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的孩子在光华—学生家长说

我的孩子在光华—学生家长说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帮助他顺利实现目标,我们研究了国际课程和国内课程的区别,期间我们到沪上各个知名国际学校听招生讲座,并进行比较分析,最后选择了能最大程度发挥陈睿优势的A level课程。他也是努力在这样做,就算不是第一名,只要做到最好的自己,尽了最大努力,也就不会后悔遗憾。在光华剑桥的三年,陈睿还有一点重要变化是变得开朗和阳光了。

陈 睿

光华2014届毕业生

目前就读于牛津大学数学专业

三年质的变化让我们欣慰

陈睿目前就读于牛津大学数学系。回想他从小到大的学习过程,作为家长有很多感慨和想法。

陈睿初中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语学校(简称上外)。这所学校是全国重点中学,英语教学是强项,学生们初中毕业时的英语程度就相当于传统高三毕业生,并且上外数理化各科的教学程度也比一般学校高。学校并不把中考、高考当作重要目标,因为学校的生源好,尤其初中阶段女生学习占优势,她们学习很自觉,所以学校重点培养的是学生全面的能力,不靠题海战术,而是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上外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初中阶段就开始为出国做准备,不仅参加各类英语提高班,而且已经开始准备托福、雅思等语言考试。

陈睿很聪明,小学阶段就在各类奥数竞赛中获奖无数,还曾拿到全市的一等奖,初中还代表上海中学生前往日本参加数学竞赛,并取得二等奖的好成绩。但是正是因为聪明,他觉得功课很简单,所以他学习不用功、不扎实,很贪玩。并且因为上外可以直升不用参加中考,陈睿和我们家长一样在这个阶段没有掌握好阶段目标,仅仅认为学好学校功课就可以了。上外的课外辅导不多,基本上四点多就放学了,就是所谓的散养,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们的学习自觉性就显得非常重要。陈睿每天基本上是回到家就跟班级贪玩的几个男生联网玩DOTA。因为贪玩,晚上学习时心也是浮躁的,根本静不下来,因此成绩忽上忽下,只有理科能占据优势,英语和语文基本就在班级平均分上下波动,排名基本就维持在班级中等水平。看到班里那么拼的同学,我们家长心里着急也没有办法。结果陈睿自己也没有想到在直升考时出了状况,没能留在原来班级,被调整到了需要缴费的整合班。这次失败对他的自尊心打击很大,他从优等生变成了被淘汰的人,这个经历让他懂得了幸运从来不会眷顾懒惰者,幸运从来不能仅靠聪明。我们其实很高兴,他在小小年龄就跌了大跟头。挫折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方法之一,尤其是对那些没吃过什么苦头的孩子来说,这种经历十分宝贵。

在上外附中读初中期间,在同学老师耳濡目染下,陈睿一直想出国读大学,学习更先进的知识。因为有了初中的教训,我们觉得学习目标明确非常重要,不能只是应付功课,考出高分,而是要想清楚最后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帮助他顺利实现目标,我们研究了国际课程和国内课程的区别,期间我们到沪上各个知名国际学校听招生讲座,并进行比较分析,最后选择了能最大程度发挥陈睿优势的A level课程。

选择光华剑桥国际剑桥中心(简称光华剑桥)的原因有三点:

首先,是被校长雷冬冬博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以及她身上的自信和正气所吸引。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在招生讲座上,雷博士谈到,她的教学理念是要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让孩子们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型人才,这些想法很是打动我们。我们觉得高中阶段是孩子人生观世界观成熟的关键期,这个阶段遇到的老师非常重要。雷博士身上表现出来的专注教书育人师德,以及人格魅力一定会吸引好的老师。这样学校才会稳定、有效、阳光、快乐,孩子放在这个环境下一定不会错。

其次,我们研究了光华剑桥的师资力量,在其中我们看到了学校拥有很多有多年A level教学经验的老师,并且多数老师都师出名门,都是顶尖大学毕业。相信孩子们从优秀的老师们身上不仅可以学到知识,更能学到做人处事的方法。

