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制定护理质量标准

制定护理质量标准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项质量标准要保持相对稳定性,不可朝令夕改,但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各项质量标准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因此,还须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补充修订。在制定数据标准时,须经过大量的研究工作,以调查分析的结果来找出定性和定量的标准,如分级护理合格率、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差错发生率等。它包括护理管理工作、护理技术工作、护理人员思想工作、多项护理工作的质量标准及分级护理的标准等。

质量是组织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医院管理的工作核心。随着医疗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社会人群健康日益提高,质量管理更成为衡量管理水平的关键指标。护理质量是医院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医疗护理效果中占有重要地位。护理质量管理是一个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坚持质量第一,强化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是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护理服务不可缺少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一、制定护理质量标准的基本原则

1.坚持质量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科学性即要求每项标准必须能反映护理工作的规律要求;先进性指质量标准要利于患者,同时利于执行和提高,利于管理,利于学科的发展,利于人才的培养;实用性是指通过劳力能够达到预期的标准目标。

2.从患者利益出发,贯彻预防为主原则 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对患者来说任何医源性损害都是不应该造成的。因此,在制定标准时,要考虑防患于未然,预防差错,预防并发症,在总结护理工作正、反两方面经验或教训的基础上,制定标准和实施管理。

3.保持质量标准的严肃性和相对稳定性 制定各项质量标准时要有科学的依据和群众基础,其制定和公布必须经一定组织审批,可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单位标准。按照质量标准的级别在相应范围内的同一项工作或技术的质量标准必须一致。各项质量标准要保持相对稳定性,不可朝令夕改,但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各项质量标准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因此,还须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补充修订。

4.数据化管理的原则 在制定护理质量标准时,尽量让数据来说话。在制定数据标准时,须经过大量的研究工作,以调查分析的结果来找出定性和定量的标准,如分级护理合格率、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差错发生率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均应采用电脑管理方式。

二、护理工作的质量结构

1.要素质量 要素质量标准是构成护理工作质量的基本要素,是影响护理质量的基本因素。它包括人员质量标准(人员的编制,组织配置的合理程度)、人员技术质量标准(人员的技术晋级标准、考核标准)、仪器设备质量标准、药品物资质量标准以及工作时限质量标准等。这些标准的许多具体项目是由国家或地区的卫生行政机关统一制定的,明确要素质量的意义在于抓住质量问题的重要内容,形成质量管理的体系概念,以便全面实施质量管理。

2.环节质量 环节质量是用以保证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它包括护理管理工作、护理技术工作、护理人员思想工作、多项护理工作的质量标准及分级护理的标准等。

3.终末质量 终末质量是对护理服务最终结果的评价,即患者所得到护理效果的质量。一般应选患者的满意度、技术操作娴熟与成功率、事故发生率等。根据现代医学模式要求,终末质量还应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加以考虑,但这方面的质量评价比较困难,因影响因素较多,有些结果不一定是护理工作的效果,如住院天数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