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见难如故,浅交不深谋

一见难如故,浅交不深谋

时间:2023-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第二,如果对方的“一见如故”还有后续动作,你应该与之保持一种善意的距离,保持距离的目的是在检验对方用心的真伪,以免自己受伤。不过,有些人不说“一见如故”,却直接用行动表示,这种人你也应该和他保持距离。

  当一个人和你初次见面,就热情地向你说和你“一见如故”时,这时你就要当心他背后的阴谋了。对于这样的人,你可以不必拒绝他的热情,甚至也回他一句“一见如故”。但人一定要理性,这可能纯粹是一个客套话,也有可能是一颗裹上糖衣的炮弹,他是要用温情来拉近和你的距离,好从你的身上获得某些利益。

  “一见如故”固然幸运,但有时也是“不幸”的开始。

  “一见如故”是很多初次见面的人习惯使用的一句话,意思是,虽然是初见面,可是彼此的感觉就好像已经认识很久了。当然并不排除有“一见如故”的情形发生,但这是很难用科学来解释的现象,只能说这彼此“一见如故”的人,上辈子有过约定或交往了。能碰到“一见如故”的人是人生中的一种幸运,因为彼此可以少掉“试探”这个过程,而可直接进到“交心”的层次。可是以人性丛林里的法则来看,一见如故固然是“幸运”,但有时却也是“不幸”的开始。

  在人性丛林里,人会呈现出他的多面性,在不同的时空,善与恶会因不同的刺激而以不同的面貌出现,也就是说,本性属“恶”的人在某些状况之下也会出现“善”的一面,本性属“善”的人也会因为某些状况的引动、催化而出现“恶”的作为,而何时何地出现“善”与“恶”,甚至自己也无法预测及掌握。例如,一辈子循规蹈矩的正人君子就有可能因为一时缺钱而忽然浮现恶念,这是他过去所无法想像的事,但就是发生了,连他自己都感到不解。

  如果一见如故这是一句客套话,你的热切回应不但无法对对方产生效用,自己也会为对方随之而来的冷淡而“受伤”,更有可能暴露了自己,反给有心人以可乘之机;而最有可能的是,你把对方吓跑了。如果对方真的另有所图,你的热切回应,正好自投罗网,结果也就不用多说了。

  因此,当你听到“一见如故”这句话时,你应该:

  第一,想想自己有没有因为这句话而兴奋、感动?如果有,那么就赶快浇熄、扑灭这些兴奋和感动,以免自作多情或自投罗网。

  第二,如果对方的“一见如故”还有后续动作,你应该与之保持一种善意的距离,保持距离的目的是在检验对方用心的真伪,以免自己受伤。

  第三,如果对方和你彼此都“一见如故”,这是最危险的状况,你应该立刻向后退,以免引火自焚,或因太过接近而彼此伤害,葬送有可能向正确方向发展的友情;如果“一见如故”只是对方一厢情愿,不必花心思在这上面。

  当然,双方“一见如故”,也都理智地“各取所需”,那就另当别论了。不过,有些人不说“一见如故”,却直接用行动表示,这种人你也应该和他保持距离。

  做人经典提示:

  与人交往过程中,很多别有用心的人在对你说“一见如故”时,会掺杂很多奉承、拍马的语言,目的是扰乱你的判断能力,如果你不加以防范,很可能就此失去判断能力,陷入对方为你设计好的陷阱。因此,当听到这类话语时,必须马上提高警惕,不要因为虚荣心得到了满足而坏了自己的大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