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亲和力

培养亲和力

时间:2023-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是人类普遍具有的渴望与他人亲近、和谐相处的心理状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也是最主要的需求。这种亲和力,既是促使情感归依的起因,又是激发人际交往的动力,它对平衡人类心理,克服势单力薄之不足,起着很好的调节作用。

作为一个人,无论你的性格多么内向,多么喜欢独处,你不可能将自己完全封闭起来,与周围的一切断绝任何来往。你总是在不知不觉地与人们打着交道,而人们的思想、习俗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假如你一个人独居,看似不与人接触,其实不然,一会儿邻居或房东就要来收水电费、房费,你势必要与他们说上两句。你的食品、衣服、家具,也必须去商场购买,为了争取货真价实,物美价廉,还要陪上几句好话。你若没有正式单位,那必是私营,为了赚钱,你要与许多人交往;你若有单位,就要面对上下级的关系;你若两者都没有,那也得有人供养你,你要与供养人相处。总之,能够完全脱离社会、脱离群体的人是不存在的,也是无法存在的。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往往愿意喜欢与他人交往,以朋友多而自豪。这种愿意或喜欢与他人交往的本能,就是亲和力。它是人类普遍具有的渴望与他人亲近、和谐相处的心理状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也是最主要的需求。儿童依恋父母,老人眷念儿女,兄弟姐妹相帮相助,人们就是在这种相亲相偎的关系中,培养才智,增长力量,战胜困难,取得成绩,最终走完一代又一代的人生旅程。这种亲和力,既是促使情感归依的起因,又是激发人际交往的动力,它对平衡人类心理,克服势单力薄之不足,起着很好的调节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之间总要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发生着联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虽然可以解决一部分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问题,但更多时还是要依靠他人的帮助。荀子曾说过:“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之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荀子的这段话,道出了人类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团结就是力量的真理。为了求得生存,人类凭借亲和力,使自己坚强而有力地屹立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的这种求生动机,是亲和力的表现之一。

人类在向外界索取自身需要时,将会遭致自然或社会各方面的阻力,单凭个人的力量是难以抵御外界的干扰或侵害的,此时必须借助他人的助力,方能求得安全的保护。这种安全意识,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当人们没有多少财富时,希望能够获得好的职业或收益,以便生活得更好;当人们有了大笔钱财时,又希望社会各项措施到位,为自己提供财产保护。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自身的安全,财产的安全。这种对安全的需要,使人们自愿融入群体之中,希望通过集体的力量来战胜对不安全的恐惧。人的这种安全动机,是亲和力的表现之二。

人类有七情六欲,情感有喜怒哀乐,丰富的感情世界使人类产生归属动机。当人们有了喜悦与悲伤,往往急欲找人倾吐,以求得到理解与宽慰,让情感有所寄托。归属的需要,使人们自愿地亲和,融入集体之中。人的这种归属动机,是亲和力的表现之三。

总之,人类的亲和力不是单一化的,而是多重的,复杂的,上述三种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此外还有社会比较动机,自我实现动机等。人们衡量自己,常常是通过与他人的对比来实现的,这就产生了社会比较的需要。有人工作成绩突出,事业蒸蒸日上;有人经济富裕,生活档次极高,人们自然产生攀比心理。攀比心理的积极效果是:比事业,工作更加努力;比经济,生活更有追求。通过与他人的比较,衡量出自己的成就与不足,明确今后的奋斗目标。社会比较动机的实现,增强了亲和力度。人们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与才华,渴望在群体中寻觅最佳立足点,以获得他人的首肯与赞许,从而能实现自我的价值。这种自我实现动机,敦促人类发展和完善自己,向亲和群体进一步迈进。

那么,亲和力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心理学家斯坦利?沙赫特曾做过一项实验,将5名自愿者分别隔离在5间屋子里,在提供食宿的情况下,使其与外界隔绝。结果坚持时间最短的是20分钟,坚持时间最长的是8天8夜。他们都感到孤独,很难受,心理很紧张。这项实验表明,亲和倾向源于人的本能,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人类喜好合群,组织家庭,建立各种社会组织,便是极好的明证。孤独使他们恐惧,离群使他们害怕,长久的隔离,会使他们的心理状态变异,成为不正常的人。出于本能,人们相互亲近,其目的是为了生存。生存的需要,是亲和力产生的条件。

心理学家赫布的“理想水平说”认为,人类的亲和倾向是出于功利性的目的。人们通过亲和,可以达到个人的目的,对自身也是一种报偿。暂不论其他,其说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人们的亲和虽源于本能,但却是有目的的,人们通过联合,同自然界、社会作斗争,为生存创造条件。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在付出的同时,也在索取,实际上是进行着时间、金钱、劳动等方面的交换。这是社会交换的需要,是亲和动机产生的又一个原因。正是在亲和力的作用下,人类社会才不断地进步与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日益亲密与合作。

亲和力使人类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与作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与人们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密不可分。就个体而言,亲和力加速了他的社会化进程,使他从诞生之日起就浸泡在关怀、爱护的亲情之中,一点一滴地受到熏染,得到强化与培养。亲和力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减少心理障碍产生的机率。人们社交的范围越广,精神生活就越丰富,亲和力就越强,心理发展就越平衡。亲和力是培养良好个性、求取知识、获得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是建立友谊、发展友谊的坚强动力。只要亲和动机纯正,就会赢得许多朋友,就会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帆风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