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癫的诊断及治疗

癫的诊断及治疗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细分为简单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部分发作发展至继发全身发作。分为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针对癫病灶的手术切除;抗癫药物的治疗目的是完全控制发作,尽可能的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②继发性癫应预防其明确的特殊病因,产前注意母体健康,减少感染、营养缺乏及各系统疾病,使胎儿少受不良影响。必要时对所用药物进行疗效评估和血药浓度监测,定期专科门诊复查。

(一)癫的发作类型

1.部分性发作 源于数量有限的神经元,通常由于脑皮质某一区域病灶造成,由于损害区域不同而引起不同表现类型。整个发作过程中始终可保持局限化,亦可进一步扩散到全脑范围。可细分为简单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部分发作发展至继发全身发作。

(1)简单部分性发作(无意识障碍):分为运动性发作、感觉性发作。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的局部的抽搐或发作性的感觉异常。

(2)复杂部分性发作(出现意识障碍):①从部分发作发展至继发全身发作,简单部分性发作开始,继之出现意识障碍与自动症,为一些无意义或似有目的的动作,表现为突然瞪目不动,机械性重复原来的动作(反复吸吮、咀嚼、清喉、搓手、解扣、摸索动作等);②发作开始即有意识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患者开始表现为部分发作,然后发展至全身发作称之为部分发作发展至继发全身发作。

2.全身性发作 源于双侧大脑半球同时发放,且自始就有广泛扩散、同时涉及两侧大脑半球,常以意识丧失为首发症状。可细分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典型大发作)、失神发作、肌阵挛发作、强直发作、阵挛发作、失肌张力发作。

(1)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典型大发作):临床常见。

特征:意识丧失和对称性全身抽搐

临床分期:可分为五期。

先兆期:发作前一瞬间的自我感受。

痉挛发作期:全身肌肉强烈地强直性痉挛。

强直期:全身骨骼肌同时持续抽搐,20s左右。

阵挛期:全身间歇性阵挛,持续1min。

惊厥后期:呼吸、心率血压瞳孔等逐渐恢复,意识逐渐清醒,历时10余分钟至数小时。

(2)失神发作:常见类型有三种。

单纯性失神发作:突然短暂的意识丧失数秒钟。

非典型失神发作:意识障碍的发生与休止缓慢,常伴有自动症或肌张力丧失。

典型失神发作特点:突然短暂意识丧失,停止活动、呼之不应、双目瞪视,持续5~20s,<30s;无先兆和局部症状;突发和突止;发作时脑电图呈双侧同步、对称3Hz棘-慢波;发病年龄:5~12岁,15岁以上极少。

(3)阵挛发作:突然、短暂的快速肌肉或肌群收缩,可遍及全身,也可能限于面部、躯干或肢体。可单次出现也可有规律重复;发作期脑电图示多棘波和多棘-慢波。

(4)强直发作:全身肌肉强烈地强直性痉挛,肢体直伸、头眼偏向一侧,颜面青紫、呼吸暂停和瞳孔散大。

(5)阵挛发作:全身肌肉反复阵挛性抽搐,恢复较强直阵挛发作快。

(6)失肌张力发作:肌张力突然丧失,造成垂颈、张口、肢体下垂或全身跌倒,持续1~3s,有或无意识障碍;脑电图示多棘-慢波或低电位快活动。

3.癫持续状态 重症和急诊,一次癫发作持续30min以上;或连续多次发作,间歇期意识持续障碍的一种状态。

(二)癫的诊断

现病史主要询问与发作有关的问题。

1.关键在“发作” 是发作性疾患。

2.发作重点 仔细向患者亲友(目睹者)询问发作的全部过程即三个阶段——开始、中间、结束。

3.脑电图检查 脑电图对癫诊断、分型、定位以及药物疗效都起重要作用;大多数病人发作期脑电图可以记录到样发放;发作间期1/2~2/3病人脑电图找不到样发放;脑电图没有样放电不能完全排除癫;多次反复检查、延长记录时间、24h监测,可以提高样放电的阳性率。