最后,在招生讲座上我们还听到了学校会有步骤地对学生们进行职业规划指导,这些知识是上外附中这类传统国内高中所没有的。高中阶段引入职业规划教育会让孩子们去主动考虑未来,也会更加明确学习目的,是非常重要的课程。现在事后回顾,当时的判断真是对的。学校在雷博士的带领下,有越来越多的好老师不断加入,学校稳定,发展很快。在光华剑桥陈睿遇到了很多引领他前进的好老师,得到了程度较高的出国前训练,对他现在能迅速适应牛津高难度的教学有很大帮助。

因为陈睿在上外初中直升考中吃了苦头,让他懂得了勤奋的重要,明白了目标明确的重要。踏进光华剑桥,他的目标就很明确,就是英国的牛津、剑桥或者美国前30名的大学,同时申请美国名校是他给自己加的更大压力。高中三年,陈睿完全变了一个人。以前他看不起那些用功读书的女孩子,到光华剑桥后,他明白努力的重要,天分再加努力学习成绩才能稳定。由于来自上外,他的英语基础较好,全英语上课也能很快适应,因此在Pre年级他选修了A level课程中的历史。选修历史对他是个挑战,他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在历史学习上,历史这一类文科启发了他的思维,历史老师Johnson的批判性教学让他能用更宽的视野看待问题。在高二冲刺阶段,他还参加了校外的SAT考前提高班,但主要还是自己看书,自己学习,SAT的阅读量很大,因此可以说他比其他不申请美国学校的同学都要更加辛苦,但是因为目标明确,他的学习完全由被动变主动,节奏自己安排得也很好。他上高中后,我们基本没为他的学习操心。考上牛津后,很多朋友拖着他去介绍学习经验,我常常听见他对其他孩子说的话是,大部分学生学习还没有到需要拼天分的程度,换而言之,学习应该先从努力、踏实开始,不用跟别人比成绩,而是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这些话从那个因为聪明就沾沾自喜的陈睿嘴里说出来,我们家长真是欣慰,这三年他真是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也是努力在这样做,就算不是第一名,只要做到最好的自己,尽了最大努力,也就不会后悔遗憾。

在光华剑桥的三年,陈睿还有一点重要变化是变得开朗和阳光了。陈睿在初中时不仅贪玩,而且固执,常常自以为是,自以为聪明就洋洋得意,不愿听大人的意见,有点小叛逆。高中三年,在光华剑桥老师们的教导下,他走出了自以为是的偏执,慢慢变得开朗,对别人也能宽容,能站在不同的立场考虑问题,不苛求他人,心胸开阔了很多。回家来也愿意跟我们分享学校老师和同学的故事,也会就重要问题征求我们的看法和意见。经常听他讲同学,尤其是对自己有帮助的同学,我们能感受到他的包容和平和,没有埋怨,听不到他说同学的不好,这些情况让我们家长很放心,知道他在学校是快乐的,有健康的心理。记得学校在Pre和As年级曾组织过英语单词PK赛,看着他踊跃报名,积极备战,听着他分享跟年级英语最好的女生最后决赛较量的情景,在全校同学呐喊助威声中渡过一个又一个关口,最后不论胜负,这样的活动、这样的场景已经很大程度鼓舞激励了他去体会拼搏的乐趣,体会同学之间的情谊。光华剑桥就是通过这样一个又一个的活动,让不同的学生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体会到快乐。在这样的环境下,陈睿和他的同学们都积极阳光,充满了正能量。

我们有很多同龄的朋友,孩子们也差不多跟陈睿一个年龄段,大部分都上的是传统高中。这段时间接触下来发现读传统高中的孩子,被高考牵制着,进行着题海训练,孩子们似乎被压抑得很厉害。部分青春期叛逆明显,不愿意跟家长交流,负面情绪比较强。男生变得不怎么爱说话,要不然就像小愤青。并且传统高中毕业的孩子们,虽然有好几个考上了复旦、同济,但是英文程度也是远不如陈睿。这样一对比,我们更觉得选择学校很重要,在光华剑桥这样好的国际学校读书,学习没有那么枯燥,成效却很显著,并且遇到很多高水平的老师,引导孩子们变得心胸更加广阔,眼界更加远大,学会去分析,懂得去选择。

