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交网络依赖症

社交网络依赖症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一种是指楼房的相对孤立性造成了“对门不相识”的奇葩状况;后一种指的就是社交网络依赖症。“忙了手指,闲了嘴巴”这句话形容的就是社交网络依赖症。专家将其界定为:因为沉迷于网络社交和网络游戏而导致的焦虑、抑郁、恐惧、强迫或神经衰弱等症状都属于社交网络依赖症。不要轻易地给自己扣上一顶有心理疾病的帽子,只有长时间且严重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生活的上网才算是真正的社交网络依赖症。

人们常说,有两件事情改变了中国人的交际方式:一是住进了楼房;二是出现了网友。前一种是指楼房的相对孤立性造成了“对门不相识”的奇葩状况;后一种指的就是社交网络依赖症

“忙了手指,闲了嘴巴”这句话形容的就是社交网络依赖症。自从腾讯QQ和开心网等社交网络平台兴起之后,很多人都迷上了网络社交。甚至有人说,中国第一批打字速度超快的人就是在上网聊天时练就的,当然这多少有些夸张。

那么,究竟什么是社交网络依赖症呢?专家将其界定为:因为沉迷于网络社交和网络游戏而导致的焦虑、抑郁、恐惧、强迫或神经衰弱等症状都属于社交网络依赖症。在我们身边,有些人不论什么时候总是拿着手机,不是聊天就是刷微博,而他们就属于社交网络依赖症的患者。39健康网的调查显示,超过40%的网民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超过8小时,且近半数网民热衷于社交网站。一旦脱离网络,他们就会感到躁动不安。

网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网络,我们能够及时地了解到各种信息;闲暇时间里上上网还能打发时间、放松精神、释放压力等。只要适度把握上网的时间,它就是一种积极的消遣方式。

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很多人一旦上网就没有时间观念,控制不住自己,对网络产生了心理依赖,就像毒品上瘾一样。很多人沉迷于社交网络中的各种经营类小游戏,在这些游戏中,他们找到了自尊和乐趣,同时,自己的意志力却变得更加脆弱,直到完全失去了自控力。

Facebook是一个广为人知的社交网站,很多人注册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同时也希望能够交到更多的朋友。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心理学家伊桑·克罗斯(Ethan Kross)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他通过实验和研究证实:正是Facebook之类的网站让人们感到越来越孤独,越来越可悲。没有网络时,仅仅两天的时间那些受试者便觉得自己快要发狂了,他们宁愿互相吐槽没有网络的无聊时光,也不肯一起举办一个小型派对。网络交流正在逐渐扩大我们与现实间的距离,而这种距离感又让我们更加依赖网络生活,恶性循环就这样形成了。

那么,到底有哪些因素会导致社交网络依赖症的产生呢?

首先,是心理原因,这是最严重的一种情况。这部分患者大多有一定的心理问题,比如说自闭、缺乏安全感和成就感,或者渴望被认可等。当出现此类心理问题时,他们就会尝试着去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而虚拟的网络社交正是最符合他们要求的环境。在虚拟的网络中,谁也不知道电脑的对面是什么人,也不必背负沉重的心理包袱,他们就有了充分释放自己和满足自己的机会。

其次,是家庭原因。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莫大的影响。以前的很多父母总是忙于工作,忽略了和子女间的有效沟通,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支持和认可,就会产生心理上的缺失感。为了弥补这种缺失感,他们就只好通过其他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在网络不发达的年代互相认作兄弟姐妹;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则开始寄情于网络社交。令人欣慰的是,现在很多家庭和学校都已经开始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大大改善了这一情况。

第三,是社会环境原因。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人们在追名逐利的同时,也降低了相互之间的信任感;各种频发的社会冲突更是加剧了人们之间的隔阂。在巨大的工作、生活压力之下,人们需要一个宣泄的渠道,于是,社交网络就成了最佳的选择。不论你是发飙还是倾诉,在这个虚拟的网络平台上,都没有人知道你是谁。在宣泄过后,第二天上班时,你依旧可以做回原先的自己。

还有一个原因则是从众心理。别人都在玩,如果自己不一起玩,是不是就落伍了?会不会因此被别人疏远?类似的心理因素也导致一些人整天泡在网上,而这类人大多是因为没有主见才沉迷于网络。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治疗或者避免社交网络依赖症呢?这里我们要强调一点,并不是喜欢上网聊天就是社交网络依赖症。不要轻易地给自己扣上一顶有心理疾病的帽子,只有长时间且严重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生活的上网才算是真正的社交网络依赖症。而且对于一般的患者来说,其实很容易就能克服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