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染病日常传播方式

传染病日常传播方式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传播、蔓延及终止的过程,形成了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必须具有以下三个条件,被称之为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以动物为传染源传播的疾病,称为动物病原体。吃生、冷、不洁和已过保质期的食物,与传染病人共餐、共用餐具等均容易被传染上疾病。

(一)传染病的定义

传染病是由致病微生物(病原体)进入人体生长繁殖,对组织和脏器造成损害,并在人群中传播的一组疾病。

致病微生物是一小部分可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病害的微生物。如人类的伤寒、痢疾、麻疹、脑炎,畜禽的炭疽、猪瘟、鸭瘟等。这些有致病性的微生物,医学上称之为致病微生物(又称病原微生物、病原体)。这些致病微生物以细菌、病毒为主,其他有放线菌、真菌、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寄生虫等。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各种传染病都有其不同的病原体,如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是肝炎病毒、痢疾的病原体是痢疾杆菌、结核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所有传染病都有一定传染性,并具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周期性流行特点;另外,传染病痊愈后,机体可产生特异性抗体,在一定时间内不再感染这种病,称做免疫性。

(三)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传播、蔓延及终止的过程,形成了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必须具有以下三个条件,被称之为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它们三者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同时存在,才会出现传染病的传播与蔓延。

1.传染源 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将病原体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正在患传染病的人是重要的传染源。一般传染病在发病期排出的病原体最多,传染性最强;②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生病的表现或没有发病,但体内存在并排出病原体的人,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VsAg、奥抗)阳性,肝功能检查正常,无任何肝炎症状者,但其血液/体液具有传染性;③体内有病原体的动物。以动物为传染源传播的疾病,称为动物病原体。主要指由于饲养家畜、宰杀病畜、食用病畜的乳汁和肉、猎捕野生动物或被吸血蚊虫叮咬传染。

2.传播途径 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再侵入新的易感体的途径。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呼吸道传播:存在于空气、飞沫、尘埃中的病原体通过呼吸道被吸入体内。所有呼吸道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白喉、麻疹、水痘、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性腮腺炎、SARS等,都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随着病人的谈话、呼气、咳嗽、喷嚏、叫喊等排出含有大量病原体的飞沫,被易感者吸入而造成感染。

消化道传播:以水和食物为载体经消化道被“吃”进体内。所有的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等,以及个别的呼吸道传染病,如结核、白喉,可通过污染的水及食物而传播。吃生、冷、不洁和已过保质期的食物,与传染病人共餐、共用餐具等均容易被传染上疾病。

接触传播:有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两种途经。直接传播是指直接与病人的皮肤接触或性接触,皮肤伤口接触有病原体的土壤或物品等。如:狂犬病(被感染了狂犬病病毒的狗、猫咬伤)、性病、艾滋病(性接触)、破伤风(带菌的泥土进入伤口)。间接接触是指通过污染的手、日常用品等传播病原体。

经蚊虫传播:传播疾病的蚊虫如蚊、蝇、虱、蚤、蜱、恙虫等,叮咬吸取患病的人和动物的血后,再叮咬健康人,将病原体带入健康人的体内,如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经血液/体液传播:病人或带菌者的血液/体液,通过输血、注射、皮肤伤口传播。如输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血液,或共用注射器注射药物、毒品,伤口接触到这类病人的血液、伤口分泌物、唾液、胸腹腔积液等体液。

3.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防御能力,极容易被传染上的一定的自然人群。如小儿的免疫防御系统发育不完善易感染麻疹、水豆、脑膜炎等疾病,小儿就是这些病的易感人群。

传染源体内的致病微生物排出体外后,经过适当的途径,在有机可乘之时进入易感人体内,是否传染上疾病,取决于病原体与我们的机体双方势力的动态平衡。一方面,取决于病原体数量的多少、毒力的大小,如侵入的病原体数量多,人体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就会患病;又如病原体毒力强(鼠疫杆菌)侵入无免疫力的人体,少量的细菌侵入也可使人生病。另一方面,当进入体内病原体的数量少、毒力小、人体的抵抗力相对较强时,就不会生病。就如同两军对垒,谁的力量强大谁就能取得胜利。另外,还要看病原体侵入人体的路径、门户和定位的组织。如:痢疾杆菌侵入皮肤伤口不会引起生病,只有进入肠道才会生病;而破伤风杆菌只有进入较深的不透气的伤口,才会在那里生长繁殖而发生破伤风病。多数病原体只有一个适合于它的侵入门户,但也有一些例外,如结核杆菌不论是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伤口进入都会引起结核病。所以,一般情况下健康人的抵抗力强,病原体入侵的门户不对,或进入人体的数量少、毒力低,则不会得传染病。小儿、老人、营养不良、体弱者,过度疲劳、受凉时,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被传染上疾病。在病原体数量多、毒力大,侵入的路径和门户适当时,身体强壮者,也可染病。

(四)传染病的临床特征

不同传染病各有其临床表现。但一些临床表现为许多传染病共有,并成为其特征。

1.发病进程的规律性 每个传染病从发生、发展到恢复,大至可分为: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2.病情发展中的特殊表现 发热、皮疹、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3.临床类型 依据临床发病性质、临床表现、病情的严重程度确定。一般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典型、非典型;轻型、中型、重型、暴发型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