在申请大学方面,我们特别有体会的是,陈睿进牛津大学,我们家长一点也没费劲。申请学校所有的事情学校都帮着办好了。学校的老师指导孩子们分析适合自己的学校,分析适合自己的专业,学校还利用暑假进行牛津剑桥的面试训练指导,指导孩子们写申请书。并且老师们每份简历都是多次修改,直到最好。这些都是在学校的指导下完成的,我们根本没操心,不用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打听,也不用为收费高昂的留学中介纠结烦恼。因为陈睿又额外申报了美国学校,前期需要多次前往香港进行SAT考试,最后还找了留美留学中介,这些过程很辛苦,费时间、费功夫、花费也不少。与在学校指导下完成的大学申请相比,麻烦多了,从中也更加体会到学校真是为我们做了很多事情。听说光华剑桥也开始进行美国留学申请指导了,这样对学生更有利了,孩子们可以在英国、美国的名校间选择更合适自己的学校了。在美国大学申请时,陈睿的A level课程成绩也占了不少优势,收到全美排名第20的埃默里大学的提前录取通知书。最后我们放弃了美国名校,选择了更好的牛津大学,整个过程看起来同时申请美国大学似乎是浪费时间和金钱,但是我们还是觉得对学有余力的孩子来说,知识是相通的,目标高一些,孩子们收获的成果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现在陈睿在牛津读书,非常快地适应了牛津的教学和生活,和同学之间相处得也很好。牛津学习非常紧张,常常有一对一的小课交流、探讨,课程很难,他现在学习也非常努力,仍保持着学习的热情。高中三年全英文教学帮助他能很快地适应牛津高强度的教学,没有什么明显的适应期过渡期。并且高中接触了很多优秀的外籍老师,因此现在跟牛津的教授们交流起来也没有什么障碍。从这点看国际学校教育优势更加好地体现了出来。

(根据2014年12月1日电话采访陈睿母亲常泽菊女士记录整理)

徐 涵

光华2014届毕业生

目前就读于牛津大学化学系

想让儿子的人生路走得更远些

徐涵曾就读于嘉兴当地最好的高中,成绩优异的他是一班之长。如果坚持国内的高中教育,他现在也许会在浙江大学读书。

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结果已然不错了,但在我看来,儿子的人生路或许可以走得再远一些。于是在我的坚持下,徐涵在高一的下学期选择了放弃高考,来到了上海光华学院剑桥国际中心(简称光华剑桥)学习国际课程。

为什么要“坚持”让儿子放弃国内的升学之路呢?这和我自己的经历有关系。我自己是接受国内教育出来的,其中的利与弊已经看得比较透,再加上现在从事外贸工作,对国外的人和事接触较多,我觉得儿子应该走出国门看看。

徐涵小时候,我就想让儿子出国念书了,但究竟是去读高中、本科,还是研究生,都一直没有决定。在我看来,还是要具体根据孩子的情况来定,只是早晚的事情。

徐涵小时候我对他的管教一直算是比较“强势”的,在这种“强势”的管制下,徐涵一直很“乖”。直到小学三年级时,我开始对徐涵的“乖”有了一些反思。

我发现徐涵会乖到不会说“no”了,我那时候明显地感觉到,让他去做一些事情他实际上有抵触,但是却从不说“no”,也许在以前我会觉得儿子听话,说什么就做什么,但这时我开始意识到不对了,因为这样下去,孩子就会慢慢失去自己的主张,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也许他内心也有自己的想法,但却渐渐不会把它表达出来了。

