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主动进行职业体检

主动进行职业体检

时间:2023-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为员工提供职业体检是其应尽的义务,而企业员工主动接受职业健康检查,不仅有利于保护劳动者自身健康,也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相关权益。对从东湖村务工返乡的89名贵州籍农民工进行身体检查,其中46人确诊患矽肺病。未开展在岗期间定期职业健康体检是发生重度职业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岗期间定期对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及早发现病损,早期调离有害岗位,及时治疗,是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

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就是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及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即与职业有关的疾病。有些企业的员工可能会在工作中接触到粉尘、化学化工用品等有毒有害物质,或者由于长期的职业习惯造成的身体伤害,如颈椎病、鼠标手等,这些因素都容易造成职业病。大多数职业病是不可治愈的,但是是可以预防的。职业体检就是预防职业病的最好措施,它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后的健康检查、应急健康检查工作。企业为员工提供职业体检是其应尽的义务,而企业员工主动接受职业健康检查,不仅有利于保护劳动者自身健康,也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相关权益。

2003年,数十名在福建省仙游县务工的农民被发现患有严重的职业病。经调查,仙游县东湖村有63户石英粉(砂)加工作坊,这些作坊加工设备简陋、工艺落后,除2户是手工湿式作业外,其他61户均为干式生产。加工作业场所不具备基本的通风防尘设施,出料、筛粉、包装过程中扬尘严重;个人粉尘防护用品质量不合格,无法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除经业主进行简单口头交代外,务工人员没有经过任何职业卫生培训。调查组对其中4个作业场所的抽样测试结果表明,除1个湿式作业场所外,3个干式作业场所的9个采样点中有8个粉尘浓度严重超标,最高超标361倍,且60%的粉尘为极易吸入细微粉尘颗粒,10个沉降尘标本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均超过70%。吸入此类粉尘对人体危害极大。据对18个曾在东湖村务工的贵州籍农民工死亡案例进行调查,其中9人被确诊为矽肺病患者,1人为典型矽肺并发症状。对从东湖村务工返乡的89名贵州籍农民工进行身体检查,其中46人确诊患矽肺病。对东湖村现有的201名外来农民工进行身体检查,发现14人患矽肺病。

调查中还发现,仙游县东湖村石英加工作坊属严重违法违规经营,63户加工作坊都是无名称、无工商登记、无职工健康档案的非法生产经营实体。石英加工场所存在安全隐患,作业现场电源线头和闸刀裸露,电动传送皮带没有安装防护罩。劳动用工管理极不规范,所有加工作坊都没有用工记录,更没有与外来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

这些外来的农民工由于缺乏法律常识和文化知识,在违法违规经营的加工作坊里工作,不仅容易造成安全生产事故,而且由于长期身处有毒有害物质的环境中,已经对自身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伤害。不用说用人单位没有主动为他们进行体检,就连员工本身都没有进行职业体检的意识。因此,员工首先应该要进行职业体检的意识,并了解我国的《职业病防治法》。该法明确规定了健康检查的机构、健康检查的具体项目、用人企业应履行的法律责任,这是规范职业健康检查、保护劳动者健康最好的保障。

《职业病防治法》还明确规定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基本管理原则是“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对职业病的前期预防,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职业病的诊断管理,对职业病病人的治疗与保障等做出了具体规定。我国目前职业病防治的形势还非常严峻,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因此,做好职业体检仍是一项严峻的工作。

一、职业病的体检

职业病的体检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上岗前健康检查,又称为就业前检查,即对员工上岗前所进行的身体健康状况检查。通过就业前检查,可以排除职业禁忌症。所谓职业禁忌,是指由于劳动者的某些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在从事某职业或者接触某职业病危害因素时,可能出现比其他人更易于遭受的职业病危害而患职业病,或者职业病危害可能导致原有疾病病情加重,再或者是在工作过程中可能诱发某些疾病而威胁到生命健康。排除职业禁忌症患者,可以有效防止患有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从事不适合他的工种和作业,减少或消除该种职业危害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防止职业病发生。

第二类是在岗期间健康检查,又称为定期检查,是对在岗的职工所做的定期健康检查。通过定期检查,可提早发现健康隐患,判断该名员工是否适合继续从事该工种作业,能够及早处理,减轻职业病对员工的危害,减少用人单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担。

第三类是离岗时健康检查,即工人在调离或脱离现职业、有害岗位时进行的健康检查。主要是对劳动者的整体身体健康状况进行一次评估,为了判断劳动者在工作期间是否患上了职业病,有助于明确健康损害责任,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减少社会负担。

第四类是应急健康检查,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所需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未开展在岗期间定期职业健康体检是发生重度职业病的主要原因。目前,大多数职业病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特别是重度职业病患者往往难以完全痊愈,易造成伤残。因此,在岗期间定期对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及早发现病损,早期调离有害岗位,及时治疗,是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当要离开有害作业岗位时,也有必要进行一次体检。对劳动者来说,能及时发现是否有职业病,对用人单位来说,则是证明未对劳动者健康造成损害的证据。

