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关学习的基本理论

有关学习的基本理论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新观念对原有观念影响的大小,下位学习分为派生类属和相关类属两种形式。这种通过小步子反馈来帮助学习者形成新行为的方法就是塑造。程序教学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并以此设计了教学机器。程序教学的基本做法是把教材内容细分成若干小单元,并按照逻辑关系顺序排列起来,构成由易到难的若干层次或小步子,让学生循序渐进,依次进行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主要是通过接受而发生的,而不是通过发现而发生的。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材料应该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的、完整的。这样一来,学生接受的是最有用的材料。接受学习未必就是机械的,它可以而且也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有意义学习活动多偏重于接受学习,这是有原因的:首先,由于发现学习费时太多,一般不宜作为获取大量信息的手段。其次,在一定的学习情境里,学生必须用言语来处理各种复杂的、抽象的命题。这就使得他必须先拥有众多的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学习,而获得这些概念的最有效率的途径就是接受教师的“灌输”。

学生能否习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

一、 学生同化学习模式

(一) 下位学习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按照新观念对原有观念影响的大小,下位学习分为派生类属和相关类属两种形式。

派生类属,即新学习内容仅仅是学生已有的、包容面较广的命题的一个例证,或是能从已有命题中直接派生出来的。例如,知道了“长方形的四个顶角都是直角”,而正方形是长方形的一个特例,那就很容易理解“正方形的四个顶角都是直角”。

相关类属,即新内容的纳入可以扩展、修饰或限定学生已有的概念、命题,并使其精确化。例如,学生学习“杠杆”这个知识点,知道了杠杆的力臂原理,而后学习滑轮,知道定滑轮实质上是一种等臂杠杆,这就把“定滑轮”同化到了“杠杆”这个知识点之下。学生对杠杆的理解也会有一定变化:杠杆并不一定是一根细长的棒子,它也可以是一个轮子。

(二) 上位学习

上位学习,又称“总结关系”,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例如,学生在熟悉了“胡萝卜”“豌豆”“菠菜”等这类下位概念后,再学习“蔬菜”这一上位概念。

(三) 组合学习

当学习的新概念或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这种只能凭借组合关系来理解意义的学习就是组合学习。如质量和能量、需求与价格,再比如凭借关于水流的知识来理解电流等。

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个性化、独特性经验,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这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学习者可以在一个学习社群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充分沟通,从而形成对问题的丰富的、多角度的理解。

二、 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良好发展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因此,教师首先应明确所要建构的学生认知结构包含哪些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来帮助学生获得、转化和评价知识,使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书本的死知识变为学生的活知识。因此,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教师必须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加深对教材结构的理解。

(2) 应根据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征和材料性质,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

(3) 要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以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多用正强化的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用不予强化的方法来消除消极行为。教师应慎重地对待惩罚,因为惩罚只能让学生明白什么不能做,但并不能让学生知道什么能做和应该怎么做。

强化本身并不能对个体的反应产生任何强化作用,而只是关于行为结果的信息。基于这些信息(知识),学习者可以形成对行为结果的预期,引发行为动机。如果一种行为得到了强化,这就是在告诉学习者他的行为是对的,是可以带来奖励的,那以后他就还会这样做。人会从自己的活动中获得经验。活动结果是人类学习的重要信息来源。

三、 新行为的塑造

当期望学习者习得的行为不是单一的反应,而是多个反应组合而成的复杂行为时,我们不能等到学习者完全表现出了这一行为之后再给予强化,而需要把目标行为分解,分成一个个的逐渐趋向目标的小步子,在学习者每表现出一种趋近目标行为的小反应之后就给予强化,逐步提高要求,直到把多个反应连贯成一种复杂的行为。这种通过小步子反馈来帮助学习者形成新行为的方法就是塑造。行为塑造有以下两种具体方法。

1.链式塑造

链式塑造是将任务分成许多小步子,学生每完成一步都予以强化。

步骤分为:终点行为,起点行为,步调划分,即时反馈。

2.逆向链式塑造

所谓逆向链式塑造就是“倒序”地习得复杂的行为。

四、 程序教学

程序教学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并以此设计了教学机器。程序教学的基本做法是把教材内容细分成若干小单元,并按照逻辑关系顺序排列起来,构成由易到难的若干层次或小步子,让学生循序渐进,依次进行学习。教师要在学生每回答一个问题后立即反馈,出示正确答案。这是一种个别化的学习方式。它适合那些能力高且个性独立的学生。它基本上是一种自学程序,缺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