从那时候起,我对自己的“强势”开始有所克制,鼓励徐涵说“no”。我会更多地让徐涵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如果不是原则性的问题,会让他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

也是从那时开始,徐涵慢慢变得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当然这样的结果也是有利有弊的,比如初中时期的徐涵就变得很叛逆。回想起那时的徐涵,我当时是有担忧的。不过叛逆期中的徐涵可能在言语上和长辈有一些争执,但最终还是能回归理性去处理一些问题。

也许因为叛逆期,徐涵在那时的精力没有全部用在学业上。学习状态忽上忽下,这使我下不了让儿子出国的决心,直到徐涵考入了嘉兴当地最好的高中。这时我才有了不一样的想法。因为我注意到,孩子虽然才高一,但已经进入了“备战高考”的状态。为了“不落后”,儿子夜里12点甚至1点才休息成了一种常态,这让我想到了以前的自己。传统的应试教育现在仍然在左右着我的孩子,这不是我想要的。我觉得让儿子重新选择一条路的时候到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才把打算送儿子出国的想法说了出来,而且我也不是“强势”地决断,而是在“家庭会议”上和徐涵一起商量。

经过一番考量,徐涵认同了我的选择,就在两年前(2012年),徐涵来到上海,参加了光华剑桥的春季招生考试。

准确地说当时招生考试已经结束,是我直接电话打到招生处,和招生处的老师说明了徐涵的情况,隔了大概半个小时吧,校长雷博士就回了电话,答应可以给徐涵安排一次测试和英语面试,当时的情况,我还记忆犹新。

徐涵很顺利地通过了考试,入学笔试和英语面试的最终结果都是“A”。比同班同学晚了两周入学,而且又是第一次接触全英文的教材,徐涵刚入学时还是有些压力的,不过通过他的努力,很快就跟上了同班同学的节奏,第二年还被选为班长。徐涵没有松懈,相反因为放弃了国内的高考,必须为进海外名校全力以赴。

不过,即使这样,徐涵在光华剑桥的学习相比国内高中还是“轻松”了不少,虽然说国内体制教育有着一些弊端,但我觉得不可否认的是,经过了国内体制教育的“打磨”,徐涵在理科方面的功底还是相当扎实的,这也让选择了数理化三门必修课程的徐涵在国际课程教育中少了很多阻力。徐涵不需要再像以前一样在题海中奋战,他能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筹划自己的未来了,我明显觉得儿子“成熟”了不少。

在选择大学专业时,我作为长辈,虽然也会给儿子一些参考,但是最终决定的还是徐涵自己。因为喜欢化学,所以最终徐涵申报了五所世界名校的化学系。牛津排在第一位,尽管最初没想过一定会进牛津,但接到面试通知的那一刻,徐涵还是暗暗下了决心的,“尽最大努力试试”。

三天三场面试,徐涵一直记得在牛津面试的点点滴滴,他说:“前两场可能还有些紧张,最后一场心态算是调整到了最好的状态,面试官的问题我都很迅速地给了反馈,看他们的表情应该还是挺满意的”。

在那次牛津面试之旅中,带徐涵参观牛津的学长,除了给徐涵介绍了牛津的一些基本情况,也和他说了在牛津的“苦楚”,“据说做实验会做到要发疯的地步”,即便这样徐涵还是决定要去牛津继续他的大学生涯,现在他也已经如愿,正在这座世界级名校继续努力。

(根据2014年12月1日电话采访徐涵父亲徐永超先生记录整理)

朱芷怡

光华2014届毕业生

目前就读于英国帝国理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女儿变得更主动自律了

在女儿要上小学的时候,很多家长想方设法让孩子挤进名校读书,我对女儿的定位就是“中上水平,不要太差就行”。

在我看来,孩子小的时候最需要的并不是多么优秀的成绩,而是对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的培养。

我觉得在一些所谓名校,小朋友会过早地进入那种激烈的竞争状态,一些天资可能不是那么拔尖儿,或者有些潜能还未被挖掘的孩子反而会“身累,心也累”。在那样的环境中,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会被慢慢挫伤。

