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鼻腔和鼻咽腔的位置示意图

鼻腔和鼻咽腔的位置示意图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侧鼻腔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两部分。鼻前庭的外侧壁为鼻翼包绕,内侧壁则是鼻小柱,其表面均由皮肤覆盖。经鼻腔插管时,鼻前庭直径的大小是选择气管导管粗细的参考指标。鼻中隔偏曲为鼻塞最常见症状,若偏曲严重,经鼻腔气管插管也往往受阻,导管也易损伤鼻中隔黏膜。各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腔隙称为总鼻道。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位,鼻可分为外鼻、鼻腔与鼻窦3部分。

(一)外鼻

外鼻位于颜面部的中央,由骨和软骨构成支架,其外层覆盖有皮肤与软组织,形状因人种或种族的不同而有一定差异。外鼻一般呈三棱锥体形,上窄下宽。鼻背由上而下逐渐增宽,鼻尖两侧呈弧形隆起且具有弹性部分称为鼻翼,在小儿呼吸困难时可出现鼻翼搧动。外鼻的外形和轮廓高低存在着与面部各结构或器官(如前额、眼、口、唇、颊等)之间的匀称关系。若外鼻轮廓严重失调、畸形或外伤,对经鼻腔气管插管者也构成一定影响或造成困难,如强行插管,则很易引起并发症。

(二)鼻腔

鼻腔由骨与软骨作支架,其表面覆以黏膜和皮肤,并由位于正中矢状位的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图1-2)。每侧鼻腔具有前、后两孔开放且狭长的腔隙,其顶部较窄,底部较宽,前起于前鼻孔,与外界相通,后止于后鼻孔,与咽腔毗邻。鼻腔的顶部与底部大致平行。根据个体测量,成人鼻孔内径可扩至8~14mm。因鼻前庭较前鼻孔狭窄,故在成人能通过6.0~8.0ID(内径)气管导管。自前鼻孔至后鼻孔的间距为10~14cm,相当于鼻翼至耳垂的长度,若从鼻腔插管,导管一般置入15cm时其管尖即可穿出后鼻孔,进入咽腔。每侧鼻腔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两部分。

1.鼻前庭 位于鼻翼、鼻尖及鼻小柱的内面,是前鼻孔和固有鼻腔之间的一个小空腔,起于鼻翼最前端,止于内孔区。鼻前庭的外侧壁为鼻翼包绕,内侧壁则是鼻小柱,其表面均由皮肤覆盖。经鼻腔插管时,鼻前庭直径的大小是选择气管导管粗细的参考指标。

图1-2 双侧鼻腔正面观

2.固有鼻腔 是鼻腔的主要部分,通常将固有鼻腔简称为鼻腔。它起于内孔区,经后鼻孔通向鼻咽部,且有内、外和顶、底四壁。

(1)鼻腔内侧壁:即鼻中隔,由骨和软骨覆以黏膜构成,为两侧鼻腔的共同内壁。鼻中隔偏曲为鼻塞最常见症状,若偏曲严重,经鼻腔气管插管也往往受阻,导管也易损伤鼻中隔黏膜。

(2)鼻腔外侧壁:其结构最为复杂,自下而上有3个突出的骨质鼻甲,且由大到小、由下向上呈梯形排列,分别称为下鼻甲、中鼻甲和上鼻甲(图1-3)。各鼻甲外下方所半遮蔽的裂隙又分别称为下鼻道、中鼻道与上鼻道。各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腔隙称为总鼻道。下鼻甲为各鼻甲中最大者,其下缘呈游离状态,且较厚,尤以中部为明显,故插管时导管尖端抵达此处阻力较大。下鼻甲前端距前鼻孔约2cm,后端离咽鼓管口约1cm。下鼻道是各鼻道中最为宽敞者,鼻腔插管时气管导管大都经此与鼻中隔之间的腔隙通过,若下鼻道狭窄,则导管自然从总鼻道通过,一旦下鼻甲肥大时,鼻塞加剧,如行该侧鼻腔插管,则导管通过阻力很大,甚至困难。

图1-3 单侧鼻腔外侧壁

由于鼻旁窦开口、鼻泪管开口,以及咽鼓管开口,均集中在鼻腔较低处,因此,长期鼻腔插管可影响各开口引流不畅,易引起鼻旁窦炎、泪囊炎等,需长期带管者应两鼻腔交替插管为妥。

由于鼻腔中鼻甲的形成,缩小了鼻腔的空间,增加了鼻腔的表面积,在鼻腔的生理功能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施行鼻腔插管时则往往形成阻力。

鼻腔的血管有较多分布,血液供应丰富,经鼻腔气管插管或经鼻腔进行负压吸引时,很容易损伤血管,导致出血。因此,实施鼻腔气管插管之前,务必将鼻腔内滴入血管收缩药或棉签蘸血管收缩药放入鼻腔,使其黏膜血管收缩,切忌暴力实施鼻腔插管或负压吸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