期舟山先民活动的遗迹,但像马岙这样集中,具有如此规模的仅此一处。

作家孙和军在《人文马岙赋》里盛赞道:

吁戏!岛乡土墩九十九,积星霜以衍长庚;海邦河姆五千五,继薪火而传慧灯。尧骨舜耜,栽稻谷播传扶桑而廪丰;夏锛商陶,炙石壤媲美良渚乃名惊。猎鱼鲸于网罾,逐鹿豕在林枞。岁月诉说茹毛饮血,旦暮演绎火种刀耕。故海岛村落,中国第一孰荣斯膺?唯马岙地标,舟山无二咸赞其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