朱芷怡的小学、初中在温州当地也都不是那种数一数二的名校,在这样的学校里,女儿一直是处在一种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尽管成绩也不是班上最好的。不过,芷怡初中快毕业的时候,我还是有些忧虑起来,在国内的高考制度下,芷怡的“快乐学习”模式还是会碰壁,因为她最终还是要走那根“独木桥”的。

按照芷怡的成绩,保送温州市第二中学没有问题,但如果真的就顺着这条路走下去,我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三年的题海战术,只为换取一张国内大学的录取通知,四年之后找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或者考研继续深造,再过几年就是结婚生子……

这样的人生会是女儿所希望的吗?还是趁年轻让她出去开开眼界?作为妈妈,我当然会帮孩子多考虑一些,也希望孩子能过得比自己更好更精彩一些,虽然这些一直埋在心底。

直到确定了女儿可以保送二中的消息后,我才第一次和女儿说起打算送她出国的事情。让我有些惊讶的是,女儿其实也早就关注了这方面的信息,从一些朋友那边了解了出国读高中的事情,觉得在外面读书(高中)其实挺好的。

但是对于出国读高中,我也有不少顾虑。高中就出去,年纪还是太小了,别说什么人情世故,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都还没搞定。我们母女俩商量一番后,最终折中了一下,先在国内读三年国际课程,大学再出国读。

因为有保送作底线,于是在中考前的那一个月,芷怡有了充裕的时间和我一起参加一些国际学校的招生说明会,在比较了多家学校后,我们来到上海参加了上海光华学院剑桥国际中心(简称光华剑桥)的招生考试。

很顺利,芷怡通过了考试,并在2011年秋季正式就读光华剑桥。那时的芷怡在同学中也不算最出挑。和我给她的定位差不多,依旧是中上的水平。

不过芷怡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一直挺高,她不会因为成绩水平的高低欣喜或者沮丧,她关注的是一些知识究竟有没有掌握。而这也就让她更加用心地去探究自己的不足,并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去弥补这些缺失的知识点。久而久之,芷怡的努力也有了很好的回报,入学时“成绩平平”的她最终被英国帝国理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世界名校录取。

看到女儿的收获,我很开心,当初我还觉得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好像太松散。因为听芷怡回家来说,相比以前的学校,在光华很自由,很多事情都是由学生自己来处理,包括学习方面。

不过没多久,我也发现了在这样的自由环境中女儿的变化,原来她是被动地学习,来到光华后,她变得更加主动、更加自律了。

(根据2014年12月2日电话采访朱芷怡母亲王乐女士记录整理)

李惠妍

光华2014届毕业生

目前就读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历史成了她可以坚持的爱好

尽管李惠妍已经顺利就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但在我眼中,她并不是一个多么出色,多么聪明的孩子,就是一个很平常的女孩儿。

惠妍小时候也做过“留守儿童”,不过时间不长,也就一年左右。而后一岁半就把惠妍从外婆家接到我们工作的城市,之后一直在我们身边生活学习。

我们当初对女儿倒没有所谓“起跑线”的概念,因此也没有让女儿去读什么早教班。孩子小的时候最关键的是家庭教育,而在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一些好的生活习惯,以及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惠妍大概两岁的时候,当别的孩子还要家长追着哄着喂饭时,她已经会乖乖地自己吃饭了,惠妍很小就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的观念。

关于知识方面的教育,我觉得这不单单是学校的事,学校和家庭都有责任。不过作为家长并不是要过早地灌输太多知识,而是让孩子始终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

对于文字的东西,惠妍还是比较敏感的,她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就指导她开始写日记、做摘录。

回顾惠妍的小学至初中,我没有感到太多的难处,她平时成绩还算不错,也常得到老师表扬,中考却考砸了。

我和她的老师都有些意外,因为按照惠妍正常的成绩进当地的重点高中是不成问题的。

惠妍不是不想读书的孩子,但一场考试的结果似乎就这样决定了孩子的未来,我和她都有些不甘心。惠妍在初二时就曾因为一本有关海外留学的书向我表示过想出国读书的愿望,经过一番考量后,我开始了对国际学校的“考察”。