二、职业病的预防

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应遵守职业卫生(预防医学)“三级预防”的原则,开展综合治理。一级预防是从根本上使劳动者不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指对新建项目职业危害的控制;对现在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要进行改善,减少危害和污染,使之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二级预防即早期发现职业危害特点和职业病症。对职业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实行健康监护,早期发现、早期鉴别、早期诊断;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场所经常进行检查、检测,使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符合国家标准。三级预防即对已经患职业病的员工,应尽快做出正确诊断。对确诊者,要保障病人享受职业病有关待遇,及时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对不能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人,应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处理。

根据职业危害,对于职业病的预防可以分为防尘措施,毒物控制措施,噪声的控制措施,振动的危害预防,射频、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防护,中暑的预防措施。

1.防尘措施

根据我国多年的防尘经验,总结出“革、水、风、密、护、管、查、教”八字综合防尘措施经验,革即改革工艺和技术革新,这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水即湿式作业,可防止粉尘飞扬,降低环境粉尘浓度;风即加强通风,在密闭、半密闭发尘源的基础上,采用局部抽出式机械通风,将工作面含尘空气抽出,并同时采用局部送入式机械通风,将新鲜空气送入工作面;密即将发尘源密闭,对产生粉尘的设备尽可能用罩密闭,并与排风结合,经除尘处理后再排入大气;护即个人防护措施;管即加强规章制度和通风除尘设备的维修、保养管理,杜绝违章作业和跑、冒、滴、漏现象;查即定期检查、检测作业环境空气中粉尘浓度,对经常的接触者要定期健康检查;教即加强宣传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

2.毒物的控制措施

(1)操作控制

操作控制主要是消除或降低工作场所的危害,防止工作人员在正常作业时受到有害物质的侵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替代、变更工艺、隔离、通风、个体防护和卫生等。

(2)个体防护

个体防护用品是阻止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屏障。用人单位必须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用品,防护用品主要有头部防护器具、呼吸防护器具、眼防护器具、身体防护用品、手足防护用品等。

(3)管理控制

管理控制是预防职业危害最重要的措施,主要有:①安全设施的“三同时”;②危害的识别、评价与控制;③张贴安全标志、标签,张贴技术说明书;④作业场所的监测;⑤教育培训和资质认定;⑥医学监护(三级预防)等措施。即要建立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措施。

3.噪声的控制措施

(1)降低声源噪声

降低声源噪声是控制噪声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通过研制或选择低噪声设备,改进生产加工工艺,提高机器设备的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使发声体不发声,或者大大降低发声体的辐射功率,这是控制噪声的根本途径。

(2)在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

由于客观原因而无法降低声源噪声时,就必须在噪声的传播途径上采取适当的措施。如采用“闹静分开”和吸声、隔声、消声、隔振等噪声控制技术等。

(3)卫生保健措施

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在上述方法无法实现、噪声仍然很强的情况下,可以对遭受噪声的个人进行防护,最简单的是佩戴个人防护用具,常用的有耳塞、耳罩、防声头盔等。采取定期健康检查、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经常检查噪声的发生情况和预防措施落实情况等。

4.振动的预防

伴有生产性振动的作业很多,其危害相当明显,振动病的发病率比较高,目前又无良好的治疗方法,一旦发病,即使立即脱离振动作业岗位,恢复也相当缓慢,甚至仍会继续发展。因此,控制生产性振动危害,预防振动的发生非常重要。振动的防护措施主要有消除或减少振动源,切断或控制振动的转换途径,以及加强个人防护措施等。

5.射频辐射的防护

(1)屏蔽。屏蔽是控制射频电磁场传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即将电磁能量限制在指定的空间范围内,阻止其传播、扩散。

(2)实行区域控制。在射频辐射造成的污染与危害较为严重的某些范围内,可以将辐射源相对集中,同时可在工作区域内种植树木等以防辐射。

(3)个人防护。对在电磁场强大区域内工作的人员,可根据情况穿防护服等。

6.电离辐射的防护

(1)封闭性防护。将放射源藏在壳内,在正常情况下不向周围环境扩散放射性物质,称为封闭型放射性工作的防护,也简称“封闭源”。

(2)开放型防护。放射源无包壳,在操作时有可能向周围环境扩散的称为开放型放射性物质,也称“开放源”。对“开放源”的防护,称为开放型防护。

7.中暑的预防措施

改进工艺,对热源采取隔离措施;通风降温,采取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制冷降温,使用中央空调等;保健措施,服用清凉与含盐饮料、藿香正气液、人丹等;医疗预防,高血压、肝肾疾病、内分泌疾病等重病患者恢复期以及体弱者,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不仅可以保护自身健康,使个体免遭职业病危害,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提高生活品质、提高生产力、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均具有推动作用。可以让劳动者了解和掌握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对劳动者实施保护的规定,掌握所从事职业的潜在危害和应实施的保护措施,提高认识防治和预防职业危害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劳动者才具备行使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职业健康工作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