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面对不如意的成绩

面对不如意的成绩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进入高中,前面有“高考”这面大旗在飘扬,身后有家长、教师的殷殷期望,考试成绩成为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主要筹码,每个学生都感觉到沉重的考试压力。所以,只要能完成现在的学业,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是不成问题的。而不能正确面对考试成绩的同学往往把考试当成了对自己能力的检验,认为考不好就是学不好,认为是自己“笨”。

从步入校门开始学习生涯起,就必然要经历大大小小的考试。随着学习程度的加深,考试的次数在增多,难度也在逐步加大。进入高中,前面有“高考”这面大旗在飘扬,身后有家长、教师的殷殷期望,考试成绩成为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主要筹码,每个学生都感觉到沉重的考试压力。“考试,让我欢喜让我忧”是所有学生心中的真实写照。

面对不如意的考试成绩,有些学生认为是自己能力不行,进而否定自己,认为即便自己能取得好成绩也是偶然的,是“蒙”对的;有些学生认为是考题出得太偏,自己不适应;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太笨,所有的考试都考不好;有的学生则认为考试是阶段性检查,这次考得不好,下次努力,没什么大不了的。否定自己的学生普遍的还会担心教师、家长、同学对自己的评价,觉得在他们面前抬不起头,很自卑。自尊心很强的学生会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觉得辜负了教师和家长的期望,背负着更沉重的心理压力

一、 正确认识考试的性质

单元测验、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都是阶段性测验,它们能够让学生对自己一个学习阶段进行总结,是学生某一阶段学习效果的反馈;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其目的是在考卷中体现出学生分析及解决某一类问题的能力,这个能力与高一级学校的学习要求一致。所以,只要能完成现在的学业,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是不成问题的。由此,正确对待平时考试,逐步提高综合能力,在重要考试中才能发挥出真实水平。

考试是一种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测量。对教师来讲,其一,考试可以衡量其教学效果;其二,通过考试,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对学生来讲,考试是一种反馈,通过考试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查缺补漏。而不能正确面对考试成绩的同学往往把考试当成了对自己能力的检验,认为考不好就是学不好,认为是自己“笨”。

二、 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水平

要认清自己的学习水平。对自己的学习水平评价过高或过低都不能使我们对考试成绩有正确的认识。在考前认真复习的时候,先进行一个简单的自我分析,在心中对自己的成绩进行一个“切合实际”的预期。成绩出来后,比对预期,分析自己的失误在哪里、成功又在哪里。进行完考试分析后,就可以把试卷暂时搁置,不要再去想太多,全心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三、 考试分析时,正确归因

试卷是某些人针对教学大纲的要求,具体落实到题目上呈现给学生的,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所以,可能会有这样的情况:本来学得不错,但是在考试成绩中并没有体现出来。

还有一种情况: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平时自己做一些题“游刃有余”,偏偏在考试中由于紧张焦虑,没能发挥出自己的全部水平,致使成绩并不理想

以上情况与一种心理现象有关,那就是“归因”。下面就让我们来谈谈归因的问题吧。

归因,简单地说就是分析自己的行为而给出的原因。在对待考试成绩的问题上,归因就是在成绩出来后对这一成绩进行的解释。原因从主、客观及可控制、不可控制两个维度划分出四种归因类型。

(1) 客观、可控性因素的归因。

这种归因类型是把考试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外在的力量,这种力量是可以控制并改变的。比如,出题的教师不了解学生的情况、题目出得偏离大纲、最近家里的环境暂时不适合学习等。

(2) 客观、不可控性因素的归因。

这种归因类型也是把考试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外在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不可以控制并改变的。比如,环境、天气等人力不可抗拒的力量。较常见的把考试失利归结为突然患病、环境太吵、气温较低或较高不利于正常水平的发挥。

(3) 主观、可控性因素的归因。

这种归因类型是把考试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的原因,这种原因是可以控制并改变的。比如,自己的努力程度等。这种归因类型把考试失利认为是自己这一阶段没有努力学习或是没有认真复习等。

(4) 主观、不可控性因素的归因。

这种归因类型也是把考试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的原因,这种原因是不可以控制并改变的。比如,自己的能力水平,这种能力水平是天生的,后天努力并不能改变。这种归因型认为考试失利是由于自己天生不是学习的料,怎么学也学不好,是自己太笨等。这种归因类型往往使学生自暴自弃,对学习失去信心。

生活中常常会碰到需要自我反省的事情,在面对不如意的情况时,学会用正确的态度去解释结果。愿同学们能够在不断的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迎来最终的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