我从浙江到江苏再到上海,从线上咨询到线下的招生会,从师资团队到管理理念……那段时间看了不少国际学校,为了女儿做了不少功课。了解多了,对各种性质的国际学校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最后,我比较放心地把惠妍带到了上海光华学院剑桥国际中心(简称光华剑桥),而后惠妍在光华的学习生活也确实让我很放心。

我们母女俩像朋友关系,惠妍的日记我也可以看,刚进光华剑桥时,我记得女儿曾在日记里诉过苦,觉得上全英文的课程还是挺吃力的,“又要写又要说还要记,有些没有方向的感觉”,但好的是,即便她结结巴巴地说着蹩脚的英语,但外教们都还是会耐心地听完,并用她能跟得上的语速为她一一讲解。

这其中最让惠妍难忘的是历史老师,因为词汇量的缘故,中国学生选择学习历史本身就会有较大的难度,但这位历史外教却总能尽可能地深入浅出,让她在听懂课的同时,对一些历史问题有较以前不一样的思考,也让她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惠妍A Level的主修课程除了历史外,还包括物理、数学和经济,最终她在多伦多大学选择的都是与金融相关的专业,但在大学里,惠妍仍然选修历史,并且大学期间她的历史成绩依旧是比较好的,期中考试,和其他主课一样,历史成绩也同样是“A”。也许看上去历史对于大学升学没有太多的用处,但是作为一个爱好,惠妍还是希望能够坚持把它学好。

远在加拿大的惠妍常常会通过微信和我交流,除了会定时“汇报”学习情况外,也会感叹一下自己的幸运,为自己选择留学这条路而感到幸福。

最近的惠妍除了在忙学期末的考试外,还在忙着寒假里的“工作”。惠妍告诉我,如果近期的一个面试顺利,她还将有机会成为一家金融公司的董事长助理。不出意外的话,这个寒假她就能有第一份“工作”经历,在工作中她也将学到更多。

(根据2014年12月4日电话采访李惠妍母亲何红英女士记录整理)

金 旻

光华2014届毕业生

目前就读于英国巴斯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专业

“放养”的孩子也有了目标

金旻是一个很随性的女孩,我们对她一直也是放养,从小没有给她定很高的学习目标,让她追求学习的过程就好。不过,对自己的孩子,我们对她的未来还是有打算的,自从她中考考上了我们慈溪排名第三的重点中学—慈溪育才中学后,我就想,凭金旻的成绩状况,今后要进一本是不可能的,估计最多就是二本。当时我就想,父母有能力,还是想帮助她进好一点的大学。我有朋友在新加坡,想到是不是让她到那里去上高中,今后在国外上大学,但又担心孩子年龄小,让她一个人在全新的环境里生活不太好。为了这件事,我们犹豫再三。还是金旻妈妈在杭州医院工作,信息比较多。她听说了A level课程,知道国内有A level课程学校,小孩子在学校学习,可以过语言关,学习后可以直接申请国外大学。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好的信息。我们也从网上知道上海光华学院剑桥国际中心(简称光华剑桥)正在招生。我就想一定要让金旻进这样的学校,无论怎样也要试一试,她自己也想出国。

入学考试时,金旻的数学和物理成绩及格了,就是英语考,题量很大,来不及做,得了个“D”,不及格。我们慈溪这种地方,英语教学是不能和杭州、上海的中学比的,这也是我要让金旻出来读书的原因。第一次不及格,我们又参加了考场设在杭州的第二次考试。金旻的英语笔试还可以,口语还是不及格。我找到学校领导,希望能给一次机会。这时我们很着急,慈溪育才中学的录取通知已经来了,去还是不去要尽快做出决定。当年光华剑桥是第一届招生,社会影响还不是很大,好的生源也不是很多,校长觉得金旻基础成绩好,语言还是可以补的,最后同意让她读读试试。如果按照学校现在的声誉和生源,金旻根本不可能有机会了,这也是她的运气。

