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异常体温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有哪些

异常体温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有哪些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等急性感染性疾病。常见于化脓性感染败血症、浸润性肺结核等疾病。指机体深部温度持续低于正常,在35℃以下。临床表现皮肤苍白冰冷,呼吸减慢,血压降低,脉搏细弱,心律不齐,感觉和反应迟钝,甚至昏迷。常见于早产儿,全身衰竭的危重病人。

【发热】

产热增多或散热减少导致的体温升高,称为发热。

(1)发热类型

低热:口腔温度37.5~38.0℃。

中度热:口腔温度38.0~39.0℃。

高热:口腔温度39.0~40.0℃。

过高热:口腔温度40.0℃以上。

(2)发热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即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退热期。

(3)常见热型

稽留热(continuous fever):体温持续在39~40℃,可达数日或数周之久,日差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等急性感染性疾病。

弛张热(remittent fever):体温在39℃以上,日差大于1℃,甚至可达2~3℃,但最低温度仍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化脓性感染败血症、浸润性肺结核等疾病。

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体温骤然升高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经过一天或数天间歇后,体温又突然升高,如此有规律地反复发作。常见于疟疾

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发热无一定规律,持续时间不定。常见于肿瘤、感冒等疾病。

【体温过低(hypothermia)】

指机体深部温度持续低于正常,在35℃以下。临床表现皮肤苍白冰冷,呼吸减慢,血压降低,脉搏细弱,心律不齐,感觉和反应迟钝,甚至昏迷。常见于早产儿,全身衰竭的危重病人。

【护理】

(1)提高室温,保持在24~26℃,避免冷空气对流。

(2)给予热水袋热敷或电热毯加温,但应注意防止烫伤

(3)加温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和其他病情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