4.颅脑CT及脑MRI 可协助寻找病因。

(三)鉴别诊断

1.癔症(假性癫发作) 发作往往有生气等精神诱因,发作持续时间长,脑电图无样放电,暗示治疗有效。

2.晕厥 有意识丧失但无肢体抽搐,摔倒后立刻意识恢复,常见于心律失常。

3.短暂脑缺血发作 也为发作性疾病,但该类病人往往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鉴别诊断困难者可行脑电图及脑CT或脑MRI。

4.偏头痛 亦为发作性疾病,无意识障碍,往往有家族史,头痛为一侧持续性、剧烈的疼痛,持续时间长,有先兆表现如眼前视物不清、有暗点等。

(四)治疗

分为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针对癫病灶的手术切除;抗癫药物的治疗目的是完全控制发作,尽可能的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需按时服药3~5年无发作,才考虑渐进性停药。因此,癫是一种慢性病,也是可以治愈的疾患。

1.抗癫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1)诊断一旦确立,应开始积极治疗。

(2)药物一般自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至能控制发作而不出现毒性反应为止。

(3)开始考虑单一用药,最后考虑合并用药。

(4)更换药物应逐渐过渡,完全控制发作3~5年以后才考虑逐渐停药。

(5)定期随访血象与肝、肾功能。

(6)要求病人坚持遵嘱服药。

2.常用抗癫药

(1)苯妥英钠:主要治疗单纯部分性发作、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

(2)卡马西平:单纯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

(3)丙戊酸:失神发作、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阵挛性发作。

(4)苯巴比妥:可用于强直阵挛性发作、强直性发作、阵挛性发作等。

(五)转诊指征

建议到癫专科就诊,进一步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

(六)预防与保健

癫的预防非常重要。预防癫不仅涉及医学领域,而且与全社会有关。预防癫应着眼于三个层次。

1.着眼于病因,预防癫的发生 即针对癫的病因进行根治和预防。①遗传因素使某些儿童具有惊厥易感性,在各种环境因素的促发下产生癫发作。对此,要特别强调遗传咨询的重要性。②继发性癫应预防其明确的特殊病因,产前注意母体健康,减少感染、营养缺乏及各系统疾病,使胎儿少受不良影响。对婴幼儿,预防因各种感染引起的高热,以免导致高热性凉厥。做好孕妇的保健工作,重视养胎、护胎对于预防癫有重大意义。

2.对已有发作者,防止癫发作的出现 主要是指避免癫的诱发因素和对癫病患者进行综合性治疗,以控制癫的发作。应给患者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过度劳累、饮食不节和特殊的理化刺激等。全科医生应定期提醒患者按时、正确合理的用药,及时调整剂量,注意个体治疗,疗程要长,停药过程要慢,且应坚持规律服药。必要时对所用药物进行疗效评估和血药浓度监测,定期专科门诊复查。

3.减少癫对患者躯体、心理和社会的不良影响 癫是一种慢性疾病,可迁延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因而可对患者身体、精神、婚姻以及社会经济地位等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很多复杂的社会问题,如根深蒂固的社会偏见和公众的歧视态度,患者在家庭关系、学校教育和就业等方面的不幸和挫折,文体活动方面的限制等,不但可使患者产生耻辱和悲观心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发育,而且会困扰患者的家庭、教师、医生和护士,甚至社会本身。这种由癫引起的后遗社会问题是关系到人们能否战胜癫的关键所在,而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研究和解决却远不及对癫本身的诊断和治疗,这不能说不是癫研究中的一大遗憾。所以有不少学者特别强调,癫社会后遗症的预防和对该病本身的预防同等重要,癫的后遗症即是患者机体的,又是整个社会的,这就要求社会各界对癫患者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尽量减少癫的社会后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