但是,金旻到了学校还是那个脾性,很随意,很轻松。她是双鱼座,人很乐观,每天在梦想中,回到家里也不学习,也没有什么学习目标。高一时成绩很烂,升高二时有同学留级,金旻是升上去了,但成绩还是很差。班主任把我们喊去,再不行要让她留级。我狠狠批评了她,对她说,如果重读,仍旧进一个不怎么样的大学,就没有意思了。结果金旻也不愿意重读。金旻同一个寝室的两个女同学很努力,目标也很清楚,向着牛津剑桥。金旻和她们在一起,感到有压力了,脑子也清楚了,高二下半年开始努力,学习有了进步。她把目标定在进巴斯大学,这所大学虽然不及牛津、剑桥,但在英国也排名7到8位,也相当不错。我很高兴,她有目标了。

金旻CIE考试的数、理、化成绩获得了A、A、B,只要英语合格就能顺利进入巴斯大学。但是,英语一直是她的弱项。高一时金旻参加雅思培训,培训完应该到香港参加考试,而她不着急,说到高二下半年再考,就在她准备参加雅思考试时,在光华剑桥学习的IGCSE考试成绩也出来了,这就是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的课程考试成绩,她获得及格,有了这个成绩,就不用雅思成绩了,她高兴死了,我也很高兴。

金旻通过这个学校,通过A Level课程学习这个平台成长这么快,让我感到很欣慰。这是我们最明智的选择。事实证明我们做的这个尝试是成功的。我有好几个朋友的孩子要出国。我告诉他们,不要找中介,中介出去的孩子孤独一个,而A level这个平台很好,现在金旻他们在世界各地都有同学,有学长,可以相互关照,和中介出去不一样的。

现在金旻的自立和自理能力也提高很多。她从小由奶奶带大,被宠得很厉害,吃水果也是削皮用牙签送到她嘴里。每次从家里回上海,都要我开车送,不送就不开心,我去了还要帮她铺床。而现在去英国我要送,她不让送,带着几个大箱子一个人走。之前,申请学校我们也找了中介,一切事情都是金旻直接用微信与中介联系的,我不用操心,很轻松。小鸟孵出来,现在可以飞了。

说明我们的选择正确,我还可以举我外甥的例子来对比,也就是金旻表哥的例子。表哥只比金旻大6天,他们俩小学、初中都在一个班,中考后,表哥进了慈溪排名第一的重点高中,金旻进了排名第三的育才中学。我这个外甥的学校除了睡觉就是读书,做题目。他的成绩在学校倒是一直排名前十,预计应该进浙江大学医学院,但是高考数学考砸了。当时家里想让他复读,外甥不肯,那种读书让他怕了,而且他承担不起万一明年再考不上浙大的压力。最后他进了杭州师范大学医学系,准备以后再考浙大的研究生。与他相比,金旻过去是一个什么都差不多就行的人,现在前面是一片光明。当然,在经济上我们付出较多,我是开工厂的,有能力为培养子女多付出点。我想,与其给她钱,不如花钱买教育。这也好比买股票,她读到大学,要花200万,她以后情况好就值了。金旻生活上一个很大的竞争给避免了。今后不能在英国就业,可以到澳大利亚,到其他英联邦国家。所以我对朋友都说,推荐他们的孩子到光华剑桥这样的学校来学习。有一个女孩也是慈溪育才中学的,读到高二时到光华剑桥,她比金旻学习强,说不定又是一个未来剑桥牛津的学生。

现在,金旻语言没有什么问题,她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学校里每天很忙。老师教得少,很多时间花在图书馆里查找资料。我对这些都很欣赏,朋友来咨询,我就举女儿的例子,告诉他们,选择女儿的这所学校没错。

