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对间接翻译史料的鉴辨

加强对间接翻译史料的鉴辨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批判的意识与怀疑的态度对翻译史研究极其有益。因此,翻译史研究者在利用间接翻译史料的时候,必须常怀批判意识,不能偏听偏信。研究者要带着怀疑精神,对任何间接翻译史料都不轻信、不盲从,而是应当如杜维运所说的那样,做到“考而后信”。其次,多方证实或证伪是必要的程序。傅斯年指出,间接史料的错误疏漏有赖于“可靠的材料”的更正与补遗。

首先,批判的意识与怀疑的态度对翻译史研究极其有益。傅斯年指出:“间接材料因转手的缘故容易被人更改或加减。”[33]正是因为间接史料的准确性与可信度比不上直接史料,所以兰克才提出要“对资料持批判态度”。[34]间接翻译史料还经常为人们所增删更改,存在着种种疏漏错误之处。因此,翻译史研究者在利用间接翻译史料的时候,必须常怀批判意识,不能偏听偏信。研究者要带着怀疑精神,对任何间接翻译史料都不轻信、不盲从,而是应当如杜维运所说的那样,做到“考而后信”。[35]

试以《中国20世纪外国文学翻译史》为例。该书在外国文学中译史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是一本内容丰富、极有助益的间接翻译史料大全。但是,该书所论存在不少颇可商榷之处。比如,该书称穆敬熙(即穆木天)翻译的王尔德童话《自私的巨人》发表在1920年“12月25日《新潮》第3卷第1号”上。[36]但查阅原刊可以发现,《新潮》第3卷第l号其实出版于“民国十年十月一日”(即1921年10月1日)。因此,研究者在利用该书时不能不对其加以鉴辨。

其次,多方证实或证伪是必要的程序。傅斯年指出,间接史料的错误疏漏有赖于“可靠的材料”的更正与补遗。[37]一般情况下,“可靠的材料”当然是指准确性与可信度最高的直接史料。但是,有时候,研究者无法搜集到足够的、必需的直接史料,就只能以其他间接史料作为旁证,来进行证实或证伪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