(根据2014年12月5日电话采访金旻父亲金建平先生记录整理)

黄 越

光华2014届毕业生

目前就读于牛津大学数学专业

他大大超过我的期望

黄越10月4日去了英国牛津大学,我们没有去送,他面试也是自己去的,后来办护照,办签证都是他自己去的。他从小幼儿园全托,比较独立,我们也愿意让他去尝试。不像国内很多家长那样对孩子盯得很紧,对他相对宽松。我们希望他独立,就把他送到上海市总工会幼儿园全托。要上小学时,他提出不愿再上寄宿制的学校,我们就把他送到上海建平实验学校,这是九年一贯制的公立学校。

黄越从小对英语不感兴趣,中考时考了120分,进不了市重点高中,结果进了他自己选择的上海浦东高桥中学,一所区重点。这所过去属于郊区的学校应试教育的气氛很浓,功利性很强,每天作业要做到11点到12点。黄越的理科拔尖,英语还是不行。他的性格也不是很出挑的那种,自己会有一些小想法,和家长沟通很少。而他的班主任又是教英语的,也是传统应试思想,什么都围绕着高考。这让黄越的情绪很低落。

他说,这样读下去没有意思,就是考上了大学又怎么样,还不如去做蓝领,去读一所培养蓝领的学校。

我对他说,你应该认命,早知现在,你当初为什么要选择这么一所远离市中心的学校。我建议他,数理比较好,就少花些时间,英语是短板,就多花些时间。想不到,他在数理作业花很多时间是帮同学做的,同学则帮他做英语作业。结果被老师发现,把本子撕了。他妈妈也到学校去了。老师说,他偏科偏得这么厉害,恐怕连二本都上不了。本子撕了,我不肯帮他买,说要买你自己去买。他没有本子,作业也不做了,数学老师看不下去帮他买了一本。

那时,黄越提出不读高中了,要全脱产读雅思,我不同意,他就非常消极,短信发给妈妈,说要得抑郁症了。正好这时光华剑桥(上海光华学院剑桥国际中心)秋季招生,可以有三次入学考试。我让他考了,但说明,只能考一次,一次不过,就打消出国的念头。我的母亲也是教师,她很传统,不想让孙子走得很远,也不想让他读什么国际学校,认为不靠谱。

为了应付入学考试,黄越提出让我给他请英语老师补习。考试那天,考生有80至90人,我以为黄越希望不大,结果录取了。

刚到光华剑桥的一两个星期,黄越很兴奋,回家来情绪也不一样了。在学校里,他慢慢也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变得轻松愉快了。但是他的英语还是有问题,雅思过不了关,学校校长也和我们谈了,如果让他留级,他其他学科都好,总不能就学英语吧。

当时他的CIE成绩出来,能进一所好的国外大学已经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了,而校长一番话打动了我:现在找中介就可以出去,而到我们这里来就是要冲刺更好的学校。结果黄越申报了牛津等五个学校,想不到牛津的面试通知来了。为了雅思过关,黄越报了新东方VIP班,一对一地强化,心想只要成绩考到6.5分,就可以进牛津了,而他只考了6分,心想这回总归不行了。这时学校打电话让我去,告诉我,黄越在学校里学的IGCSE英语成绩出来了,他竟然得了个“A”。凭着这作为第一语言的英语成绩,他进牛津大学就没有问题了。这样的结果太出乎我的意料,大大超过了我对他的期望,原想进华威大学或帝国理工就相当不错了。

平心而论,这两年多,是我和黄越最开心的两年,是他身心健康愉快的两年。他性格偏内向,虽然现在和我们话还是不多,但有时在家会做西餐给我们吃,做个通心粉啦,意大利炒饭什么的。

说到以前的同学,那是备受辛苦,甚至痛苦,家长也备受折腾。针对于此,黄越说,自己进了牛津,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而那些最终能进清华北大的人才是了不起的。

(根据2014年12月1日电话采访黄越父亲黄浩先生记录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